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子琪
来源:图虫
建设银行(601939.SH)千亿定增收官!
6 月 25 日晚,建设银行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 115.89 亿股,发行价格为 9.06 元 / 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1050 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 1049.69 亿元。
建设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发行对象为财政部,募集资金总额为 1050 亿元,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据建设银行此前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价格为 9.27 元 / 股,由于建设银行已于 2025 年 5 月 9 日向全体 A 股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根据上述定价原则,本次发行 A 股股票的价格由 9.27 元 / 股调整为 9.06 元 / 股。
按照 6 月 5 日收盘价 9.55 元计算,发行 115.89 亿股新增市值约为 1106.74 亿元。6 月 26 日,建设银行收报 9.57 元 / 股,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突破 2.50 万亿元,成交额达 4.58 亿元。
至此,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均已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用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共计 5200 亿元募集资金已全数到账。
国有四大行定增 5200 亿
3 月 30 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定增公告,将以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分别募资 1650 亿元、1050 亿元、1300 亿元、1200 亿元,合计 5200 亿元。
从发行对象来看,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次发行对象均为财政部,完成后财政部持股比例提升至 8.64% 和 4.43%。交通银行发行对象涉及 3 家,分别是财政部、中国烟草、双维投资,其中财政部认购 132.10 亿股,持股比例由 23.88% 提升至 35.02%,成为控股股东。
邮储银行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 1300 亿元,发行对象分别是财政部、中国移动、中国船舶,其中财政部认购金额约为 1175.80 亿元,发行完成后,财政部持有邮储银行 189.34 亿股,持股比例 15.77%,首次成为邮储银行股东。
另据定增公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定增发行价分别为 6.05 元 / 股、9.27 元 / 股、8.71 元 / 股、6.32 元 / 股。不过,由于 2024 年年度 A 股派息已实施完毕,中国银行本次发行股票的价格调整为 5.93 元 / 股,交通银行调整为 8.51 元 / 股,邮储银行调整为 6.21 元 / 股,建设银行调整为 9.06 元 / 股。
定增事项推进迅速。6 月 13 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宣布已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6 月 17 日,邮储银行成功完成 1300 亿元 A 股定向增发;如今,建设银行也完成定向增发。按照定增落地当天收盘价来计算,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新增市值约为 1485 亿元、1084 亿元、1136 亿元。
从四大银行的最新收盘价来看,截至 6 月 26 日收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收盘价分别为 5.80 元 / 股、9.57 元 / 股、8.31 元 / 股,5.66 元 / 股,除建设银行外,本次定增价格均较最新收盘价有所溢价。不过,若按照 3 月末的股价来看,4 家银行均为溢价定增。
对于溢价定增问题,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本次建行发行价格是在统筹考虑原有股东和增资股东的利益、市净率、资本补充规模、市场形势等因素,会同定向增发对象合理确定的。此次增资对原有股东每股收益摊薄比率较小,但增资定价较 A 股当前市价溢价较高,有效保护原有股东利益。
或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市场对于国有大行的增资早有预期。
去年 9 月 24 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推出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曾表示,国家计划对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今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 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大行注资进展相当迅速。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3.98%,在 4 家银行中最高;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为 11.82%、10.25%;邮储银行最低,为 9.21%。
而去年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4.48%、12.2%、10.24%、9.56%。
据银河证券此前静态测算,本次增资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将分别提升 0.49、0.86、1.28、1.51 个百分点,为 14.97%、13.06%、11.52%、11.07%。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逐年下降,目前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 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52%,相比上年末下降 17 个 BP。
Wind 显示,截至 2024 年末,国有六大行净息差均不足 2%,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均较去年同期下滑 0.19%,分别为 1.42%、1.51%、1.4%;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至 1.42%、1.87%,交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 1.27%。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在银行业对息差收入依赖较高的情况下,净息差处于低位导致银行盈利水平下降,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空间缩窄,需要通过外源渠道来补充资本,定增是外源资本补充的有效方式。定增补充资本后,有助于提升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助于让银行为实体经济更多放贷。
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净息差承压是长期问题,不会因为资本压力而改变,银行需要做的是调整业务结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