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振涛
编辑 | 张佳儒
公募市场又发生人事变动,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离任,总经理代为履职,一人身兼多职。
近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董事长一职。在新的董事长就职前,由公司总经理庄园芳代为履行。
公告内容显示,庄园芳来自兴证全球基金股东兴业证券,她不仅是兴证全球基金的总经理,同时还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财务负责人,一人身兼多职。
刚刚辞任的杨华辉同样来自兴业证券。资料显示,杨华辉职业生涯横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多个金融领域,是金融市场一位 " 老将 "。
杨华辉不仅曾任兴证全球基金的董事长,还曾是兴业证券的董事长。2017 年,杨华辉担任兴业证券董事长,2020 年 10 月开始担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
此次人事调整,杨华辉不仅辞任了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同时辞任了兴业证券董事长一职。
根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募基金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级管理人员代为履职的期限不超过 6 个月时间。
兴证全球基金在未来半年时间,也或将迎来新的董事长。杨华辉的辞任,意味着兴证全球基金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将如何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规模增长,营收却连降 3 年
资料显示,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于 2003 年,公司成立之初名为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后因为股东股权的变化,进行过多次更名。
2008 年 1 月,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受让了股权成为公司股东,与兴业证券共同持有公司 100% 股权。其中,兴业证券持有 51% 股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同年 8 月,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 " 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6 年 12 月,公司名称又进行更名,更名为 " 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0 年 3 月,公司再次更名,更名为现今的 "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从成立到如今,兴证全球基金发展了 22 年时间,公司公募管理规模突破 6000 亿元。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 6519.45 亿元,规模在全市场排第 16 位。
杨华辉从 2020 年 10 月开始担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直到其辞任,任职 4 年多时间。杨华辉经历过兴证全球基金发展的完整 4 年时间,这 4 年时间里,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规模实现较大的增长。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从 2021 年初的 4546.83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末的 6514.52 亿元,增长了近 2000 亿元,增幅达 43.28%。
管理规模增长,兴证全球基金经营业绩如何?
根据兴业证券发布的年报,2022 年至 2024 年,兴证全球基金的营收分别为 43.17 亿元、36.11 亿元、32.7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6.83 亿元、13.69 亿元、14.13 亿元。
2022 年至 2024 年,兴证全球基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 -34.27%、-16.36%、-9.2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4.68%、-18.66%、3.20%。可见,兴证全球基金的营收连续 3 年下滑,净利润连续 2 年下滑,2024 年扭转下滑情况。
主动权益产品规模下降,
错失 ETF 爆发机遇?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规模在增长的情况下,为何营收会连续下降呢?
观察发现,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在下降。
Wind 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4 年近 5 年时间,兴证全球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分别为 35.07 亿元、46.89 亿元、37.22 亿元、32.83 亿元、27.46 亿元。其中,2024 年收取的管理费用较 2023 年下降 5.37 亿元,降幅达 16.36%。
管理费用是公募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管理费用的下降,带来了营收的下降。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费用下降的背后,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响应行业的降费的政策,降低管理费的收取比例,让利于投资者。
2023 年 7 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该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发布后,市场公募机构陆续下调旗下基金产品的管理费年费率。
根据相关改革方案,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从每年 1.5% 调整到 1.2%,托管费率从每年 0.25% 调整到 0.2%。
2023 年 7 月 8 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下调了旗下 22 只主动权益基金的费率,管理费由 1.5% 下调至 1.2%,托管费由 0.25% 下调至 0.2%。
另一方面,兴证全球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出现下降。
观察兴证全球基金产品结构,固收类产品占据主要部分。以 2024 年末为例,Wind 数据显示,2024 年末,兴证全球基金的股票型产品规模为 129.12 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 1222.39 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为 1194.17 亿元,货币型产品规模为 3815.63 亿元,固收类产品(债券型和货币型)规模达 5009.8 亿元。
2024 年末,兴证全球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为 1241.2 亿元。而 3 年前的 2021 年末,兴证全球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达 2187.29 亿元。
一面是降低主动权益基金的费率,一面是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的下降,影响管理费用,进而影响营收。
此外,兴证全球基金还错过了被动投资 ETF 爆发带来的机遇。
兴证全球基金成立 22 年以来,其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主动权益领域和固收市场。公司曾涌现像谢治宇、董承非、乔迁等优秀的主动权益管理领域优秀基金经理,也打造了像兴全合润混合、兴全趋势投资混合等长期收益优异的权益产品。
然而,在指数化的被动投资领域,兴证全球基金布局还有待提高。
随着中国 A 股市场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愈加丰富的情况下,投资者逐渐倾向于被动投资策略的指数化产品。2004 年,我国公募市场发行了第一只 ETF 产品——上证 50ETF,随后 ETF 市场开始发展壮大,特别是 2024 年以来,ETF 市场爆火。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ETF 市场规模达 3.799 万亿元,其中股票型 ETF 市场规模达 2.82 万亿元,较 2023 年同期增长 1.03 万亿。
在公募市场指数化投资 ETF 的发展中,不少公募机构抓住机遇,实现管理规模增长,进而带动业绩增长。
比如,2024 年末,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 ETF 产品规模达 4701.04 亿元,较 2023 年末增长了 2700 多亿元,带动管理费用增长,进而带动营收增速超过 30%。
兴证全球基金在指数化投资上有一些产品布局,但是在 ETF 产品上至今还未布局一只产品。
不过,面对 ETF 被动投资的爆发,以及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下降的情况,兴证全球基金也在谋求变化,追求多元化发展。
近日,兴证全球基金披露了一则对外采购 ETF 系统的公告,深圳市赢时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成为中选供应商,采购价格为 187 万元。
这则公告似乎透露出了兴证全球基金要在 ETF 领域发力的情况。据媒体报道,针对采购 ETF 系统,布局 ETF 领域,兴证全球基金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杨华辉辞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兴业证券董事长之时,兴业证券召开了董事会议,选举了苏军良作为新任董事长。市场也在关注兴业证券新任的董事长苏军良是否会接棒成为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
目前来看,兴证全球基金在不断地追求改变,进一步尝试多元化发展,在人事变动后,能否进一步提升,改变营收连续下降的情况?我们将保持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