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06-30
一份安全报告,让人“看清”了如今的蓝牙耳机行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提起洛达(Airoha)这个品牌,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经常接触山寨蓝牙耳机的朋友则或许会感到很亲切。

纵观那些山寨蓝牙耳机、特别是山寨 AirPods 的产品信息不难发现,它们总是很喜欢 " 公示 " 自己使用了洛达 XXXX 型号的主控,并以此 " 论证 " 自己的产品在功能上能够更接近原版、比其他山寨竞争对手更强。

虽说蓝牙耳机的性能和体验不可能完全由主控规格来决定,但山寨厂商的这种宣传策略,长期以来便自然营造出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让人觉得 " 洛达 " 就是山寨蓝牙耳机背后的芯片供应商,属于 " 见不得人 " 产业链最上游的一环。

然而近日的一个消息,则可能会让不少人对洛达、乃至对如今的蓝牙耳机行业,产生一些新的认知。

洛达主控被曝出安全隐患,牵扯出一大票 " 老牌厂商 "

就在最近,德国安全公司 Ernw 发布了一份安全报告,其中披露产自洛达的蓝牙耳机芯片存在严重漏洞。它因为使用了不安全的私有协议,从而使得攻击者可以在蓝牙连接范围内,无需进行任何配对或验证过程,就可以 " 劫持 " 耳机与手机之间的连接。之后攻击者便可以将自己的设备伪装成这些耳机,从而连接到受害者的手机上窃取隐私、甚至是直接控制相关设备。

被 " 公示 " 受到洛达主控安全漏洞影响的耳机型号(的一部分)

不过这份报告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 " 点名 " 了大量已经被充分验证会受到这一漏洞影响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并非什么 " 山寨耳机 ",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知名一线音频品牌推出的高价蓝牙耳机。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在这份名单里可以看到包括拜亚动力、捷波朗、JBL、马歇尔,以及索尼在内的,一系列知名老牌音频厂商的产品。有意思的是,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品牌,过去要么从未公开披露相关产品使用的芯片规格,要么甚至是宣称 " 自研 " 了用于蓝牙耳机的芯片。如今随着这份报告的出现,不得不让人对这些 " 老牌大厂 " 在如今这个时代的技术力、特别是芯片研发方面的能力提出质疑。

相比传统音频厂商,年轻的厂商如今明显更积极

当然,在质疑老牌大厂的音频芯片能力时,就不免让我们联想到了那些并不山寨、但同样很乐于公布自身蓝牙耳机芯片规格的品牌。是的,这里指的自然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些手机厂商,以及部分更年轻的消费级数码品牌。

比如大家熟悉的小米,在其前代旗舰耳机 Buds4 Pro 上,就首发了当时恒玄最新的 12nm 旗舰主控方案,并因此成为行业里第一款可以脱离手机、用耳机本身算力来实现 " 空间音频 " 功能的安卓系 TWS 产品。

到了今年的 Buds5 Pro 系列里,小米方面则高调宣布换用了高通目前最顶级的 S7/S7 Pro 音频平台。与高通的前代旗舰蓝牙耳机主控相比,S7/S7 Pro 通过集成全新的 NPU 带来了超过 100 倍的端侧 AI 性能提升。同时其中的 Pro 型号,也是业界首个支持 WiFi 无线音频传输的 TWS 耳机方案。它高达 29Mbps 的传输速率数十倍于一般的蓝牙耳机芯片(仅 1Mbps-2Mbps),为未来更高清的无线音频体验,以及 " 真多声道 " 的空间音频内容铺平了道路。

当然,在旗下蓝牙耳机产品里积极使用先进芯片的不只有小米。比如 vivo 也曾在 TWS3 Pro 上首发第一代高通 S5 音频平台,比如 OPPO Enco X3 里配备的也是恒玄目前顶尖的 BES2700ZP(自带 Cortex-M55 处理器核心,并拥有 DPS 协处理器和内置数模 / 模数转换器和硬件重采样单元)。

除此之外,当然也不能忘记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巨头。苹果凭借着自研的 H2 芯片,在行业中率先提出 " 计算音频 " 的这一念。而且也因为他们持续给 H2 芯片开发新功能,使得搭载它的 AirPods Pro 2、Airpods Max 等蓝牙耳机 " 常用常新 ",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各自价格档位性价比最高的 TWS 产品之一。

三星虽然没有直接为他们的 Galaxy Buds 系列无线耳机研发 Exynos 主控,但其一直向博通独家定制蓝牙芯片,并且很早就为这些定制的芯片使用了先进封装。从结果来说,在最近的这几代 Galaxy Buds Pro 蓝牙耳机上,可以看到三星不断提升其自研 SSC 编码器的带宽表现,同时降噪设计也一代比一代复杂。没有深度适配自身技术与需求的芯片,这样的产品快速升级显然便不可能实现。

新兴品牌的产品 " 不够贵 "?不是不能,而是没必要

不仅如此,实际上当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目前的 TWS 耳机市场时会发现,传统音频厂商不只是对芯片讳莫如深,而且他们甚至在音频部分的设计、用料上,也显得并没有那般高水准。

WH-1000X 初代确实震惊业界,但现在的呢?

同样是拿前面举例的这些品牌来说,索尼的 WF(耳塞)、WH(耳罩)系列最近这些年在换能器(也就是发声单元)的规格上,其实一直都乏善可陈。所有人都知道它们现在既没有多单元设计(曾经的 WI 系列还有圈铁结构),甚至也 " 舍不得 " 在 WH 系列上使用哪怕稍微大一点点的动圈规格。

相比之下,像 OPPO、小米、三星这些厂商,以及更多更 " 年轻 " 的音频设备厂商,现在都普遍很积极地在旗下蓝牙耳机上采用多单元设计、稀有材料制作动圈单元、或是使用复杂的算法来实现对耳道声学特性的 " 自适应计算音频 " 等功能,以改善他们产品的听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 " 老烧 " 会说:" 你懂什么,老牌厂商敢于用更简单的换能器、敢于用没那么复杂的算法,不恰恰说明了它们的调音水平高么?其他厂商正是因为调音能力不够,所以才要在芯片、在用料上堆砌,来弥补自身声音的不足。"

有意思的是,我们三易生活还真就 " 传统音频厂商在 TWS 时代的定价 " 这个问题,与国内一家头部大厂的 CEO 进行过沟通。当时我们提出,既然手机厂商和那些年轻的消费数码品牌实际上拥有更强的技术力、对产品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为什么大家不能主动去定一个更高的价格,这样或许反而可以 " 说服 " 部分消费者,让他们意识到新兴品牌现在完全有了挑战传统老厂的 " 底气 "?

面对这个问题,对方的态度很坦然。他表示,传统音频厂商和新兴品牌之间看似巨大的价格(以及性价比)差距,其实并不完全源自定价策略,其中还有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出货量其实是远远低于现在的那些主流品牌,这也就导致了 " 老厂 " 们其实 " 用不起 "、也 " 拿不到 " 最新的芯片和最新的材料技术(比如新的电池、新的动圈单元)。

如此一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能看清究竟哪边的产品才更值得购买。而仅仅只会 " 追捧 " 高价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品牌方来说,自然是没必要去迎合这类消费品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联想 安卓 芯片 安全隐患 安全漏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