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李若菡
经过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下滑后,英集芯 ( 688209.SH ) 在 2024 年交出了营利双增的成绩单。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业绩增长背后尚存隐忧,其核心业务电源管理芯片增速明显放缓,快充协议芯片业务的收入则出现下滑。在这一背景下,公司推出了仅以营收作为考核指标的股权激励计划,但 2025 年的营收考核目标明显低于前几年增速,这也暴露出公司业绩增长底气不足。不仅如此,公司本欲通过重组来丰富产品线、增厚业绩,但最终因交易对价存在分歧宣告失败。
支柱业务增长降速,2025 年业绩考核难度低
公开资料显示,英集芯主营产品为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汽车和储能等行业。
近三年来,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2022 年上市当年,公司便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3 年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其归母净利润同比跌超八成。尽管公司在 2024 年盈利能力有所修复,但尚不及上市前的水平。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 14.31 亿元,同比增长 17.66%;归母净利润为 1.24 亿元,同比出现大幅增长。
分产品来看,电源管理芯片业务作为英集芯的营收支柱,该业务涵盖移动电源、无线充电、车载充电器及 TWS 耳机充电仓等芯片。2024 年,该业务收入达 10.63 亿元,同比增长 25.15%,但与 2023 年的 34.89% 相比,增速已明显放缓。
公司的快充协议芯片业务则主要用于各类 USB 充电输出接口,如快充电源适配器、车载充电器以及带 USB 接口的排插等。虽然公司快充协议芯片产品获得华为、三星、OPPO、小米、vivo 等主流平台的协议授权,但业务体量并不大。2024 年,公司快充协议芯片业务实现收入为 3.4 亿元,同比下滑 3.65%,占总营收的比重为 23.69%。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电源管理芯片增速放缓及快充协议芯片收入下滑,英集芯 2024 年整体营收增速降至 17.66%,较 2023 年的 40.19% 大幅回落 22.53 个百分点。
在这一背景下,英集芯推出了仅以营收相关指标作为考核标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据公司 5 月发布的《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草案 ) 》显示,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387.39 万股,约占总股本的 0.9%。本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 9.62 元 / 股,较公告当日收盘价 19.12 元 / 股价折价近五成。
本次股权激励考核年度为 2025 年 -2026 年,考核指标为 " 营收增长率 " 或 " 电池管理芯片营收增长率 "。2025 年的考核指标为:以 2024 年数据作为基数,要求 2025 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 10%,或电池管理芯片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15%,两者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完成 2025 年的考核目标的难度不高。往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英集芯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11.09%、40.19% 以及 17.66%;公司电池管理芯片营收增速分别为 21.42%、34.89%、25.15%。与此前三年的业绩增速相比,公司在 2025 年的考核目标均低于前几年增速。
重组失败,多家子公司亏损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本次股权激励推出之前,英集芯欲通过重组来增厚业绩,但最终宣告失败。
今年 3 月,公司宣布拟以支付现金、发行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购买辉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辉芒微 " ) 58.53% 的控制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辉芒微主要产品类别包括 MCU ( 微控制器 ) 、EEPROM ( 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 和 PMIC ( 电源管理芯片 ) 。该公司曾两次冲击 IPO,但因业绩波动和内部控制问题,均以撤回告终。英集芯此次收购旨在拓展产品线,完善产业布局,进入 MCU 和存储芯片市场,补齐自身的业务短板。
从财务数据上看,辉芒微业绩存在波动,在 2022 年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2020 年 -2022 年,辉芒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08 亿元、5.4 亿元、4.7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5173.89 万元、1.66 亿元、1.12 亿元。
但从净利率指标来看,标的公司的表现优于英集芯。2020 年 -2022 年,辉芒微净利率分别为 16.8%、30.7%、23.5%,高于同期英集芯的 15.94%、20.15%、17.79%。不难看出,提高盈利能力是英集芯此次收购的重要考量。
但在两周之后,英集芯宣布终止此次重组,其原因为双方未能就本次重组方案的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本次重组前,公司曾多次表达通过并购等方式来完善产业布局的想法。其连续三年在财报提到,拟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寻找与公司技术互补、具有高度协同的优质标的。通过产业整合,实现技术共享与优势互补,双方市场的资源整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英集芯旗下子公司普遍亏损。2024 年年报显示,英集芯旗下开展业务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共计 18 家,但其中仅 1 家子公司实现盈利,15 家处于亏损状态,剩余 2 家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则未予披露。
股价低迷,股东组团减持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以来,英集芯遭到了多位大股东的集体减持。
去年 10 月 15 日,英集芯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共青城科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青城展想、合肥原橙,以及大股东北京芯动能均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其中,共青城科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 2619.1 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6.17%;北京芯动能持股数量为 3533.89 万股,持股比例为 8.32%。上述股份均为 IPO 时期取得,且已于 2023 年上市流通。
减持公告发布后,2024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4 日期间,共青城科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减持 489.61 万股股份,减持比例为 1.15%,共套现 8044.5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减持后,共青城科苑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数量下滑至 2129.49 万股,持股比例降为 4.9999%,不再是公司合计持股 5% 以上股东。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5 年以来,共青城科苑的减持行为仍在持续。一季报显示,共青城科苑及共青城展想在该季度分别减持 264.96 万股、139.04 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下滑至 2.45%、1.28%。
而英集芯另一名股东北京芯动能在 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1 月期间,共减持公司 212.4 万股股份,合计套现 3538.7 万元。减持完成后,北京芯动能的持股数量降为 3321.49 万股,持股比例降为 7.74%。
从股价表现来看,英集芯股价自 2022 年 7 月 1 日盘中触及 31.27 元 / 股的新高后,公司股价开启下跌模式。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有所反弹,在 2 月 27 日盘中触及 21.92 元 / 股的高点后,再度出现回落。截至 6 月 25 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 17.75 元 / 股,较巅峰时期跌超四成。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李若菡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