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针对赛道测试中刹车片起火问题,小米汽车解释称系极端测试条件下制动片有机物材料高温燃烧,制动系统功能正常。此次事件引发对新能源车赛道性能测试的讨论。
事件发生在天津 V1 赛车场,小米 YU7 Max 在进行 1 个暖胎圈 + 1 个飞行圈后,未进行散热圈直接驻车,导致制动片温度超过 600 ℃,有机物材料燃烧产生明火。小米官方强调,制动系统未出现失效问题,且测试车辆未启用 " 能量回收增强 " 功能。该功能可在赛道工况下增强能量回收强度,降低机械制动负荷,有效减少制动系统过热。
小米 YU7 作为中大型 SUV,车重较高且动力强劲,赛道尾速更快,制动系统承受的负荷远高于日常驾驶。其采用的低金属制动片包含树脂等有机物,高温下易产生可燃气体,引发短暂明火,但不会影响制动性能。小米表示,此次事件是极端测试条件下的偶发情况,日常驾驶中制动系统完全可靠。
此次事件引发行业对新能源车赛道测试标准的思考。传统燃油车赛道测试通常需配备专业车手与散热措施,而新能源车因动力特性不同,测试方法也需调整。有专家建议,车企应在赛道测试中明确标注测试条件,并加强用户教育,避免误导消费者。同时,应加快制定新能源车赛道测试规范,确保安全性与公平性。
小米汽车的回应显示,其对产品安全性的重视。通过公开技术细节,小米试图消除公众疑虑,同时强调能量回收功能的重要性。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虽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但小米的及时回应与技术解释有助于挽回信任。未来,随着更多新能源车进入赛道测试,建立统一的测试标准将成为行业共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