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uod
一辆中国量产电车以 24 小时狂奔 3944 公里的壮举改写全球电动车耐力史—— 2025 年 6 月 26 日,小米 YU7 Max 在江苏盐城中汽试验场高速环道上完成 " 地狱级 " 挑战,以平均时速 210km/h 持续飞驰。
全程采用 " 换人不换车 " 模式,3 名车手轮番驾驶,车辆经历 30 次超快充,每次充电仅需 10-12 分钟(电量 10%-80%),以 CLTC 标准计算单次补能可达 620 公里。核心动力依托 101.7kWh 麒麟电池与 800V 碳化硅平台,在 50 ℃电池高温下通过 124 级温控算法实现零衰减,充电效率在技术层面已逼近燃油车短时补能体验。
面对电池温度飙升至 50 ℃的极端工况,小米的 124 级温控算法与双面散热设计全程稳控系统,实现电机温度≤ 80 ℃、电池温度≤ 50 ℃的稳定状态,系统将温升控制在安全阈值内,未触发热保护机制。车身采用高强钢骨架,扛住极限测试中相当于 30 周高强度使用的机械负荷。核心动力来自 101.7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非麒麟电池)与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 5.2C 峰值充电倍率(15 分钟补能 620 公里 CLTC),彻底击穿 " 补能焦虑 " 壁垒。
保时捷 Taycan 原型车在意大利纳多赛道进行测试
此前,保时捷 Taycan 原型车(2019 年,3425 公里)和奔驰 CLA 纯电原型车(2024 年,3717 公里)的纪录被视为 " 行业圣杯 "。而小米 YU7 Max 以量产车身份(非原型车)实现 3944 公里的突破,消费者实际买到的正是这台同配置 " 性能怪兽 "。
尽管车评人质疑匀速巡航与日常路况关联有限,但工程师强调:24 小时极速 + 快充循环对热管理系统堪称 " 自杀式考验 ",任何环节故障都会导致崩盘。
而中汽中心作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全程监督,数据权威性无可争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