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昨天
天津这座工业名城,人才从哪里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年初,本市 2025 年民心工程任务发布,提出实施 " 技能强企 " 行动,新认定 100 家企业培训中心,数量超前三年总和。截至目前,已认定 3 批 75 家。

5 月 13 日,天津启动 " 技能照亮前程 " 培训行动,全年将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10 万人次以上。

5 月 14 日,华为首个华北地区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在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正式建成,首批 30 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达到 276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 95 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 34.4%。

在天津,一场关乎城市命运的 " 人才供给侧改革 " 正在悄然推进。当全国多地陷入 " 就业难 " 与 " 技工荒 " 并存的困局时,这座曾诞生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的工业重镇,正试图通过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创新,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树立 " 技能品牌 ",打造 " 天津样板 "

中建钢构的李朋朋前些年还是一名一线焊工,通过这几年培养成长为了 " 海河工匠 "、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还享受到了市人社局多项奖励资助。近年来,中建钢构享受各类培训补贴政策千万元,同时,通过政策指引,建立了 " 产、学、研、训、赛 "" 五位一体 " 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

通过梳理天津近年来培训政策,不难发现,天津早在 2019 年,就以市政府名义推出了 " 海河工匠 " 建设工程,对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进行整合集成、创新提升,鼓励企业结合需求 " 量体裁衣 ",开展 " 滴灌 " 式精准培训。

2022 年 12 月,天津在省级层面出台了首部技能培训政府规章,提出要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企业急需哪些人才,就鼓励自主培养哪些人才。据统计,近 5 年,天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超 110 万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企业培训中心 589 家,涉及职业(工种)271 个,职工 52 万人,为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以人才强产业,以技能促就业。在大抓企业培训的同时,天津也在积极促进培训和就业有效联动。

2022 年出台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培训中心承担社会公共实训,特别是开展紧缺职业培训的,培训补贴最高可上浮 25%。同时办法还规定,未就业人员完成培训并在 6 个月内实现就业企业缴纳社保的,可获 500 元培训补贴。

津南区的黄顺洋曾是一名失业人员,今年 4 月参加了天津市华阳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短短半个月就顺利结业并再次成功上岗,成为一名电工维修人员。据了解,该培训学校近 3 年开展培训 6500 余人次,涉及电工、制冷工、互联网营销师、家政服务员等多个急需紧缺工种,培训就业率超过 85%。

除了企业培训中心,天津还着力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支持头部企业、职业院校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拔尖技能人才培养。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行业各工种实训场地建设,两次获批 " 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并依托基地培养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选手 11 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8 人、天津市技术能手 18 人、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以上技能人才 1750 余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 38 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5 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5 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7 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政策布局到平台搭建,从精准化培训到多样化培养,天津正着力打造系统完善、独具 " 天津特色 " 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搭建 " 竞赛舞台 ",激活 " 一池春水 "

去年 9 月,在第 47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学生李宏宇,凭借出色的表现,在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这枚金牌的背后,源自十几年来几代选手的向前追赶,也得益于近年来天津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视发展。

2020 年 9 月,天津首届 " 海河工匠杯 " 技能大赛开幕,对全市各类技能竞赛进行了资源整合、品牌树立和质量提升。此后,天津已连续 5 年组织 " 海河工匠杯 " 技能大赛,每年组织近 200 个赛项的比赛,有 2 万多名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直接参赛,带动近 10 万人参加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

2023 年,天津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 26 金、19 银、11 铜和 57 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奖牌覆盖了智能科技、新能源、汽车等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守住传统产业阵地,抢占新兴产业高地,这座北方工业重镇正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支点,撬动着产业升级的杠杆。

