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近日发布最新研报,对小米集团‑ W(01810.HK)维持 " 中性 " 评级,并将目标价定为 62 港元。研报指出,小米提供的未交付 SU7 订单升级至 YU7 的新选项,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对其当前产能安排构成挑战。尤其在 YU7 预售热度超出预期的背景下,产能扩张的进度与效果将成为影响小米股价表现的重要变量。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小米电动车业务目前正处于从试水到放量的关键阶段,交付效率和产能调度将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核心指标。
YU7 作为小米电动车家族的新成员,在发布后迅速获得市场关注。据官方数据,YU7 开启预售仅一小时便大定超 28.9 万辆,远超市场此前预期的 20 至 25 万辆。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小米汽车销售记录,也对其供应链和生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瑞银指出,小米此次允许用户将未交付的 SU7 订单免费升级为 YU7,虽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但也可能进一步压缩原有产线资源,加剧交付压力。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小米自 3 月启动 SU7 交付以来,累计订单已突破 25 万辆,当前尚有大量订单待交付,产能爬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再度增加 YU7 压力,或将影响整体交付节奏。
YU7 的热销背后,是其产品力在价格与性能上的优势。起售价 25.35 万元人民币,较特斯拉 Model Y 更具性价比,且最高续航可达 835 公里,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众赢财富通认为,小米电动车凭借品牌效应与 IoT 生态优势,在智能座舱体验和用户服务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力,但新车能否将预售热度转化为可持续交付与用户满意,仍需时间检验。
产能方面,小米目前依靠北京亦庄工厂进行生产,该厂年产能设计为 15 万辆,远低于当前订单总量。尽管小米宣布 F2 新厂已启动建设,计划明年实现 48 万辆年产能,但瑞银提醒,在建筑进度、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供应链波动、人力资源紧张与零部件交付周期拉长等挑战,小米若要顺利实现 YU7 批量交付,需快速打通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交付的完整链条。
此外,小米智能生态系统也被市场寄予厚望。公司在 AIoT 领域的积累,使其在电动车软硬件融合方面拥有先发优势。车机互联、智能语音、自动泊车等功能已成为小米 YU7 的重要卖点之一。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智能化体验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新焦点,小米借助手机、家电等领域的用户基础,有望在生态融合层面构建更强壁垒。不过,硬件制造尤其是汽车产业,其交付与服务能力要求远高于传统电子消费品,小米是否能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实现交付提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
尽管市场对 YU7 销售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但瑞银并未上调评级,其审慎态度主要源于产能限制与交付节奏的不确定性。众赢财富通认为,当前小米电动车业务虽取得阶段性突破,但尚未真正进入 " 量产兑现 " 阶段。在激烈竞争格局下,若交付滞后或口碑滑坡,可能影响用户信任与品牌价值,从而制约股价上行空间。
总体来看,YU7 的爆款效应短期内将提振市场信心,但长期表现仍取决于小米在产能管理、质量控制与服务体系建设上的落地能力。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新工厂投产进度与产能释放节奏,二是 SU7 与 YU7 订单切换是否影响原有交付目标,三是用户反馈是否持续正向,推动品牌口碑积累。若上述环节进展顺利,小米有望借 YU7 实现电动车板块业绩突破,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但若产能扩张迟缓或售后体系承压,亦不排除市场预期出现调整的可能。
综合多方因素,瑞银此次给予 " 中性 " 评级与 62 港元目标价,反映其在肯定 YU7 市场表现的同时,对产能与交付能力保持谨慎态度。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YU7 为小米带来了一次放量机会,也对其全链条能力提出新一轮考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当下,小米如何稳住交付节奏,兑现用户期待,将直接影响其资本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