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 7小时前
小米YU7吃肉,小鹏G7喝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导语

Introduction

" 只要能填饱肚子,管它用什么方法。"

" 订单情况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实在急着用车,国产的新能源车都不错。可以看看即将发布的小鹏 G7。"

上周,小米 YU7 用一场暴风骤雨,震撼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3 分钟大定 20 万辆,1 小时大定 28.9 万辆,18 小时锁单 24 万辆……

如此夸张的成绩,老实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而在本周三的直播中,雷军抛出了开篇的一段话。你可以认为他是在谦虚,也可能认为他是在安抚友商,甚至可以认为他是在立人设。但无论怎样,的确把小米 YU7 泼天的流量与关注度,分给了所谓的 " 直接竞品 " 一部分。

那么,小鹏 G7 能接住吗?

从昨晚的上市发布会来看,这辆被雷军钦点、定位 " 家庭智能 " 的中型纯电 SUV,表现没有令人失望,比较圆满完成了 " 小米 YU7 吃肉,我跟在后面喝汤 " 的任务。

实际上,望向整个上半年,小鹏取得非常不错的交付成绩单,1-6 月累计突破 19 万辆大关,并且单月连续突破 3 万辆大关。

但望向更深处,主要还是依靠 MONA M03 与 P7+ 两款售价均在 20 万元以下的纯电轿车作为主要支撑。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品牌冲高,为了不陷入到低端化、低毛利的泥潭之中,必须在 20 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真正意义上立柱一根足够扎实的锚点。

小鹏 G7 自诞生开始,便肩负了类似的使命。

而从最终公布的售价来看,全系共推出三个版本车型,其中 602 长续航 Max 版 19.58 万元,702 超长续航 Max 版 20.58 万元,702 超长续航 Ultra 版 22.58 万元。在此基础上,叠加诸多权益,算得上诚意满满。

与此同时,也完全避开了小米 YU7 的锋芒,形成了错位竞争。另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 2025 款小鹏 G6 与 G9 之间的空白。

至于小鹏 G7 的综合产品力,如果要用两个关键词总结,我给出的答案是:家用 + 智能。

首先,在这款中型纯电 SUV 身上,能够看到其对于驾乘空间与舒适体验的用心打磨,尤其是四张座椅,做到了完全平权。全车丰富的储物空间,也是比较大的亮点。

整体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款没有短板的 " 水桶车 "。而全系 800V,全系搭载 5C 动力电池,则保证了小鹏 G7 基本盘的稳定。

横向对比该级别绕不开的竞品特斯拉 Model Y,同样具有很大的领先优势。

其次,则是智能。Max 版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芯片,分别为一颗骁龙 8295 与两颗英伟达 Orin-X,依旧是目前行业的主流硬件水平。

而售价 22.58 万元的 Ultra 版,上述两部分则换装了一颗骁龙 9295 与三颗小鹏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综合算力达到 2250TOPS。

是的,你没有听错,一辆 20 万级的中型纯电 SUV,综合算力超过 2000TOPS 大关。

毫无疑问,这注定是小鹏 G7 身上最吸引人的一点,也是吸引潜客的最大的 " 杀手锏 "。虽然从现阶段来看,Ultra 版在实际体验上,究竟能够与 Max 版拉开多大的差距,还无法特别具体的量化,但售价仅仅高出 2 万元,便能换一个十分可期的 " 未来 ",可以说非常划算。

" 家用 + 智能 ",同样是小鹏 G7 与小米 YU7 的差异化所在。

如果说后者主打颜值操控,那么今天文章的主角完全走向了另一条路。或许,在何小鹏的生意经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开雷军尖锐的锋芒,尽其所能承接溢出的那部分订单,做到 " 小米 YU7 吃肉,小鹏 G7 喝汤 "。

而在昨晚的发布会后,还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专访。整场参与下来,能够感受到何小鹏的心情算得上愉悦,回答了许多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其一,便是终端反馈。

" 小鹏 G7 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但因为小米 YU7 三分钟的订单数字太恐怖了,所以可能会显得我们没那么好,但并不阻碍它的热销。"

确实,因为有了一位超现象级的对手的存在,无论今天文章的主角怎样努力,都显得有些过于渺小。

不过,从何小鹏的回答中,还是感受到了十足的信心。而 9 分钟大定超 1 万辆,则是小鹏 G7 交出的阶段性成绩单。

回归理性,可圈可点。

其二,则是车型的利润率。

平心而论,结合小鹏 G7 全系 19.58 万元 -22.58 万元的定价,这家新势力造车还是主打一个 " 量大管饱超预期 "。由此衍生出的质疑便集中在,真的能赚钱吗?

在何小鹏看来,大家无须担心,因为从二季度财报开始,所有人会看到愈发积极的信号。至于今天文章的主角,他也让大家放心,"G7 的定价不会影响公司提升毛利的目标。"

换言之,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其三,关于体系化能力。

" 三年以来,我们迎来了涅槃式的变化,今年四季度后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下一步,要做好四个能力的提高,第一个是更全面的技术能力,第二个就是组织能力,第三个是商业化能力,第四个是全球综合能力。"

洋洋洒洒几十个字,何小鹏对过去 1000 多天,无疑来了一波总结。可以肯定的是,经历起起落落,在他破而后立的挥刀下,小鹏已然走出了泥潭,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点,确实可喜可贺。

但理性客观的讲,接下来需要应对的挑战依旧还有很多,绝没有到能够掉以轻心的时候。譬如,G7 能否跟在小米 YU7 的身后,杀出一条血路,谁都不敢打下保票,仍需等待一手稳态月销量。

在我眼中,考虑到与同门兄弟 G6、G9 的内耗,以及所处细分市场残酷的厮杀,包括同级别其它国产中型纯电 SUV 的销量,前期能够达到 5,000 辆左右,已经算得上不错的表现。

当然,还有一个悬念,便是费力吆喝的 Ultra 版占比,究竟能够达到多少?

对于小鹏,也很重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鹏 小米 suv 雷军 大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