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评论 当汽车行业还在价格战的漩涡中内卷,当部分品牌以短期销量换取市场份额时,上汽大众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 " 稳中有进 " 的答卷:6 月终端销量 9.6 万辆、同比增长 15.1%,1-6 月累计销售 52.3 万辆、同比增长 2.3%。
这组数字背后,是这家老牌合资巨头在燃油与新能源赛道的双线突破,是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的全维度厚积薄发。上汽大众正以 " 油电同智 " 的战略定力,在合资 2.0 时代开辟出一条兼顾品质与创新的独特路径。
油电同智齐发力,上半年表现就一个字:稳
2025 年 6 月,上汽大众交出一份 9.6 万辆的终端销量、15.1% 的同比增幅的成绩单。上半年,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 52.3 万辆,同比增长 2.3%。
这份成绩单的底气,首先来自于燃油车矩阵的持续热销。
被誉为 " 中国 SUV 市场开拓者 " 的途观家族,6 月终端销量近 2 万辆,1-6 月累计销量达 9.1 万辆,稳居合资 SUV 第一阵营;紧凑级市场的途岳家族同样表现亮眼,6 月销量近 1.4 万辆,上半年累计 7.1 万辆,成为家用 SUV 市场的 " 安全之选 " 代名词。
轿车领域更是上汽大众的 " 压舱石 "。朗逸家族 6 月终端月销 2.5 万辆,1-6 月累计销售 13.7 万辆,这个累计销量破 600 万的 " 国民家轿 ",依然以每月超 2 万辆的稳定输出,捍卫着合资轿车的市场话语权;帕萨特家族 6 月销量超 2 万辆,半年累计 11.7 万辆,在 B 级车市场的商务与家用场景中,始终保持着标杆级的影响力。
新车方面,在 " 油电同智 " 战略引导下," 全境大七座智能 SUV" 途昂 Pro 的上市,完成了 Pro 家族三部曲的进阶,这款搭载最新智能座舱与驾驶辅助系统的燃油旗舰,成为传统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这些主力车型的持续热销,构成了上汽大众燃油车基本盘的坚实底座。
在燃油车稳扎稳打的同时,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转型也在加速推进。上半年推出的 ID.4 X 聪明款出众版、ID.3 2025 聪明款与 ID.3 GTX 套件款,以更丰富的配置选择切入细分市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ID.3 与 ID.4 X 在 4 月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C-EDTC)中获得 " 一级能效 " 评价,这一权威认证不仅印证了大众三电技术的领先性,更让消费者在续航焦虑与能耗成本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而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 SUV 概念车 ID. ERA 的亮相,则以未来感的设计语言与增程技术路线,提前剧透了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
豪华品牌也实现双线破局。上汽奥迪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全新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与 AUDI 新品牌首款量产车奥迪 E5 Sportback 均已进入蓄势待发的阶段,两款车将分别在燃油与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双品牌战略的进阶实力。
下半年新车密集推出,上汽大众将全势出击
2025 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的产品落地速度堪称 " 闪电战 "。从今年下半年起,上汽大众的产品攻势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首先登场的是上市十周年、累计销量破百万台的凌渡车型——新凌渡 L,这款车将以颜值与性能的全面跃升,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为紧凑型轿车市场注入更多运动化、个性化的选择;而 " 国民家轿 " 朗逸家族的全维升级之作——朗逸 Pro,则将在品质感与智能配置上再进阶。
豪华品牌层面,上文提到的上汽奥迪全新车型 A5L Sportback 与 E5 Sportback 将于下半年正式上市。随着这两款车型的加入,上汽奥迪将形成燃油与新能源并行的产品矩阵。
双车齐发的策略,不仅完善了上汽奥迪的产品布局,更通过 " 德系豪华 + 中国智驾 " 的融合,展现出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时代的独特竞争力。
上汽大众的产品布局绝非局限于 2025 年的眼前战事。
根据规划,2026 年将成为品牌新能源与智能化产品集中落地的 " 产品大年 ",多款新能源车型将密集推出;而到 2030 年,上汽大众将推出超 20 款全新车型,覆盖燃油、纯电、增程、插混全品类。
这种长期主义的产品规划,既展现了企业对技术路线的前瞻布局,也彰显了其在合资 2.0 时代坚守 " 全势能发展 " 的战略定力。
底线思维 + 长期主义,支撑销量长虹
上汽大众销量与产品齐发力的背后,是合资 2.0 阶段清晰的战略路径。
与传统合资模式不同,上汽大众正通过 " 德系品质 + 中国智慧 " 的深度融合,实现 1+1>2 的效果。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 ID. 系列对中国消费者续航需求的精准把握,更体现在途昂 Pro 等车型对本土智能生态的适配,以及上汽奥迪与华为在智驾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研发体系上,上汽大众依托本土化研发团队,针对中国市场的道路环境、用户习惯进行定制化开发。
例如,ID. 系列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中国南北温差大的特点进行优化,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在上汽奥迪车型上的应用,也充分考虑了中国复杂的交通场景。
从这个层面来说,上汽大众已经走在了合资 2.0 时代的前沿,为传统汽车品牌转型起到了标杆与典范的作用。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上汽大众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将品质传承融入研发、制造、服务、文化等方方面面。
以制造环节为例,上汽大众的工厂采用全球统一的 VW 集团生产标准,从冲压、焊接到涂装、总装,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苛的质量管控;在零部件采购上,实行全球化多层级验证体系,确保每一个零件都符合大众的严苛标准。
这种对品质的坚守,直接体现在上汽大众 2800 万用户基盘的背后,是 " 可靠、安全、耐用 " 的品牌认知。
当其他品牌在价格战中被迫缩减成本、降低配置时,上汽大众依然坚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比如车身结构的高强度钢比例、电池包的安全防护设计、底盘调校的舒适性优化等。
以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 上汽大众的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一种长期主义格局的体现。这种格局在市场竞争加剧、车企动作容易变形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当部分品牌靠堆砌配置、炒作概念吸引眼球时,上汽大众更注重三电技术的安全验证、充电生态的完善以及智能系统的持续升级,以 " 稳健转型 " 而非 " 激进冒进 " 的方式,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2025 年上半年,从燃油车基本盘的稳固,到新能源赛道的加速突破,再到豪华品牌的双线布局,这家合资车企正以一种 " 不疾而速 " 的姿态,在变革的时代中锚定自己的航向。
在价格战最激烈的时候,上汽大众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竞争不是比拼谁降价更狠,而是能否坚守品质底线、洞察用户需求、布局长远未来。
如今,随着有关部门公开表态、明确反对行业 " 内卷式 " 竞争,中国汽车行业有望重回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中,在这拨乱反正的背后,更加凸显出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对造车底线的坚守、健康经营对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 " 德系品质 " 遇上 " 中国智慧 ",当 " 技术积淀 " 遇上 " 创新活力 ",上汽大众正在书写合资企业的新篇章。
(图 / 文 网通社 魏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