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4 日,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发布《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国内系统构建 " 家风传承信托 " 理论与服务体系的引领性报告,该报告创新性地将家风传承与金融工具相结合,提出 " 中国式家风制度化传承 " 的可行范式。
基于对 8 个代表性家族及 11 位跨领域专家的深度调研,《报告》构建了 " 家风传承信托 " 的理论框架,系统解析了家风传承的理念认知、实践障碍、实施路径与工具创新,凝练出四大关键发现。《报告》特别强调了家风传承在财富保护、家企治理及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家风传承从理念到实践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家风建设与传承的创新探索
在家庭的经营中,除了记录有形资产与负债的资产负债表,还存在无形的 " 精神资产负债表 " ——家风。它虽不可量化,却深刻影响着家庭的存续与发展。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家庭财富管理已进入精细化阶段,财富与精神传承成为重要课题。信托工具不仅可用于财富管理,还可助力家风建设,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发展。
为此,国投泰康信托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合作,调研多个家族样本及行业专家,形成《报告》,分析家风作为 " 隐形资产负债表 " 的运行机制。
在代际沟通断裂、价值观差异显著的当下,无论是文化世家还是普通中产家庭,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如何凝聚家庭共识、助力家风建设与传承。《报告》用一系列具体案例、实操框架与路径对此给予了建设性回应。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创始人范晓曼表示,《报告》首次将 " 家风 " 这一文化概念引入信托体系,并提出融合道德与治理的创新实践——家风传承信托。同时,《报告》提出 " 双轨模板 ",分别为中等收入家庭、高净值家族设计了差异化的 " 家族宪章 " 实操框架,让家风建设与传承不再局限于超高净值家族,而是拓展至广泛的中等收入家庭,彰显了信托服务的 " 人民性 " 与 " 普适性 "。
" 信托的力量,不应只助力家庭财产的管理与应用,更应承载家庭精神传承。"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演讲中强调。《报告》通过 " 形成——治理——实践与优化 " 三阶段路径规划,构建了一套可操作、可评估、可持续的家风建设与传承方法论。该方法论既注重精神层面的认同与共建,也强调法律与信托工具的有效支撑,形成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落地方案。
信托不只是财富管理,更是价值守护
《报告》结合中西案例,既剖析了贝聿铭、徐悲鸿等中国家族的文化治理样本,也对比研究了洛克菲勒等西方家族关于家风延续与慈善实践的传承机制。通过多维比较,勾勒出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的家风治理图谱。
研究方法上,《报告》采用 " 实地深耕与专业整合相结合 " 的模式。具体而言,一方面,对 8 个具有不同背景的代表性中国家族进行了深度访谈,重点关注了传统文化延续、代际治理以及法律工具应用等议题。另一方面,对来自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家族办公室等多个领域的 11 位专家进行了调研,收集了他们在家族精神传承与实践方面的专业见解。通过案例分析和专业视角,为信托服务提供了新的服务视角和产品设计思路。
家风传承是一项需量身定制、与时俱进的系统性实践,其成效高度依赖于专业机构的高质量引导。国投泰康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力量,持续探索信托服务的深层价值,2024 年 3 月创设的 " 家庭金融服务 131 体系 "(涵盖家庭财富配置、家庭养 / 护 / 传服务生态及公益慈善),率先将 " 家风延传 " 纳入其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服务场景。通过融合家风传承信托、家族宪章、慈善信托等信托工具,国投泰康信托将传承的内涵从资产配置升维至文化治理层面,为家风建设与传承构建了坚实的系统化平台。
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且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国投泰康信托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对金融回归服务人民、社会与文明本源的深入探索。此次发布的《报告》不仅是行业观察的呈现,也标志着信托行业正迈向一个以精神内涵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支撑的服务新阶段。
《报告》将家风纳入可规划范畴,为信托行业探索社会价值提供了路径。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实操方案,它为家庭精神传承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信托行业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可能为其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在服务家庭与社会传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