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伶仃洋波光粼粼,
一架银灰色的 eVTOL 飞行器
正迅捷掠过海面。
机内搭载的 AI 系统
实时测算着海风与气流,
精准规划着
从唐家港到桂山岛的最优航线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
而是珠海低空经济
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当许多城市还在 " 仰望天空 ",
珠海已率先按下
" 低空经济 " 启动键,
一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
" 天空革命 " 正在南海之滨上演。
破晓
政策东风唤醒 " 天空经济 "
2024 年以来,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绘制出万亿级市场蓝图。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海,这座流淌着 " 航空基因 " 的城市,凭借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海洋经济特色和中国航展的金字招牌,加速构建低空经济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 " 天空之城 "。
吴长赋 / 摄
从出台《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到发布《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再到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市级专业运营公司……一年来,珠海多措并举,为低空经济发展插上 " 腾飞之翼 "。
第八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暨珠海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于 2025 年 11 月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珠海低空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启航
多维布局搭建产业骨架
在珠海唐家港无人机物流运营基地,智能调度系统的屏幕上,数十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交织成一张动态网络。作为全国首个客货运一体 eVTOL 运营基地,这里每天有上百件货物通过低空航线运往桂山岛等海岛,让 " 海岛配送难 " 成为历史。
而桂山岛低空经济示范基地,则依托海岛特色,探索出 " 低空观光 + 物流配送 " 的新模式,游客乘坐载人飞行器俯瞰碧海蓝天的同时,新鲜渔获正通过同一航线快速运往城市餐桌。
李建束 / 摄
产业集聚效应也在不断显现。截至 2024 年 10 月,珠海 73 家航空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 155.64 亿元,增速达 27.6%。金湾区的通用航空产业链日趋完善,中航通飞、摩天宇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力;高新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内,40 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从发动机制造到软件控制系统开发,一条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在成型。
护航
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
在科技赋能方面,珠海同样走在前列。去年 11 月,珠海市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 2.0 版发布,不仅能实现全海域低空管理让无人机飞行 " 看得见 "" 管得了 "" 叫得回 ",更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融合共创,输出整体的城市级解决方案,完成对港珠澳三地的跨境融合飞行测试。
此外,珠海加快构建低空数字底座,完成主城区 120 平方公里实景三维地图绘制,精度达 5 厘米,为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持,多方联动实现基建方面硬件与数字的双轮驱动。
李建束 / 摄
当金融资本遇见科技创新,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低空经济领域,答案正逐渐明晰。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能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还联合投资子公司对具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这种 " 信贷 + 投资 " 的模式,深度嵌入产业链条,既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也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蓝海。
远航
进入 APP 预约功能
站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的 " 低空经济馆 " 内,智能货运无人机、" 陆地航母 "、载人飞艇等前沿科技装备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 " 未来飞行器 ",正在珠海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
正如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所说:" 粤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的‘试验田’和‘风向标’。"
珠海 " 低空 + 海上巡查 " 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吴长赋 通讯员王珏 / 摄
未来,无人机与 eVTOL 飞行器将与传统交通工具无缝衔接,形成更加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东西部城市通道、海岛通道将被一一打通,大湾区低空空中交通走廊也将初具规模……珠海,这座以航展闻名世界的城市,正在用低空经济重新定义 " 速度与激情 "。
当越来越多的 " 珠海方案 "
成为全国范本,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个 " 天空之城 " 的时代
正在珠海拉开大幕。
金融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 " 珠海自己的银行 ",珠海农商银行坚持与特区发展同向同行,主动扛起市属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持续以金融 " 活水 " 浇灌培育新质生产力。
即日起,珠海特区报开设 " 珠海农商银行 · 新质生产力观察 " 专栏,聚焦珠海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开源体系等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新成果,全面展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的金融新动能。敬请垂注。
珠海传媒集团 钟夏 / 文
阳紫微、卢一涵(实习)/ 编辑
胡洁婷 / 责编
陈惠贤 / 三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