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中国汽车出口 55.1 万辆,同比增长 14.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21.2 万辆,同比激增 1.2 倍。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地区首次超越欧洲成为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总量比重达 28%,反映出全球汽车消费格局的深刻变革。
高性价比优势,叠加中东各国 " 减油增电 " 政策,形成强劲增长动能。沙特政府规定,2030 年前所有公务用车必须更换为新能源车;阿联酋则免除电动车进口关税至 2027 年。中国车企快速响应需求——上汽 MG4 针对高温环境开发电池液冷系统,可在 55 ℃下保持正常充放电;奇瑞与阿曼企业合资建厂,实现瑞虎 8 PRO 本地化组装,价格较进口版降低 18%。
欧洲市场则呈现 " 量稳质升 " 特点。尽管受反补贴调查影响,5 月对欧出口同比仅微增 3%,但单车均价从 2024 年的 2.1 万欧元升至 2.8 万欧元。比亚迪海豹、蔚来 ET5 等车型通过订阅模式打入高端市场:柏林用户每月支付 699 欧元即可享受包含保险、充电的全包服务,比租赁同级 BBA 车型便宜 40%。这种 " 以租代售 " 创新,有效规避了关税壁垒。
拉美市场成为另一片蓝海。在智利,长城炮皮卡连续 8 个月位居细分市场第一,市占率达 37%;比亚迪更以纯电动大巴撬开哥伦比亚公交系统,拿下波哥大市 1200 辆订单。地缘政治因素也在助推增长——由于日系品牌逐步退出委内瑞拉,奇瑞抓住真空期,通过 " 以物易物 " 模式用汽车换取可可豆、铁矿砂,2025 年在该国销量暴涨 5 倍。
不过隐忧同样存在。欧盟 6 月宣布对中国电动车追溯征收 15% 临时关税,导致部分车企暂停发货。业内专家提醒,未来需警惕 " 产业链出海 " 风险:墨西哥政府近期叫停比亚迪建厂计划,理由竟是 " 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认为:" 未来三年,海外本土化生产比例需从目前的 15% 提升至 40% 以上。" 目前长城汽车已在泰国布局光伏 + 储能全产业链;上汽集团则联合中远海运开通南美滚装船直航航线,降低物流成本。这场从 " 产品出口 " 到 " 体系出海 " 的跨越,将决定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最终高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