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局哥
餐观局出品
01
外卖怎么点才能更放心?路子不止一条。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于外卖食品安全的担忧,并不全是餐厅自身生产环节问题,更大程度是生产 - 流通环节的信息非对称、不透明导致。
譬如大家望文色变的 " 外卖店 ",脑海中可能会自动对应到 " 小作坊 "。但这几年也有不少餐饮连锁品牌下场加入,开出各种类型的外卖 " 卫星店 ",用更加透明的运营模式,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而且在透明、可信这个事上,美团从 2024 年底开始运筹的 " 浣熊食堂 ",也做了很多努力和改进,可以说是行业首创。
但这并非是单纯的自营食堂外卖,而是选了个苦活累活——做基建。
浣熊食堂从 2024 年底开始悄然出现,美团官方定义,是以线下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外卖厨房为基础,以 " 全程可视可追溯 " 为运营原则,延伸至餐饮全链条,联合商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大到老乡鸡、真功夫等连锁餐饮品牌,小到一两个人的夫妻老婆店,全部把大家集合到一起专做外卖。
租一个超大的场地,把每个品牌像切豆腐块一样,规规整整放在一起。所有品牌还必须开放式呈现,透明到 100 米外必须能看见厨子炒菜放的葱花还是大蒜。
而且浣熊食堂的场地全是美团自己设计装修的,标准高得吓人。
油烟机、水池、下水道这些全按监管部门的最高标准来,消毒池、冲洗池分得明明白白,比我家的厨房都规范。
最狠的是每个店里至少都装了两个 360 度无死角的摄像头,24 小时对着厨房拍。
这些摄像头不是摆样子的,里面集成了 AI 识别系统,要是看到有人违反食安规范操作,或者食材乱放,马上就会触发报警系统,店长、负责人会第一时间介入,现场要求整改。
浣熊食堂 AI 监控系统 | 参观局拍摄制作
看来这一把,美团开局就走的是高标准路线,把外卖厨房当成了 " 高品质外卖的基础设施 " 来搞,自己花大代价投入,让商家 " 拎包入住 ",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2
美团为了证明硬刚外卖食品安全的决心,浣熊食堂还下决心捋顺了全链路的管理方法。
第一层是商家自检,每天必须在商家 APP 上传冰箱、水槽等厨房状态清洁后的照片,自己先给自己挑毛病;
第二层是浣熊食堂店长巡检,每天 4 次雷打不动,从进货台账到操作流程全查一遍,发现问题当场整改;
第三层是美团自己的飞检,不打招呼直接杀到现场突击检查,专挑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下手;
第四层就是刚才说的明厨亮灶 + AI 巡检,24 小时实时监控,任何违规操作都逃不过。
第五层是全程在美团用户侧直播,或者定期上传门店各种食安记录,让用户点外卖前了解商家的一举一动;
第六层 ... ...
不行了,为了响应用户的需求,哪个店长想出的这种管理方法,根本数不完有多少层了。
这种管理模式有多狠?
举个例子,以前有些小商家可能觉得 " 差不多就行 ",但在浣熊食堂,你要是哪次自检没通过,店长马上就找上门来,比你妈管你写作业还严。
浣熊食堂向公众开放参观 | 参观局拍摄制作
时间长了,商家自己都养成了高标准操作的习惯,因为知道任何一点疏漏都会被抓到。
再看供应链,大连锁品牌有自己的成熟合作方,那么好,你就把信息接入进来,店长可溯源;中小商户呢?商家可通过 " 快驴进货 " 与正大、圣农、益海嘉里等超过 200 多个品牌食材供应商建立源头直采链路,得到完整的食材供应链服务,加入到供应链全链管理及追溯体系。
所以,在美团搞的浣熊食堂点外卖,如果能吃出来食品安全问题,比你买彩票中 500 万的概率还低。
3
作为一个每天点一次的资深外卖党,我太懂大家点外卖时的纠结了。
每次打开 APP,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心里却在疯狂对比:这个价格有点贵?这家餐厅怎么没有门店照片?他家的番茄牛腩没染色吧?商家自配的时间靠谱吗等等 ... ...
