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于 2024 年联合推出了 "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突出贡献人物 " 推选宣传活动,旨在多维度展现管理者在重新定义、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应对质量挑战的新思路。本期采访聚焦江苏悦达起亚,车质网常务副总裁兼总编李熙深度对话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品质室长李相宪,围绕 " 品质革新元年 " 的战略布局、全球视野下的质量管理升级、全员质量文化塑造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探寻起亚在品质革新之路上的破局之道。
车质网常务副总裁兼总编李熙(左)深度对话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品质室长李相宪(右)
李相宪表示,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 " 品质决胜 " 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早已超越 " 无故障 " 的基础标准。2025 年,我们将其定义为起亚的 " 品质革新元年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从生产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客户服务到全员意识的全链条变革。
从技术研发到全链条革新 锻造预防型质量基因
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品质室 室长 李相宪
李相宪近 30 年的从业经历横跨研发设计与质量管理两大领域,这种独特的跨域视角,让他在应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质量挑战时能够跳出传统框架,找到破局的关键。
" 当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机械性能转向软件定义的体验,质量管理已经不能停留在 ' 出了问题再解决 ' 的被动模式。" 李相宪谈及推动 " 品质革新元年 " 的初衷时强调,转型期的质量竞争力,必须建立在 " 从源头预防 " 的底层逻辑上。这种认知,正源于他在研发阶段积累的 " 全流程思维 " ——在他看来,一辆车的质量不是在生产线上 " 检 " 出来的,而是在企划、设计、验证的每个环节 " 造 " 出来的。
为此,他主导推行了两大核心举措:一是在产品开发阶段强化 "GATE 制 " 验证体系,在企划、设计、试产等关键节点设置严格的质量门槛,任何未达标的环节必须整改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二是推广 "BP 活动 "(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将全球工厂的优秀质量管理案例横向复制。
" 技术研发让我明白,质量不是冰冷的标准,而是可拆解的技术参数,质量必须对接市场需求。" 李相宪的跨界积淀,正在让悦达起亚的质量管理从 " 符合性判断 " 向 " 价值性创造 " 转变。
在李相宪看来," 质量话语权 " 的核心是 " 无论在哪里生产,都能输出同样的品质 "。这种底气,来自于他主导构建的 " 全球统一 + 本地适配 " 的供应链与生产质量管理体系。2023 年 11 月,起亚在中国量产的首款纯电动汽车 EV5 下线,这款车不仅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还要出口到多个国家,其品质挑战可想而知。目前,悦达起亚已出口多款产品到墨西哥、中南美、中东等地区。" 我们在研发阶段就设定了‘超行业标准’的质量目标,要确保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2025 年,悦达起亚投入 300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1.6 亿元)用于制造设备升级,用以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从 " 满足质量要求 " 到 " 引领质量标准 ",这是李相宪始终坚持的管理理念。在他看来,中国生产基地不仅要 " 达标 ",更要 " 超标 ":" 当我们的品质标准高于全球市场的要求时,‘中国造’才能真正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质量投资不是成本,而是最有价值的未来投资。"
从 " 听声 " 到 " 行动 " 构建敏捷响应闭环
江苏悦达起亚工厂生产线(供图:悦达起亚)
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进入 " 微差决胜 " 的时代," 满足用户要求 " 已成为质量管理的底线,而李相宪的目标是 " 超越期待,定义标准 "。这种追求,推动着悦达起亚的质量标准体系,经历着从 " 跟跑 " 到 " 领跑 " 的蜕变。
" 用户的声音,是标准升级的指南针。" 李相宪深知,脱离用户需求的质量标准只是空中楼阁。为此,他主导构建了覆盖 " 线上 + 线下 " 的全域 VOC(用户声音)收听体系。基于 VOC 分析,李相宪提出了 " 内部标准高于行业标准 " 的理念,并贯彻到工厂日常生产中。
标准的落地,离不开组织文化的支撑。2025 年 " 质量革新元年 " 的宣布,正是李相宪推动质量文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标准的领先,最终要转化为市场的认可。"
" 用户体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拆解、可量化、可改进的具体指标。" 在李相宪的推动下,悦达起亚正在将 " 用户声音 " 转化为质量改进的 " 加速度 "。
这套转化体系的核心是 "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TFT 快速响应团队 " 的组合拳。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如同 " 顺风耳 ",每日抓取全网的用户投诉、评价、建议,自动分类为多个维度。此外,团队还通过 KIA APP、400 服务热线、主流网站抓取以及经销商实时反馈等多渠道全天候收集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及优先级排序。一旦发现某类问题的投诉量超过阈值,由品质、售后、生产、研发等部门组成的 TFT(Task Force Team,专项工作组)立即启动,快速制定改进计划。
同时,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客户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客户满意度息息相关,推动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从听到用户的声音,到让用户看到改变,这个过程越短,用户的信任就越深。" 李相宪的理念,正在让悦达起亚的质量管理从 " 合规导向 " 真正转向 " 用户导向 "。
向 " 软件 + 服务 " 转型 应对智能时代新挑战
" 电动化改变的是动力形式,智能化改变的是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 面对产业变革,李相宪清醒地认识到,汽车质量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从 " 以硬件为中心 " 向 " 以软件和服务为中心 " 的彻底转型。
在他看来,软件质量的管理难度远超硬件:硬件有明确的物理寿命,而软件需要持续迭代;硬件故障多为单点问题,而软件 BUG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电动化时代,用户对‘品质’的定义更宽泛了,既包括传统的可靠性,也包括智能系统的体验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维度都做到让用户‘放心’。" 李相宪如此说道。
对于未来,李相宪规划了更长远的布局:一方面深化与国内科技公司的合作,联合开发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智能座舱质量评价体系,将 " 场景化服务响应速度 " 等纳入核心指标;另一方面探索 " 质量即服务 " 模式,为用户提供 " 个性化质量保障方案 "。" 质量革新不是一次性的运动,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 李相宪的这句话,或许正是悦达起亚在变革时代的生存之道。
从推动 " 质量革新元年 " 落地,到构建 " 预防型、用户型、智能型 " 的质量管理新范式,李相宪以近 30 年的跨域积淀,为传统车企应对智能时代的质量挑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在他的带领下,悦达起亚的质量管理不仅守住了 " 可靠性 " 的根基,也在拓展 " 体验感 "" 创新性 " 的边界。
正如他所言:" 最好的质量,是让用户在用车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满足。"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坚守,辅以技术创新的突破,或许正是汽车质量管理在变革时代的终极答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