2024 年 " 海河工匠杯 " 技能大赛设置的 220 个赛项中,智能汽车软件开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新职业占比提升至 25%。此外,行业、企业竞赛则更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如:天津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举办的 " 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天津选拔赛 ",选拔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优秀参赛选手,直接对接我市信创产业需求;中国海油渤海油田自 2018 年启动 " 渤海油田上产 4000 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 " 以来,累计开展 600 余个竞赛项目,近 5 万名(含外包)职工投身其中。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天津已构建起以 " 海河工匠杯 " 技能大赛为引领、行业和区域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财政资金适度保障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除了竞赛荣誉,天津还有完善的奖励激励政策。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可获 50 万元奖励,所在单位按同等标准给予奖励资助;全国技能大赛奖牌获奖者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相应的教练组长,可也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这种 " 物质奖励 + 职业发展 " 的双重激励,让技能人才真正 " 香起来 "。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选拔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 " 大赛效应 "" 明星效应 " 的推动下,天津更加注重赛事成果的转化应用。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不仅将竞赛技术标准融入院校课程,优化教学内容,还让获奖选手、教练参与教学,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强化 " 双师型 " 队伍建设。同时,将竞赛设备引入实训基地,提升实操教学水平,对接大赛评价体系,推动学生技能认证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学院整体办学能力提升。

从竞赛标准到教学标准,从实训改革到工厂赋能,天津正在用实践证明:技能竞赛不仅是人才的 " 练兵场 ",更是产学赛研深度融合的 " 催化剂 "。这座北方重要工业城市正以技能竞赛为画笔,在制造强国的画卷上勾勒出 " 津门工笔画 "。

创建 " 技能之城 ",厚植 " 成才沃土 "

5 月 12 日,2025" 天津技能周 " 如约而至,一年一度的技能人才 " 嘉年华 " 再次热力开启。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开放日当天,200 余名市民、家长及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参观体验 AI 机器人、精密加工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200 余名青少年参加 " 未来匠心 " 青少年职业技能体验活动,体验了解无人机操控和 3D 打印等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广阔前景;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刚刚揭牌成立的全球培训中心信息网络布线培训基地内,来自国内外技能选手们相聚一堂,正在进行一场技艺比拼和技术交流……

大力营造技能型社会浓厚氛围。2021 年至今,天津已经连续 5 年举办技能周活动。" 天津技能周 " 已经成为天津技能建设的又一闪亮名片,"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 的价值理念正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现任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实训课教师、班主任的程育淏,在多年前步入技工院校之初,面对未来同样充满了迷茫和不自信。然而,自从接触数控加工,他凭借自己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开启了 " 逆袭 " 之路。

从入围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到免试升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读本科;从加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到回校任教带领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科普卫星赛项冠军,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更以榜样力量点亮了技工学子们的成才梦。

程育淏的成长,离不开近年来技工院校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鼓励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全面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双证书 " 制度……天津正着力打造总量规模适度、区域布局合理、办学特色鲜明、专业实力雄厚、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工教育体系。截至 2024 年底,天津技工院校学生人数 2.24 万人,比 2020 年提升 9 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 98% 以上。

除了注重大批技术工人的培养,天津也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

每年选树 10 名天津市技能人才最高奖项—— " 海河工匠 ",并给予每人 20 万元奖励资助;每两年认定 100 名天津市技术能手,给予每人 2 万元奖励资助;在高技能人才中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民代表大会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推荐本市高技能人才参评国家表彰项目……一系列激励政策正如同坚实后盾,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 7 名 " 中华技能大奖 " 获得者、50 名 " 海河工匠 "、240 名 " 全国技术能手 "、739 名 " 天津市技术能手 ",105 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市共评聘首席技师 109 人、特级技师 139 人。

当 " 技能蓝 " 与 " 青春红 " 在津沽大地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职业技能的蜕变,更是一座工业名城向 " 技能强市 " 的华丽蝶变。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既是技能人才逐梦的舞台,更是培育 " 大国工匠 " 的摇篮。

当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在天津找到人生出彩的支点,当 "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 的理念融入城市血脉,我们坚信:这支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技能大军,必将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多 "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 的精彩篇章,让 " 天津制造 " 向 " 天津智造 " 的跃升之路更加坚实有力!

(观察员   刘河江 张恒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天津 培训 技能 就业 技能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