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五指,再握紧成拳⋯⋯记者指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被前方的镜头精准捕捉,瞬间同步在展台上的机械臂上,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6 月 25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采访团来到深圳市南山区的奥比中光(SH688322)总部,体验了 3D 感知技术的诸多应用场景。
公司董事长兼 CEO(首席执行官)黄源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机器人视觉不再是简单的 " 拿来主义 ",其能力将比人类要好得多。在 3D 视觉感知领域,未来增长最快的将是机器人 IoT(注:物联网技术)及行业智能化升级," 机器人视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 20 年将显著进步 "。
" 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的 "
3D 视觉技术底层在芯片
3D 视觉感知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在十年前却是个 " 冷门 "。
" 虽然合伙人和我在 3D 视觉感知领域有超过十年的研发经验,但彼时市场对这个技术的认知度并不高。" 奥比中光董事长兼 CEO 黄源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的,我们相信,3D 视觉感知技术具有颠覆性的巨大前景 "。
2013 年,黄源浩从麻省理工 SMART 研究中心回国,带着团队挤进深圳 160 平米的办公室起步,创立奥比中光,致力于构建机器人与 AI(人工智能)视觉产业中台、打造机器人的 " 眼睛 "。2022 年 7 月,奥比中光在科创板上市,获称 "3D 视觉第一股 ",黄源浩也成为首位上市敲钟的潮汕科学家。
3D 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底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正在从工业级向消费级拓展。而奥比中光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 3D 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它的核心业务,也正是消费级 3D 视觉感知产品。
2024 年年报显示,奥比中光有 322 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约 47%,研发投入 2.04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36%。
据介绍,3D 感知企业不仅需要掌握核心芯片、光学、算法等底层核心能力,还需要具备结构光、iToF(注:间接飞行时间技术)、双目、dToF(注:直接飞行时间技术)、Lidar(注:激光雷达)、工业三维测量等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及相关产品开发的能力。
这一切技术的底层,则在于芯片。"2014 年,公司账上只有一千多万元人民币,但当时黄源浩董事长还是决定做芯片研发。" 奥比中光董事兼 CFO(首席财务官)陈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黄源浩算了一笔账:研发一款芯片,即使采用 40 纳米的技术,也超过 1000 万元。也就是说,一旦这款芯片研发失败,且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公司就将面临很大风险。
" 我们希望做全球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 黄源浩说," 只有从芯片这一最底层技术切入,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
在 " 交学费 " 中积累行业经验
2025 年有望成为上市以来首个盈利年度
不同于传统 2D 图像仅能够提供固定平面内的形状及纹理信息,3D 视觉感知技术在同步提供 2D 图像的同时,还能够为 AI 算法及算力提供视场内物体的深度、形貌、位姿等 3D 信息。
得益于此,3D 视觉感知技术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如生物识别、三维扫描、机器人、工业三维测量等。
从在支付宝刷脸的支付设备内嵌入核心部件—— 3D 传感摄像头,到全流程 " 智慧医保刷脸就医 ",奥比中光 3D 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应用需求,会做不同的项目。项目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年能做将近 100 个。" 黄源浩介绍," 技术是练出来的,我们也交了学费。在这些项目中,有八九成是亏损的,但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对场景和行业的理解。"
公司财务报表亦反映出这一趋势。近年来,奥比中光的净利润亏损额持续收窄,从 2020 年的 6.15 亿元缩减至 2024 年的 6291 万元。
此外,据公司公告,2025 年 1 月至 5 月,公司初步预计累计营业收入约 3.63 亿元,同比增长约 117.18%,归母净利润约 5500 万元,同比增加约 8643.86 万元。
如果按照这一增速,2025 年营业收入可能突破 10 亿元,净利润也可能超过 1 亿元。2025 年有可能成为奥比中光上市以来首个盈利的年度。
有关资料显示,过去三年奥比中光在全球积累了超过 6000 家客户。公司表示,希望通过 3 到 5 年的时间,让服务的客户总数突破 1 万家。
未来机器人视觉不再是简单的 " 拿来主义 "
未来 20 年将显著进步
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 Yole 发布的全球 3D 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全球 3D 视觉感知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预计在 2028 年达到 172 亿美元。
在黄源浩看来,未来增长最快的将是机器人或行业智能化升级。" 在机器人的三大模块中,感知在决策和执行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一旦机器人性能迈过关键门槛,其市场渗透速度将显著加快,就像电动汽车一样。机器人的增长,前期可能是每年翻个 100%,五六年后变成每年 50% 至 60%,然后是十几年的持续稳定增长。" 他预判。
随着 AI 大模型浪潮涌至,各种模型的不断迭代,未来的机器人也将更加聪明。
" 一个聪明的大脑一定需要明亮的眼睛,再加上灵巧的手脚,才能把人类的脏活、苦活、累活给替代了。" 黄源浩认为," 机器人的视觉能力将来一定会比人类要好得多,因为它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
也正因如此,未来的机器人视觉将走向高度集成化,追求的将是如同人类眼睛般小巧、低功耗、高算力和强理解力的视觉系统。
" 未来的机器人视觉不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从芯片流片到系统集成,都要追求最优性能。" 黄源浩介绍," 机器人视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 20 年将显著进步。"
为 " 天工 Ultra" 装 " 眼睛 "
在国内服务机器人 3D 视觉传感器领域占比超 7 成
据悉,奥比中光 2016 年起开始面向服务机器人提供 3D 视觉传感器,2022 年专门为机器人业务设置产品线,加大对机器人业务的布局。根据 GGII(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在中国服务机器人 3D 视觉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市占率超过 70%。
奥比中光的机器人视觉技术已得到实践验证。在今年 4 月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道上," 天工 Ultra" 机器人率先冲破终点线。机器人搭载的四颗奥比中光 Gemini330 系列深度相机,成为支撑其流畅运动的重要 " 视觉器官 "。
谈及 3D 视觉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黄源浩认为,单一产品将不再局限于一种技术路线,而是整合六大技术。通过不同技术路线的融合,结合具体场景推出最优方案,实现取长补短。
" 这一过程难度较大,但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所在。" 黄源浩说," 我们是在最好的时代攀最高的山峰,在最前沿的行业啃最硬的骨头。"
奥比中光企业使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博文 摄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奥比中光)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