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06-27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告别“政策襁褓”,光伏迎来市场化“成人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中国光伏产业历经数次沉浮,每一次周期波动,既是行业的阵痛期,也是技术与结构重构的契机。如今,随着新一轮产能出清拉开帷幕,光伏再次跌入低谷,曾有头部企业高管直言:" 光伏遍地是黄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短期内," 抢装潮 " 使得 2025 年上半年光伏市场迎来了一波 " 小阳春 "。根据国家能源局 6 月 23 日发布的数据,2025 年 1 至 5 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高达 197.85GW,同比增长 150%;仅 5 月单月新增装机量就达到 92.92GW,同比增长更是惊人的 388%。然而,随着热潮的逐渐退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领域,或面临需求急剧下滑的困境。

6 月 24 日,时代周报对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进行了专访。沈教授指出,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从 " 替代能源 " 向 " 主力能源 " 转型的关键阶段。政策引导下的阵痛期,正是光伏从 " 政策依赖 " 走向 " 市场自主 " 的必经之路。在长达 50 分钟的对话中,他以研究者的严谨态度和产业观察者的敏锐视角,深入剖析了产能出清的难题,预测了未来五年技术路线的博弈趋势,并勾勒出行业破局的几大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

市场化转型:" 成人礼 " 背后的震荡与必然

随着国家发改委 136 号文的全面实施,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2025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的 136 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截至 2025 年 6 月,山东、广东等省份已相继出台实施细则。

时代周报:您如何看待 136 号文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光伏产业在过去二十年间历经多次起伏,如今再度陷入新的低谷。您如何评估当前该行业所处的阶段?

沈文忠:我认为,136 号文的出台是中国光伏产业的 " 成人礼 "。这意味着光伏将逐步走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短期来看,行业正经历一次剧烈震荡,尤其是分布式项目,受市场波动和接入限制影响较大。但从长远看,这正是光伏从 " 政策喂养 " 走向 " 市场独立 " 的必经之路,就像人到了一定阶段必须独立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本轮产能出清与以往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其规模远超以往;另一方面,背后有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项目,导致出清节奏可能更为缓慢。这也意味着本轮调整期可能会比前几轮更加漫长。

从时间维度审视,一小波 " 抢装潮 " 过后,2025 年下半年行业整体形势略显黯淡,然而,若将时间线拉长至 5 年,我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当前市场机制、电价机制,以及产能向海外的转移等多重路径正同步推进,我坚信行业将逐步摆脱阵痛,最终实现从 " 替代能源 " 向 " 主力能源 " 的全面转型。尤其是目前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全面低于煤电,未来在市场化消纳方面将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技术路线分化加剧:BC 崛起与无银化突围并进

时代周报:当前 n 型技术百花齐放,您如何看待未来技术路线的发展格局?

沈文忠:我认为,未来的格局可能是 TOPCon 占 40-50%、xBC 占 40-50%、HJT 占 10%。

三种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各有特点。TOPCon 的优势在于其技术成熟、现有产能庞大,但当前产能利用率不高,仅约 50%。很多新建工厂甚至开机后因亏损被迫停产。这也使得未来几年 TOPCon 产能能否充分利用、是否发生兼并重组,成为关键看点之一。我认为,未来一两年将是 TOPCon 各家企业在效率、良率、成本控制等方面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谁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破,谁就有望巩固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xBC 电池的潜力极为显著。它在电池结构的变化上更加多样化,未来降本空间同样颇为可观。此外,在无银化制造适配性等方面,xBC 展现出更强的可拓展性。这些特性不仅使其效率更高,还可能在成本端逐步逼近甚至超越 TOPCon。因此,我认为 xBC 电池在后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市场占比约为 5% 左右,预计今年将提升至 10% 左右,5 年内更有望达到 40% 乃至 50% 的水平,所以说仍有 10 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目前来看,HJT(异质结)技术正逐步被市场边缘化,原因主要在于其产业链协同效应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虽然 HJT 理论上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反而导致其在效率和成本方面的优势难以兑现。

整体判断标准仍然是效率 + 成本的性价比,谁在这两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市场。

时代周报:提出"无银化"将是未来光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请问这一判断的逻辑出发点是什么?未来又将如何实现替代?

