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花小萌主
都说京东外卖搅动了外卖市场格局,自 2 月以来,京东和美团不断交锋,从口水战到百亿补贴,你来我往,瓜分即时零售市场的大饼。这一局势让一向佛系的饿了么也坐不住了,其在 5 月强势出击加入竞争,至此,外卖市场三大巨头开始了三足鼎立之势。
6 月以来,京东和美团的声势依旧,而饿了么也围绕用户、商家、骑手,动作频频。6 月 1 日,听劝的饿了么官宣蓝盈莹成为活动代言人;6 月 16 日,又官宣进一步升级 " 优店腾跃计划 ",吸引线下优质连锁品牌以及中小餐饮商家入驻;6 月 17 日还上线饿了么 17 吃货节;6 月 18 日悦享会员官宣上线;6 月 21 日,推出了 300 万奶茶免单活动……
近期饿了么又有新动作,据 " 饿了么商家中心 " 官方显示,于夏季外卖业务高峰期,正式启动全国服务商招募计划,并配套推出专项激励政策,支持生态合作伙伴高效拓展业务,助力更多优质线下餐饮门店实现线上业务增长。
图片来源:饿了么商家中心
饿了么:服务商激励政策的设计逻辑及市场意图
在分析本次服务商激励政策前,不得不提一下 " 优店腾跃计划 "。这是饿了么 3 月份提出的一项计划,2025 年饿了么将面向商家投入超过 10 亿元,在费率优惠、专项补贴、专属流量、数字化运营服务和硬件设施以及 AI 技术能力等多方面,持续加大对商家支持投入,助力线下优质餐饮商家进一步跃升数字化经营能力、收获新渠道生意增量。
6 月 16 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 " 优店腾跃计划 ",再投入逾 10 亿元,加码抢滩品质外卖商家。" 优店腾跃计划 2.0" 核心围绕费率优惠、流量资源及 AI 工具等做了进一步资源升级。
在此基础上,《饿了么生态服务商 2025 年 6-7 月激励政策与招募公告》于 6 月 24 日正式发布。
1、定额激励于精准拓店是政策核心
从公告里可以看出,饿了么此次的激励政策核心是:" 人民币 400 元 / 达标店 " 的按月定额结算,服务商需引导新商家在 30 天内完成 7 笔有效订单,每笔实付≥ 12 元,且剔除刷单等无效订单。
针对这个政策设计,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实效性。政策有效期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针对夏季外卖高分期,短期内快速提升平台商家数量;
二是确定性收益。与比例抽成相比,定额奖励更具有方向性和实现性,能够降低服务商的拓店成本;
三是质量管控。为避免 " 僵尸店 " 入驻,避免刷单薅奖励,饿了么通过订单量、客单价等指标筛选优质商家。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2、专业能力和合规要求是服务商的筛选标准
此次政策激励,饿了么对服务商的资质要求也相对较高,除了符合《饿了么平台招商入驻标准》外,还包括:
服务能力:有能力覆盖全国性服务商或有一定影响力区域性服务商,且具备 24 小时响应商户的服务能力;
团队能力:需具备销售拓展、店铺运营等完整团队,核心人员需有 3 年以上行业经验;确保商户问题及时得到响应;
硬件要求:企业注册满 1 年,注册资金不低于 50 万元,运营人数不低于 3 人且完成饿了么初级外卖师认证;
合规要求:禁止违规建店、刷单等行为,否则将终止合作。
3、抢占市场份额是政策激励的目标
本次政策激励的商家经营品类繁多,包括地方菜、小吃、中餐、西餐、快餐等,以及各种咖啡饮品。旨在吸引优质服务商加入,抢占中小商家资源。
新商家的不断入驻,就能不断完善饿了么的用户消费数据,为后续的精准营销和算法优化提供支持,形成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还能提升服务商积极性,优化服务质量,从而应对京东、美团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实现战略突围创造自身的领先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外卖行业:基于服务商的 B 端博弈
饿了么以服务商激励撬动生态扩张,强化 B 端资源壁垒,似乎更像是针对京东的一场 " 服务商宣战 "。毕竟早前,京东外卖为服务商提供了不同阶段的激励政策。
比如在 2025 年 3 月,对于首次开启营业并达到激励标准的门店,单个门店激励 200 元,品牌连锁店单个品牌激励上限为 2 万元,单个服务商激励无上限。
4 月,又推出新开业的门店在有效营业基础上,订单量达到一定标准可获得不同额度的激励,最高可达 300 元 / 店。
5 月,激励政策进一步细化,超效营业门店(有效营业天数≥ 14 天,门店首次开启营业状态后 30 天内完成订单量≥ 300 单)可获得 300 元激励,单个超效营业门店激励 300 元,对于品牌连锁店,单个品牌的激励上限为 100 家门店,单个服务商的激励无上限。
另外京东对 2025 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吸引了星巴克、Wagas 等不少高端品牌。
而美团虽然并未直接推出相应的服务商激励政策,没有直接现金激励政策,但通过骑手权益保障、算法优化、激励机制改善等方面,多项举措对服务商合作生态产生间接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京东、饿了么为什么都要选择围绕服务商的合作生态展开博弈?