从 " 局哥 " 点过上千份外卖的经验来总结,价格、食安、品质、配速四个问题,是每个用户心里最不想出现的 BUG。
我自己也踩过雷,点了份盖浇饭,吃着吃着发现菜里有根头发,当时就差点吐出来。后来给商家差评,商家还打电话来骂我,气得我直接卸载了 APP。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这种经历:看外卖图片上的汉堡又大又饱满,肉饼看着就流口水,结果拿到手的时候,面包扁得像被踩过,肉饼薄得能透光,生菜蔫了吧唧的,完全就是 " 买家秀 " 和 " 卖家秀 " 的区别。
这种情况下,就算价格便宜,大家也不愿意再买第二次,因为体验太差了。
这种事儿多了,大家对外卖的信任度自然就降下来了,很多人甚至宁愿自己带饭,也不愿点外卖。
外卖不健康、不安全的蝴蝶效应也会越来越大。
偷偷告诉大家,美团浣熊食堂这次真的解决所有人对外卖食安、品质等焦虑的痛点。
入驻商家出餐 | 参观局拍摄制作
这么说吧,在浣熊食堂的外卖里吃出食安或品质等问题,可以不用再跟商家打嘴架了,直接找美团投诉。
就像孩子考试分数不好,老师就直接找家长。
别管浣熊食堂里的外卖吃出啥问题,我就找美团,谁让浣熊食堂能全链路溯源呢,从食材到切配,从烹饪到打包,都记录在案。
4
餐饮圈的人可能会觉得,美团搞浣熊食堂就是为了赚点租金,其实不然。
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和高标准建设,如果只是为了转租,那恐怕纯粹是门亏本生意。要认识到的是,投资供应链,这是一门让渡利益的长期生意,是没办法追求短期回报的。
往深了看,这是美团在下一盘大棋,目标是要通过浣熊食堂这个标杆,带动更多的餐饮商家 " 卷 " 食品安全、" 卷 " 质量。
以前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监管。
很多小商家为了省钱,在卫生和食材上偷工减料,监管部门力量又不够,导致整个行业的口碑都受到影响。
美团搞浣熊食堂,相当于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通过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严格的管理体系和透明的信息公示,告诉所有商家:想要做好外卖,食品安全是基础,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浣熊食堂的商家因为食品安全做得好,而获得更多订单和好评时,自然会跟着效仿,从而推动整个外卖行业的食安水平提升。
说实话,美团搞浣熊食堂,圈外人看起来是步险棋,圈内人看是一步妙棋。
险的是,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回报。
妙的是,它抓住了外卖行业的痛点,有可能从根本上走出行业新生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团的这套模式是有市场需求的,无论是大商家还是小商家,都意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愿意在一个规范的环境里经营。
5
现在看美团搞的这浣熊食堂,是不是突然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有人可能会问,美团这么折腾,到底图啥?赚钱吗?
说实话,短期内肯定不赚,光装修一个浣熊食堂就得砸进去上百万,还得养着店长、巡检等运营团队。
但往长远看,美团这是在 " 买信任 "。
当用户知道浣熊食堂的外卖厨房比自己家厨房还干净规范,这种信任一旦建立,就是限量 labubu 都换不来的资产。
以前大家觉得外卖就是 " 凑活吃 ",反正看不见后厨,眼不见为净。
但美团偏不,非要把后厨扒开给你看,还搞出 " 千层饼 " 防线锁死食安,就像开篇说的,这不是下场做外卖,而是把外卖最苦最累的 " 根基 " 给重新夯了一遍。
现在浣熊食堂在北京、杭州开了 10 家店。
老乡鸡入驻浣熊食堂 | 参观局拍摄制作
老乡鸡、真功夫这些大佬都抢着入驻,甚至小商家为了进浣熊食堂都得排队。
说明美团这波硬刚食品安全,不是自己瞎折腾,而是戳中了商家和用户的痛点,商家想在更规范的环境里赚钱,用户想点更放心的外卖。
作为一个资深外卖党,我太希望浣熊食堂能遍地开花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以后点外卖时,不用再像拆盲盒一样提心吊胆,能踏踏实实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做出来的。
至于以后这事儿能做成啥样?我只能说很期待,但一点都不意外,毕竟美团这家伙,搞事情就没输过。
*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