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 日,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 "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 " 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 50 多个国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 300 多名国际嘉宾参与。作为大会探讨前沿技术的专题论坛板块之一," 数字技术投资与跨境协同创新论坛 " 当日下午同步召开," 人本智能 " 理念成为热议焦点。
从 2022 年 AIGC 的开始爆发,到今年年初的 "DeepSeek 时刻 ",公共大模型加速涌现,端侧智能快速崛起,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行业智能化应用广泛落地。而在 " 硬币的另一面 ",伴随着技术突破而同步产生的算法偏见、隐私泄露、深度伪造、社会焦虑等问题日益突出,监管与治理难题一一涌现。
在此背景下,以 " 人本智能 " 理念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观应时而生。" 人本智能 ",指的是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应用过程中,以满足人类需求和谋求人类福祉为首要目标,恪守人本底线、提倡人本设计、坚持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去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每家企业、每个人。
在主旨发言环节,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指出,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特别体现在伦理、规范、标准等方面。" 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要加强国际政策的协调,建立治理规则和伦理标准,确保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表示,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研究与创新、产业应用,安全与治理能力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并非互为掣肘,也不是相互平衡。治理实际解决的问题是技术的发展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引领其正确航向的方向盘。"
科技企业不仅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更是进一步深化 " 人工智能 +" 行动,打造跨生态协同创新助力效应的关键推动者。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在演讲中提出,技术路径与价值路径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两大路径。其中,价值路径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秉持 "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即 " 人本智能 " 科技发展观。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闫树分享了自己对 AI 治理的理解。"AI 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需要建立一套体系,从制度、技术、法律、伦理等方面共同推进,才能让 AI 更被信任。" 他表示,要沿着负责任的、透明的、公平的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AI,尽量避免技术黑箱和系统性歧视等问题,确保 AI 行为按照人类设计运行。
技术突破往往是一个起点,真正难的在于如何服务好每一个人。在谈及以人本理念与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时,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杨小康指出,用好 AI 有三条线,即监管角度要守住底线,普惠角度要提升基线,创新角度要打开天际线。"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生长,但是如何生长得更好,正是‘人本智能’所关注的。希望未来人不要被困在机器里面,到 2050 年智能化全面到来的时候,人还是站在机器之上。"
作为产业界代表,九章云极 DataCanvas 董事长方磊表示,技术普惠代表了企业的出发点和价值观,而普惠的本质是降低创新的成本。"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家多点耐心,在创新过程中各司其职,有好的想法、资金的支持、政府的引导,让 AI 工具变得更好用,让创业者、创新者提高探索的效率,一起奏响合奏曲。"
普惠、安全和以人为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词,也是相关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关键词。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认为,秉持 " 人本智能 " 理念,对于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也将有所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乐于与坚持 "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 理念的中国企业合作,这将会进一步扶植当地产业、促进本地发展。
在去年 11 月召开的第十五届财新峰会 ESG 专场上,财新智库、ESG30、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联想集团等 31 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共同加入并启动了《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旨在推动各行业领军机构共同推动 AI 技术朝着以人为中心、更负责任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 " 人本智能 " 理念不断深化,今年又有 16 家企业陆续加入了这一倡议。新加入企业包括百度、MiniMax、浪潮信息、九章云极 DataCanvas、网易有道、西门子 ( 中国 ) 等企业,涵盖 AI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慧养老、AI 医疗及算力基础设施等核心赛道。截至目前," 人本智能倡议 " 已凝聚近 50 家企业和机构,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落地与伦理治理等全链条,共建 "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 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