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天下 14小时前
高考288分女生起号带货,扇了全网一巴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谁也没想到,高考 288 分的女生不但火了,还在起号成功之后,打起了流量变现的主意。

难道真的印证了那句话:不是清华北大考不起,而是直播带货更有性价比?

凭借高考低分,母女起号成功

时间回到高考出分之际,彼时的一条查分视频,赢得了全网的关注。

与以往状元出分的高光时刻相反,这条视频中的女生,只考了 288 分。

语文 89,数学 22,英语 30,历史、地理和政治均徘徊在四五十分,总分 288。

这样的成绩,在满分 750 的高考考场上,堪称一败涂地。

图源:大象新闻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份 " 惨烈 " 的成绩单下,镜头里一家人的反应却出奇地欢快。

女生的妈妈还一度表示:这是她高中三年考过最好的成绩。

这种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态度,一开始收获了满屏点赞。

不少网友表示,这对父母拥有一颗平常心,"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 拒绝唯分数论 ",还表示," 学渣孩子有这样的爸妈真幸福 "。

甚至就连人民日报等官媒也曾下场,点赞 " 快乐教育 " 的温情示范。

图源:人民日报  

然而,事情的反转来得猝不及防。

在视频爆火的当晚,这对母女就一起开启了直播。

面对镜头,母女俩丝毫不显怯场,对着弹幕侃侃而谈,一边回顾高考心路,一边不忘对新粉丝们表示感谢。

而后,有网友发现,这个女孩的母亲早已是一名活跃的网络博主。

其账号 " 兰姐来了 " 此前发布了不少家庭日常视频,拍摄剪辑手法都十分专业。

甚至在女儿的 " 高考 288 分 " 成为流量密码之后,她还趁热打铁,围绕这一题材接连发了五六个视频,收获了一大波流量。

图源:兰姐来了  

不仅如此,考出 288 分的女生本人也迅速用个人账号认领流量,涨粉过万。

质疑的声音很快冒头:所谓的温馨画面,这是不是一场预谋已久的低分炒作?

与此同时,关于其母女二人起号成功后马上开启直播带货的传言也随之而来。

最耐人寻味的是官媒的态度变化:

细心的网友发现,原本高调转发视频的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不知何时已将内容悉数删除。

平台回应,无法平息网友质疑

从 " 正能量 " 到 " 蹭流量 ",高考 288 分女生在起号后开始带货的行为,引起了大量舆论争议。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里说得很直白:

" 不是反对你低分,是看不惯你借低分引流当网红赚快钱。"

" 如果 288 分都能起号,那那些苦读 12 年、拼死拼活只为一个本科线的人,又算什么?"

图源:抖音评论  

的确,低分并非原罪,一个平时只考 270 多的孩子,能考出自己历史最高分,这件事本身就值得鼓励。

但在电商参考看来,问题不在于分数,而在于是否利用这份 " 失败 " 的特殊性,进行流量运营甚至商业变现。

在这样一个 " 拼爹拼妈拼背景 " 的现实社会里,高考本该是最公平的起跑线;

而当这条跑道被娱乐化甚至流量化地改造时,难免让人感到一种制度性的冒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争议发酵,平台并没有对此事坐视不理。

就在昨天,抖音黑板报发布了针对此事的情况说明:

说明中指出,288 分的高考成绩属实,考生母亲也确实是博主。

但在一家人因高考成绩走红之后,母女俩的账号都没有再发布商业化类型内容。

图源:抖音黑板报  

并未如传言那样开启密集直播带货、通过打赏等手段变现,更没有 " 短短两天带货 19.9 万 " 的夸张成绩。

也就是说,成绩是真的,起号也是事实,只是变现还不算激进。

不出意外,平台的回应,并没能完全消解大众对 " 借孩子高考炒作 " 的本能反感。

在全民焦虑的高考语境中,这种 " 反高潮 " 的剧情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

观众在 " 别人家孩子 700 分 " 的疲劳中,突然看见一位 288 分女生却获得家庭祝福,自然会感到 " 颠覆 " 与 " 新鲜 "。

但问题在于,营销逻辑与教育伦理一旦缠绕,便难以区分边界。

是的,分数不是唯一评价标准,但在高考这件事上,它至少还是一个必要指标。

在本应属于教育生态的空间中,把 " 失败 " 包装成 " 流量故事 ",对其他还在认真准备考试、认真选填志愿的学生而言,难免是一种错位的刺激。

警惕 " 逆流而上 " 的流量营销

曾几何时," 逆袭 " 是流量密码;而今," 摆烂 " 也能变成一门生意。

有人通过 700 分讲题起号,有人靠 200 多分哭穷圈粉,前者好歹还需要硬实力,后者却只需要情绪共鸣。

而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高考的公共性被一点点侵蚀了。

我们本以为,288 分女孩的出圈,是对唯分数论的一次温柔反抗;

但事实证明,它可能只是一次抓住噱头的流量生意。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 " 情绪叙事 " 收割了判断力?

是不是太渴望看见 " 反主流 " 的慰藉故事,反而忽视了其中的商品标签?

图源:都市报道  

官媒对转发内容的删除,也说明了主流价值对这件事的警觉:

即便当事人没有 " 带货 ",也没有 " 打赏 ",但这一场关于 " 低分出圈 " 的舆论操盘,已经带来了足够多的示范效应。

电商参考认为,我们应当警惕的,不是某个女孩的 288 分查分视频火了,而是它背后代表的流量生态正无限吞噬着教育叙事的边界。

考试本应是一段人生的节点,不该被当作剧本里的起承转合;

高考的失利本该成为一次自省的起点,不该变成营销的噱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成功路径,也有其主流价值的共识。

当下的我们,确实需要摆脱 " 唯成绩论 " 的偏执,但同样不能陷入 " 流量即正义 " 的迷思。

否则,今天我们为 288 分欢呼,明天就可能为 " 不读书也能年入百万 " 的 " 人设工厂 " 付出代价。

说到底,高考不是演出,教育不该被包装。

如果连失利都成了一门好生意,我们该问的不是她为啥能火,而是这场热搜背后,我们到底凉了什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高考 人民日报 直播带货 高光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