沈文忠:辅材在光伏产业中一直是关键一环,尤其在当前主材降本已接近极限的背景下,金属化环节成为非硅成本控制的核心难点。目前,银浆在 TOPCon 和 xBC 电池的非硅成本中仍占据约 40% 的比重,是整个辅材系统中最昂贵的部分。虽然行业已在尝试使用银包铜等技术替代方案,但整体成本仍高,因此 " 无银化 " 成为产业共识。

在材料替代方面,铜被视为最具潜力的无银化路径。铜的导电率为银的约 90%,而价格仅为银的 1%,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但铜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两大技术难点:易氧化、易扩散,这两点在银浆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如何攻克这两个问题,成为推动无银化落地的关键技术方向。目前已有电镀、丝网印刷、蒸镀等技术路径在试验中。此外,也有企业在尝试铝替代。

时代周报: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技术热点,您如何评估其商业化进程?当前面临哪些实际难点?

沈文忠:我认为,单纯在玻璃上做钙钛矿是没有竞争力的,与晶硅叠层才是唯一出路。协鑫光电的战略转变就非常典型:他们过去主张颠覆晶硅、取代晶硅,如今则明确提出要 " 拥抱晶硅 "。这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产业逻辑变化——只有在晶硅的基础上做叠层,才可能在效率上突破晶硅单结的极限。但这条路并不容易,核心问题在于钙钛矿的稳定性。从本质上说,钙钛矿材料存在先天缺陷,如果需要依靠高昂代价去 " 修补 " 其不稳定性,这条路线注定很难规模化。

出口突围与应用崛起:寻找光伏的下一站增长曲线

时代周报:在 2025 SNEC 期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呼吁:" 各界应以更高站位看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的产业变革,多讲出路,少谈问题。" 您认为,光伏的 " 出路 " 在哪里?

沈文忠:从大方向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本地消纳能力,尤其在东部地区,通过光伏与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结合,构建零碳园区和局域能源系统。这类项目适合人口密集、负荷大的区域,能够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利用和智能调度。

二是与绿色化工融合发展,主要适用于西部光照资源丰富、土地宽裕的地区。光伏可以驱动制绿氢、转绿氨、绿醇等清洁燃料,为交通运输、重工业等难电气化领域提供新方案。相比氢气,氨和醇更易储运,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是未来绿电转化为绿能的重要方向。

从企业来说,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 " 出路 ":在 "136 号文 " 推动下,光伏从 " 配角 " 变成 " 主角 ",企业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参与区域能源体系的构建,探索微电网、分布式系统、电价机制等多元化路径,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营。

另一方面," 走出去 " 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无论是缺电严重的非洲、油气富足但谋求转型的中东,还是电价高昂、减碳压力大的欧洲,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都在快速上升。但同时,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外部挑战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企业更加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模式。

时代周报:在技术迅猛更迭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整体的发展格局,以及应用端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沈文忠:我认为有一点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在光伏研发领域已在制造端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电池技术方面,工艺日趋精细,效率亦不断提升,这些均充分彰显了行业的进步。然而,相较于制造端的精细化发展,应用端的进展则显得相对粗放。例如,在电网智能化建设方面,仍有大量工作亟待开展。实际上,光伏的应用端如今已成为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其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从事电池研发的人员,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以往的 " 主角 " 逐步转变为 " 配角 "。未来,真正的 " 主角 " 理应是光伏的应用端。若应用端能如制造端般实现持续的突破与提升,必将对整个光伏产业的繁荣发展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上海交通大学 新能源 山东 国家能源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