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东君中篇小说《诗人独孤卫的十年》:成为一个诗人的可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是否幻想过成为一名诗人?是否幻想过与无数同好聚集在一起围绕着诗歌畅快闲谈?是否幻想过将纷乱的现实抛诸脑后只沉浸在浪漫的文字中?在东君的中篇新作《诗人独孤卫的十年》中,一个浪漫的、徘徊着的诗人形象应运而生。借由编年与断代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读者得以走进独孤卫身处的 80 年代," 拳头 "" 空椅子 "" 兰波 "" 魔鬼时刻 "" 远游计划 "" 闲居与游荡 "" 朗诵 "" 失踪 "" 寻找 " 和 " 彻底消失 " 这些关键词串联起独孤卫从浩浩荡荡走向沉寂的十年历程。他向邮递员阿伟宣布自己的诗人身份,他组建诗歌圈子却不得不为生计担忧,他追求精神远游而避免承认体力劳动者的价值……独孤卫接纳诗歌,最后也亲手埋葬了诗歌。

诗人独孤卫的十年,是一个置身于真实社会中的人看透虚无走向真实的十年。在 " 觉醒 " 后的独孤卫眼中,自己当初沉迷的诗歌世界代表着荒唐和虚无,世俗世界却代表着真实与醒悟。读者跟随独孤卫的脚步,见证着他走向世俗、完成觉醒的全过程,但在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表象背后,东君在审视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叩问:走向真实的独孤卫,是否真的看透了虚无?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站在见证者与旁观者——邮递员阿伟的视角来看,他始终对独孤卫的追求抱着憧憬与赞赏,宛若坚定追随堂 · 吉诃德的桑丘 · 潘沙。但很可惜,独孤卫就在即将理解堂 · 吉诃德的那个瞬间选择了现实——他无比清醒地沉沦,又将自己打捞。

独孤卫回归现实后,变成了泯泯众生中毫不起眼的张卫军。借由独孤卫具象化的十年经历,东君意在表达诗歌是自由的、现实的,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诗歌可以充斥着浪漫又华美的想象,诗歌也可以朴实无华,一个真正的诗人一定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而不需要通过为自己的身份下定义而获得所谓的认可。从二百多年前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 · 彭斯,到当下出圈的 " 素人作家 " 韩仕梅、王计兵、陈年喜……他们书写着质朴与苦难,从未将诗歌与现实相对立。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让黎明停摆在荒地之上,纵然白昼将尽,也应燃烧、咆哮——东君的笔致在某种程度上与英国诗人狄兰 · 托马斯不谋而合。社会需要诗人,诗人能够跨越想象力的边界,用语言再次呈现一段记忆、一个时代。诗人是精神世界的建造者,是辉煌盛世与飘摇乱世的记录者,他们从来不是站在 " 圈外 " 的孤零零的人。在此意义上,或许,默默充当背景板的邮递员阿伟才有真正成为一个诗人的可能性。

(东君中篇小说《诗人独孤卫的十年》,刊于《长江文艺》2025 年第 5 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卫 黎明 苏格兰 美的 魔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