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昨天
PD-1“四小龙”君实生物,五年累计亏损8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创新药已经走出谷底,且已经迎来阶段性的繁荣。

据统计,今年 4 月初至今,创新药板块的累计涨幅超过了 20%,笑傲整个市场。

不过,在这轮创新药的估值修复浪潮当中,新药巨头之一的君实生物表现则并不算太好。6 月 13 日,君实生物宣布在 H 股市场折价配售募资,以每股 25.35 港元的价格配售 4100 万股新 H 股,预计募资约 10.39 亿港元。

虽然筹集的资金中七成都将用于创新药研发,但消息一出,君实生物 A 股和港股仍分别大跌 6.65% 和 9.09%。

截至最新收盘,君实生物的股价仍处于低位,与 2020 年上市之初创下的最高点 220.4 元 / 股相比,目前君实生物市值缩水超过了 1800 亿元。

据悉,君实生物曾经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以及信达生物并称为 PD-1" 四小龙 ",其还曾打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药企,拿下了首个 " 国产 PD-1 单抗 "。

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君实生物与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差距却越来越大。

君实生物的故事,始于 2012 年 12 月上海张江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

当时,医学硕士单继宽和生物化学硕士张卓兵各出资 50 万元,成立了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一个月后,君实生物便发生股权转让,陈博、武洋、熊凤祥、熊俊四人通过股权转让进入公司。重组后,医学博士陈博持股 36.5% 成为实控人,熊凤祥、熊俊父子合计持股 37% 紧随其后。和陈博、张卓兵、单继宽均为科研精英不同,熊凤祥曾是一名电力工程师,熊俊则先后在税务局、证券营业部工作,后成为基金经理助理。

回头来看,这一次股权转让成了君实生物的分水岭,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14 年 11 月,君实生物迎来决定性转折。在公司 JS001 项目(PD-1 单抗)从临床前转向临床研究的关键节点,实控人从陈博变更为熊凤祥、熊俊父子,官方对此解释是 " 对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技术创始人陈博就此淡出权力中心。

成为实控人后,熊俊展现出超强的资本运作能力,2015 年 12 月至 2018 年 2 月,公司在新三板完成 6 轮定增,累计融资超 18 亿元。

2020 年 7 月,君实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

有了资本市场助力,君实生物的研发速度明显加快,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拓益)在 2015 年 12 月获批进入临床试验,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上市,成为首个国产 PD-1 单抗药,且当年君实 PD-1 销售额也达到了 7.74 亿元,这一成绩让君实生物声名大振,并就此走上神坛。

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凭借特瑞普利单抗走上神坛的君实生物,此后便没有太多亮眼成绩了。目前,君实生物的大部分业绩都来自特瑞普利单抗,年报显示,2024 年特瑞普利单抗的国内市场销售收入为 15.01 亿元,约占当年营收 19.48 亿元的 77%;除了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的另外三款主力商业化产品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君迈康)、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民得维)和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君适达)表现都不太好。

当然,并不是只有君实生物一家药企会依赖单一产品,像百济神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但问题在于 PD-1 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资料显示,截至 2024 年国内 PD-1 市场已有 11 款产品上市,Ⅲ期临床管线超百条。君实生物的拓益虽已拓展 12 项适应症,其中 10 项纳入医保,但在国内销售额落后于恒瑞、百济神州等对手,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同类产品上线,可以预见,君实生物面临的压力还会更大。

而从股价来看,君实生物也早就没了当年率先推出首个国产 PD-1 单抗药的 " 锐气 "。截至最新收盘,君实生物市值缩水超过了 1800 亿。

除了市值差距之外,君实生物与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以及信达生物之间的差距还体现在业绩上。

对比 " 四小龙 " 的业绩可以看到,尽管君实生物亏损已经收窄,但是盈利依旧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从一季度业绩来看,今年一季度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分别实现净利润 -9450 万元和 18.74 亿元,恒瑞医药的业绩自然无需多言,而对于百济神州,如果放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一季度百济神州实际已经成功盈利了。

还有信达生物,目前其并没有披露一季报,但其 2024 年实现净利润为 -9463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 90.79%,距离成功盈利只有一步之遥。

相比之下,君实生物的业绩表现则明显弱得多。其 2024 年仍然亏损 12.81 亿元,今年一季度则亏损 2.349 亿元。且从 2020 年到 2024 年期间,君实生物的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 80 亿。

由于无法自行 " 造血 ",君实生物只能借助降费来降低亏损,2024 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为 12.75 亿元,和 2023 年的 19.37 亿元相比大幅减少了 6.62 亿元,同比下滑 34.18%。然而,这样的操作无疑会降低君实生物的竞争力。

实际上,在 " 研发投入决定未来 " 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缩减研发投入的君实生物,在核心管线的推进上已略显后劲不足了。

例如,在大热的 PD-1/VEGF 双抗领域,去年 5 月康方生物同靶点产品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战胜默沙东的 " 药王 "K 药,一度引发市场轰动。

而在 5 月底,君实生物曾发布过定增募投项目的资金调整公告,拟向 PD-1/VEGF 双抗(JS207)投入 7.67 亿元。结合前后动作来看,君实生物将进一步加码包括 PD-1/VEGF、PD-1/IL-2 在内的双抗领域开发。但是,据君实生物发布的公告,PD-1/VEGF 双抗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拟开展 JS207 在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及其他晚期实体瘤中的关键临床试验。换而言之,在竞争对手已冲刺终点线时,君实生物才刚跑完前半程。

除了研发进展缓慢之外,今年一月君实生物还收到合作伙伴 Coherus BioSciences 的终止通知:对方将退回抗 TIGIT 单抗(JS006)的全球权益,这已是继百济神州后,第二款遭海外合作伙伴 " 退货 " 的国产 TIGIT 药物。虽然君实生物强调已收到 3500 万美元执行费及研发费用补偿,但这一事件暴露了更深层危机,国际巨头对 TIGIT 靶点信心动摇,而这无疑将对君实生物的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

资料显示,2021 年 2 月 1 日,公司与 Coherus BioSciences 签署了《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到了 2022 年 1 月,君实生物和与 Coherus BioSciences 共同宣布,双方将扩大于 2021 年达成的肿瘤免疫领域合作 Coherus 将向君实生物支付 3500 万美元首付款,更高达 2.55 亿美元的开发、申报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销售净额 18% 的销售分成。如今双方合作终止后,这些收益都将成为 " 泡影 "。

整体而言,创新药行业是一个比拼 " 硬实力 " 的行业,而创新药研发就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这一角度来看,君实生物的确需要加快脚步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陈博 君实生物 股权转让 上海 硕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