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许淑敏
在知乎上,一篇标题为 " 香港开户难?大新银行 0 存款开户攻略,初创企业 2 周搞定 " 的文章吸引了市场注意。
要知道,在香港开设对公账户是不少初创公司面临的难题,一般会面临银行审核严格、资料繁琐、门槛高等问题,而大新银行无需强制存款或购买理财,无疑会拉来一波中小企业客户。
或许内地对于大新银行(股票代码:02356.HK)还不熟悉。大新银行为香港本土三大家族银行之一,与东亚银行、永亨银行并列。
它不仅在香港提供服务,还延伸至澳门和内地,提供银行、保险和金融服务。
在经济下行周期,香港信贷市场亦存压力,大新银行加大拓展内地市场,亦不出奇。只是内地市场发展不易,大新银行在内地盈利承压,连续两年出现净亏损的情况。
这时,大新银行早年入股的重庆银行,成了拯救利润的关键。
" 贷款増长及信贷质素依然严峻 "
大新银行隶属于大新金融集团。该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旗下另一个上市平台为大新金融集团(股票代码:00440.HK)。
在香港,该集团布局大新银行、大新保险,在澳门,布局澳门商业银行、澳门保险、澳门退休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地,布局了大新银行(中国)。
根据大新银行年报,无论是港澳抑或是内地的业务,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大新银行主席王守业在年报坦言," 于充满机遇与挑战的 2024 年,我们录得盈利稳步增长。较高的利率环境有助于我们提升净息差和净利息收入,惟贷款増长及信贷质素依然严峻。"
2024 年,大新银行营运收入 69.34 亿港元,同比增长 17.2%,扣除信贷减值亏损之后的营运收入为 18.03 亿港元,同比下滑 10.5%,年度溢利 20.6 亿港元,较 2023 年增长 10.8%,不包括于联营公司投资的股东应占溢利 13.98 亿港元,同比下滑 18.8%。
不管如何,大新银行年度溢利增长主要得益于净利息收入、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的上升。2024 年,其实现净利息收入增长 9.8% 至 52.88 亿港元,净息差扩大 16 个基点至 2.17%。
在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方面,大新银行实现了 53.3% 的增长,达到 13.28 亿港元,主要得益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强劲表现以及个人银行与企业银行团队在客户外汇相关服务合作的加强,外汇交易及银行保险业务净交易收入增加了 57%。
财报披露,该行股东资金回报率由 2023 年的 6.0% 上升至 2024 年的 6.2%。成本对收入比率则由 2023 年的 53.6% 下降至 2024 年的 48.2%。
但不可忽视,大新银行面临两大难关。
一方面,大新银行存款、贷款规模的下滑。2024 年,该行客户贷款 1383.74 亿港元,同比下滑了 3.3%,客户存款 2015.68 亿港元,同比下滑了 2.7%。
另一方面,大新银行信贷减值亏损增长。2024 年,该行信贷减值亏损按年大幅增加 145%,达到 17.91 亿港元,乃由于集团对中国内地房地产发展商行业及香港商业地产行业风险敞口的信贷亏损拨备上升。
分业务来看,大新银行各业表现有所分化。
其中,2024 年,该行个人银行业务营运收入 34.98 亿港元,税前利润 10.5 亿港元,减值亏损 5.17 亿港元,但企业银行业务营运收入 12.98 亿港元,税前亏损 3.20 亿港元,减值亏损 10.63 亿港元。
年报提及,个人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为核心焦点,尤其是大新银行与香港永明金融订立的银行保险伙伴业务丰富了产品组合,带动业务增长势头,财富管理费收入较上年增加一倍。
王守业述及,展望未来,我们预计银行业在短期内将持续面临挑战,尤其是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将继续面对信贷风险高企及贷款增长疲弱。
不过,大新银行的高管薪酬依然较高。该行共 10 名董事,9 名董事超过 60 岁,其中 4 名在 70 岁以上。
这 10 名董事,2024 年合计获取薪酬 6184 万港元,其中董事会主席王守业、执行董事麦晓德、黄汉兴、王伯凌分别获取薪酬 2004.6 万港元、2203.8 万港元、948.2 万港元、667.4 万港元。
大新银行(中国)的亏损
除大新银行(中国)、澳门商业银行股份及部分列明在香港以外注册成立的公司外,大新银行其他公司均在香港经营。
大新银行(中国)于 2008 年 7 月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目前,大新银行(中国)在内地 6 个主要城市营运,总部设于深圳,分行设于上海、南昌、镇江、广州,支行设于佛山及深圳南山。尤其是大湾区的客户,大新银行(中国)提供各种跨境银行服务。
大新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为何嘉扬,现年 52 岁,他曾任大新金融集团企业发展、策略及投资者关系总经理,曾任职于汇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日本瑞穗实业银行香港分行以及香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自 2021 年 7 月担任大新银行(中国)行长一职。
何嘉扬掌舵近几年,大新银行(中国)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23 年,大新银行(中国)营业收入为 2.19 亿元,同比下降 4.78%,净亏损约 5700 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报告显示,2024 年,大新银行(中国)实现营收 2.25 亿元,同比上涨 2.63%,净利润亏损 1.04 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大新银行(中国)总资产缩水 6.27%,从 2023 年的 99.94 亿元下滑至 2024 年的 93.67 亿元。2024 年,其贷款总额为 41.16 亿元,同比下降 5.96%,存款总额为 72.32 亿元,同比下降 7.22%。
但不良贷款有所增长。2024 年,大新银行(中国)不良贷款余额 1.14 亿元,同比上涨 142%,不良贷款率 2.78%,同比上涨 0.98 个百分点。同期,大新银行(中国)拨备覆盖率 130.50%,同比下降了 37.22 个百分点。
在大新银行港股财报当中,并未单独列出大新银行(中国)的财务数据,而是与澳门业务合并列示。
2024 年,大新银行中国内地及澳门业务营运收入 6.30 亿港元,税前利润 5.54 亿港元,减值亏损 1.89 亿港元。
细究之下,主要在于应占联营公司重庆银行的业绩贡献了 6.77 亿港元。如若不计入该等业绩贡献,大新银行中国内地及澳门业务为亏损逾 1 亿港元。
其解释称,大新银行(中国)全年整体贷款需求疲弱,除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外,客户提前还款情况也显著增多。
因此,大新银行(中国)的贷款余额在年内有所下降。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和贷款余额减少,大新银行(中国)平均净息差由 1.44% 下降至 1.2%,净利息收入按年下降 21.7%。通过积极推广跨境贸易及外币相关服务,非利息收入按年大幅增加 41.5%,部分弥补净利息收入不足。
然而,由于年内出现了与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贷款,令部分现有不良贷款撇销和出售而录得额外信贷减值亏损,导致全年出现净亏损。
此时,应占联营公司重庆银行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早于 2007 年,大新银行以 6.94 亿元、每股 2.02 元获得重庆银行 17% 股权,成为重庆银行第二大股东,亦成为首家进入重庆银行业的战略投资者。2008 年,大新银行再度申请增持重庆银行 3% 股权,持股一度升至 20%。
截至 2024 年底,大新银行持有重庆银行 H 股 4.58 亿股,占该行总股份的 13.20%。
而大新银行事会副主席、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黄汉兴,自 2007 年 7 月 25 日起担任重庆银行的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2024 年,黄汉兴从重庆银行获取薪酬 15.25 万元。
近日,大新银行(中国)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 12 亿增至 13.5 亿,增幅 12.5%。看来,大新银行要大力拓展内地业务了。
相关公司:重庆银行 sh601963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