首先,服务商影响着市场的拓展效率,无论是现金奖励还是流量扶持等激励措施,都能形成 " 平台 - 服务商 - 商家 " 的三角稳固关系,从而快速扩大平台的市场规模;
其次,提升服务商积极性,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外卖市场的正向反馈,比如饿了么设置订单奖励等绩效奖励,就能激励服务商引导商家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强平台的口碑;
最后,服务商资源也影响着平台的竞争力,只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加入,才能为平台带来更多的优质商家,从而完成 " 平台 - 服务商 - 商家 - 用户 - 平台 " 的闭环消费,提升平台在市场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服务商博弈背后:饿了么的角色重构与战略升级
表面看来,饿了们推出服务商激励政策,是针对京东美团的外卖局势作出的应对,但佛了这么多年的饿了么,突然开始 " 内卷 ",真的只是为了从美团和京东嘴里夺食,抢占外卖或者即使零售的市场规模吗?
或许,饿了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6 月 23 日,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标志着阿里本地生活业务与电商、旅游等板块的深度融合。
因此,饿了么在外卖竞争中谋求优势,并非孤立的行为,是其背后的淘天集团,想以外卖竞争为契机,以即时零售为突破口,对整个淘系生态进行大整合。这一调整背后,是阿里对 " 即时零售 + 电商 " 生态的重新布局。
一个是流量入口升级,淘宝 APP 为饿了么开放一级入口,直接触达近 10 亿年活跃用户,突破原有独立 APP 的流量瓶颈。例如饿了么骑手可承接淘宝闪购的即时零售订单,实现 " 线上种草 - 线下履约 " 的闭环。
一个是数据互通,饿了么的消费数据可帮助淘系电商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淘系生态内的用户消费数据(如购买偏好、地理位置)又可反哺饿了么的商家推荐和精准营销,提升商家转化率。
还有就是资源整合,飞猪的旅游场景(如酒店、景区)与饿了么的餐饮服务结合,可推出 " 旅游 + 美食 " 套餐,拓展服务边界,形成 " 吃住行游 " 的场景化消费。
图片来源:饿了么
阿里巴巴 2025 财年 Q4 及全年财报业绩会的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战略布局的有效性。数据显示,淘宝闪购显著提升了平台用户活跃度,在刚刚过去的天猫 618,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创下新高,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618 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的 GMV 同比增长 10%。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密不可分,也就是说饿了么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外卖平台,而是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枢纽,连接本地生活服务的各个环节,还为淘系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同时意味着在淘系,饿了么与淘宝闪购的协同,将打通各项资源推动着阿里向大消费平台的目标稳步迈进。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曾在邮件里说到," 这是我们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未来,我们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为用户创造更丰富优质的消费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结语
饿了么发布今夏服务商激励政策是对标京东美团,在夏日这个 " 天时 " 契机下,抢夺中小商家资源,提升平台订单量的有力举措。
但这一行为不仅仅是饿了么的外卖市场份额之争,更重要是为淘系整合业务模式服务,饿了么与淘宝闪购日订单量不但走高,订单结构向全品类大幅扩展,才能让大消费场景的商业模式早日实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