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债务问题一直是高悬在众多房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近来市场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多家房企的债务重组进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行业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转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乃至宏观经济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据中房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远洋集团、龙光集团、佳兆业、世茂集团、碧桂园、金科股份、融创中国和华夏幸福等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积极进展 。融创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 融创房地产 " 10 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得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将对 10 笔债券的本息偿付安排进行调整,并提供包括债券购回、股票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及以资抵债等重组方案选项 。碧桂园在港股正式复牌,公告称已满足复牌指引各项要求,此前还披露了境外债重组进展情况,有望最多减少 116 亿美元债务,并向债权人提供多个选项 。不仅是港股上市房企,A 股上市的华夏幸福也公告称,为落实推进公司债务重组计划,以相关股权和债权设立信托计划,并拟以该信托计划受益权份额抵偿合计不超过 240.01 亿元金融债务 。
房企债务重组取得进展有多方面原因。和众汇富分析,从政策端来看,自 2024 年初多部委提出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企业融资 " 白名单 " 以来,近一年时间里,房地产行业支持性政策频繁出台,效果明显。金融监管总局于 1 月上旬召开的 2025 年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当前 " 白名单 " 项目审批通过贷款已经超 5 万亿元 。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房企债务重组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房企在与债权人协商时有了更多底气和资源。
从企业自身角度,众多房企积极自救,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努力改善财务状况。和众汇富指出,它们一方面积极开展债务管理措施,在年度现金流量预测中考虑应偿金额以应对阶段性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处置资产、优化业务结构等方式回笼资金,为债务重组提供资金支持。比如一些房企将持有型不动产 ABS 等金融工具持续落地,为购物中心、长租公寓、产业园区等持有物业提供了更多退出渠道,成为盘活资产、补充资金的重要手段 。
这一系列积极进展意义重大。和众汇富认为,对房企自身而言,债务重组成功将大幅减轻债务负担,优化财务结构,改善流动性状况,使企业能够将更多资源用于保交楼、恢复正常经营,从而逐步修复企业基本面。比如碧桂园境外债重组若落实,将实现大幅去杠杆化 。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当越来越多的房企成功解决债务问题,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将得到扭转,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也会有所缓解,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的恢复。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稳定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房企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能够避免因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不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尽管当前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进展,但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还需提前筹划现金流,充分利用各类融资政策支持以增加资金流入。积极利用项目 " 白名单 " 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支持房企发债、定增、公募 REITs 和持有型不动产 ABS 等融资政策,多渠道拓展融资现金流入,或可进行存量债务展期、借新还旧 。未来,随着更多房企完成债务重组,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那些能够成功化解债务风险、迅速恢复经营能力的房企,有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而行业也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