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汽车产业变革期,从不缺颠覆与争议。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冲刷下,合资车企失速曾是近两年行业热议的焦点," 唱衰论 " 一度占据舆论高地。
特别是 2024 年,合资车企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销量接连下滑,其 4S 店新车少了几分鲜活,就连在喧嚣的车展上也染上了几分落寞。
然而,2025 年上半年,合资车企销量及市场活跃度呈现 V 形反弹,比如东风本田 CR-V 上半年销量为 8.8665 万辆,同比增长 8.39%,复苏态势逐渐清晰,为后续市场走向提供了新的观察样本。
合资现转折,关键在于他们突破两条战线:
一方面,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战场上不再被动跟随,而是主动出击,带着本土化的技术合作、亮眼的新产品和接地气的营销,重回聚光灯下。
另一方面,也是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革新销售模式。多数合资车企凭借 " 一口价 " 定价策略,迎战新能源汽车品牌的 " 全国统一售价 " 模式。从终端表现来看," 一口价 " 模式效果显著。
在合资板块转型中,东风本田的身影格外清晰——它提出 " 油电同质 " 战略,既不放弃燃油车的根基,又全力拥抱新能源,以品质和创新为核心,坚守长期主义。
同时,东风本田把全球技术与本土需求相结合,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生态,不仅巩固了行业地位,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由此可见,主流合资车企不是不会变,而是在憋大招。
以东风本田为样本,可以看到在电动化浪潮中,合资品牌重在卷品质、卷价值、卷长期主义。
这不是被动妥协,而是带着积淀的主动破局。
油电双线发力
尽管东风本田整体尚在转型阵痛中,但旗下 CR-V 上半年的成绩亮眼:8.8665 万辆,同比增长 8.39%。
仔细看其销量结构,CR-V 燃油版表现强劲,半年售出 7.2804 万辆,同比增 9.61%;混动(含插混)车型累计 1.5861 万辆,同比增 3.11%。6 月份整体销量为 1.7181 万辆。
历经 30 年市场检验,CR-V 全球用户近 1500 万,其中国内用户 320 万,品质口碑显著。今年上半年,1081 名 CR-V 老车主置换全新一代 CR-V 车型,进一步印证了其市场认可度。
这得益于东风本田 " 油电同质 " 战略——动力形式在变,但 20 余年来品质匠心不变。
不只是 CR-V,东风本田 S7 也诠释这个理念。
这款车基于本田云驰智能纯电 W 架构打造,集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于一身,更以硬核安全重塑纯电标准。
在 5 吨钢卷碰撞极限测试中,历经 4 次严苛碰撞后,东风本田 S7 的车身结构均保持稳定,11 个安全气囊精准开启,车门自动解锁,高压电及时切断,SOS 紧急呼叫系统及时响应,实证本田安全信仰的技术底气。
在东风本田产品序列中,与 S7 同一阵营的,还有纯电猎装轿跑猎光 e:NS2、纯电潮跑灵悉 L。目前,东风本田已构建覆盖全品类的纯电矩阵,既满足多元场景需求,也彰显加速奔向纯电时代的决心。
事实上,东风本田旗下主力车型均开启 " 油电同智 " 的体验革命,融合燃油车品质与智能化体验。
已焕新的英仕派与下半年即将迭代升级的 CR-V,均搭载 Honda SENSING 360+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其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实现自动跟车、智能超车、弯道减速等全场景辅助,让长途驾驶化繁为简,一路轻松。
第十一代新思域搭载 Honda CONNECT 4.0 智导互联系统,一句 " 你好本田,我饿了 ",即可唤醒 95% 高识别率的 AI 语音助手,快速推荐餐厅并规划导航。
东风本田坚持 " 油电同智 ",并不盲目——尽管燃油车整体份额呈下滑趋势,但当下市场仍处于油电共进过渡期,业内普遍判断燃油车未来在中国仍将维持年销量 1000 万辆以上规模。
比如一汽 - 大众。" 我们会坚持油电共进的道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 一汽 - 大众副总经理吴迎凯曾表示,一汽 - 大众致力于通过坚持长期主义、反复打磨产品、加速智电转型以及做好用户服务,实现长期发展。
一汽丰田也奉行油电并进,燃油与新能源车型形成战略呼应,在双线市场深耕细作。
加速本土化
从 2020 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 5% 飙升至 56%,以至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从 60% 腰斩至 30% 以下。
目前,中国消费者已主导全球电动车潮流。合资板块过去习惯的将全球车进行本土化模式,现已难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和中国速度,亟需破局。
从 2023 年起,合资品牌纷纷以 " 在中国,为中国 " 为方向,加大在华投入,应对自主品牌崛起。
到 2025 年,这场转型迎来实战检验。
比如,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大众集团基于新 CMP 平台与 CEA 架构,带来了 3 款极具代表性的概念车,分别由一汽 - 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这 3 家合资企业呈现。这些车型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并计划自 2026 年起陆续推向市场。
再比如,丰田将中国首席工程师(Regional Chief Engineer)体制推向深入,从用户调研到销售策略,均由中国首席工程师全流程主导。这种机制正在重塑丰田的产品定义逻辑。
扎根中国市场 20 余年的东风本田,也将本土化作为深度转型的关键。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目前,东风本田从供应链、技术合作到产品开发,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其一,在供应链端,以武汉为核心,构建成熟本土体系,通过与中国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实现产能稳定与成本优化。
其二,在技术合作层面,联合 Momenta 攻坚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引入 DeepSeek 的 AI 能力,升级交互体验。
其三,在电动化领域,与宁德时代深化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合作,推动 CTB 电池一体化技术落地。
如此多维度深耕本土化,让东风本田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具接地气的优势。
根据规划,下半年,东风本田将推出 CR-V 与艾力绅焕新车型,新车将在外观、科技配置以及性能等方面升级。
面向 2030 年的布局现已初见轮廓。
一方面,东风本田计划导入 10 款以上电动化车型,扩充新能源产品矩阵。另一方面,位于武汉的本田全球首座电动化工厂已量产,作为本田品牌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它将为电动化车型生产提供技术与产能支撑。
纵观所有合资车企,转型有快有慢,关键在于方向要正确。方向对了,努力便有价值,路虽远亦能达。
东风本田已确立 " 油电同质 " 和 " 技术嫁接 + 本土创新 " 的方向,当下的每一步深耕,都有明确的价值坐标。
谁能想到,在新能源赛道,广汽丰田铂智 3X 和东风日产 N7 分别以大定超 1.5 万辆和 2 万辆,吊打新势力?
假以时日,东风本田也当厚积薄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