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中医的缘分始于童年。12 岁那年,我接触了中华传统武术,由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学习深入,我逐渐被中医‘天人合一’‘治未病’的理念深深吸引。" 今天(6 月 27 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美国小伙周安(Aaron Joost)作为毕业生代表之一发言。
很难想象,这名地道的美国人一开口会与你聊《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他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了本科、硕士研究生,而这只是这名美国小伙在上海学中医的一个逗号。周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翻译研究的首位外籍研究生,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还将继续在上海深造,今年已成功申请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
" 中医翻译官 " 险些 " 学不下去 "
暑假即将到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的练功房,有人已开启 " 夏练 " 模式,8 位越南留学生正叽叽喳喳地等待五禽戏课程开始,颇为戏剧的一幕是,他们的老师也是 " 洋面孔 ",正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周安。
" 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五禽戏有保健强身的效果。" 周安正用中文为外国同学传授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从眼神到步伐,一招一式,他的动作活灵活现。
美国小伙遇上 " 金木水火土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周安自比这是 " 杏花与玫瑰花的相遇 ",浓烈的玫瑰花寓意他的家乡,而杏林中医正是对传统中医领域的雅称。
这名已在上海学了快 10 年中医的 " 洋弟子 " 与记者一谈起中医整体观就停不下来了," 中医关注的是人的健康,把人看作一个整体,结合情绪、生活方式等来观察一个人…… "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他还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去年就参与对《泰国传统医学的历史、现状与前景》的翻译,过去半年里专注于对该翻译文本的修订与硕士论文的撰写。
因为中文说得 " 溜 ",周安不仅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英文讲解员,还是学校国际参观团的 " 常驻中医翻译官 "。
" 为啥你的中文这么好?" 周安哈哈大笑," 一开始可太难了!对美国人来说,学中文已经很有难度了,还得学医古文…… " 在本科学习初期,周安多次 " 挂科 "。
一开始面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典籍,周安读得云里雾里。" 我在学习方面有点小聪明,在中学时,我不费太多精力复习,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周安有些不好意思," 但这个方法在中国学中医后行不通了,必须非常努力才能通过考试。"
" 不想放弃 " 的他开始泡在中医典籍里,没想到不仅没有放弃,还越学越深。
飞跃太平洋,筑梦 " 中医路 "
一个美国人为啥千里迢迢来 " 自讨苦吃 "?周安答得也很直接:因为喜欢。
12 岁时,周安通过电视节目爱上了中国功夫,成龙、李连杰、李小龙是他的偶像,《西游记》里的虚构人物 " 悟空 " 也令他痴迷。来上海读书后,他利用周末遍访文化古迹,在与朋友去泉州旅行之际,他们还买了金箍棒的充气玩具在南少林寺前 " 打卡 " 拍摄悟空造型。周安这个中文名字,则是他在美国学习中文期间根据自己的英文名字音译而来,他非常喜欢。
如今,周安的武术已练得有模有样,还吸引不少外国朋友找他拜师。" 中国武术自成体系,更包含哲学与智慧,比如,中国武术讲究‘德’,也就是武德。" 周安还与记者聊起《道德经》," 很多外国朋友读《道德经》了解中国文化,我从前认为‘道’很重要,学了武术后,我发现‘德’也很重要,道、德、经,三个字各有意味。"
最初,也是因为武术,让周安知道了中国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世界,就是中医天地。" 中医养生观博大精深,许多武术家会将这些概念融入动作编排。" 周安还亲身 " 验证 " 过中医的神奇,十多岁时,他跟随家人来到上海后,曾因肚子不舒服接受过针灸治疗," 见效好快,我马上感觉好多了 "。
回美国后,周安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希望正式学中医。" 当我发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时,我很兴奋,我很确信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 终于,在 2016 年,周安开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本科,并一路读到硕士,马上要开启博士生的中医问道之旅。
" 中医翻译在实践中还有很多未解难题,不少名词的翻译值得讨论,比如‘气 ",它包含的意思很多,英文里没有一个单词和短语可以很好地体现它。"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上海,周安已生活了近 10 年,还成为了中国女婿,他很高兴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通过他了解中医世界,对他来说,这条跨越太平洋的岐黄之路还要继续书写下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