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06-26
阿里云乘上中企外拓的东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刘宝丹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的阿里,将目光投到了出海潮下的中国企业。

" 生而全球,已成为大多数中企可复制的办法。"6 月 24 日,在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称,阿里云将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在全球每个节点部署全栈 AI 能力,服务生而全球的企业。

阿里集团 CEO、阿里云董事长兼 CEO 吴泳铭表示,26 年前,阿里成立的第一个业务 alibaba.com 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当时是把中国商品卖到海外,货通天下。

吴泳铭断言,走向全球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这背后是中国经过 20 多年变迁后,中企出海涌现出的新特征。

在刘伟光看来,中企出海产业越来越高端化,从制造到智造;其次,出海区域越来越多元,从欧美拓展到全球;最后,出海经营越来越本地化和网络化。从早期的走出去,已变为生而全球化,亦即研发、生产、供应链和销售服务等都是全球网络协作。

吴泳铭也强调,现在中国企业出海不再仅限于商品出海,而是技术、品牌和高端制造走向全球。

在他看来,能在中国市场胜出的产品和技术,也将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 5G、AI、智能汽车等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中国企业的技术、供应链、服务和品牌能力已经形成外溢效应。未来,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出海新主力。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就连此前对海外扩张态度模糊的理想也在近期筹码挖掘海外市场的增量。但问题在于,中企出海的 " 路 ",靠自己并不那么好走。

广汽集团数字化部资深架构师王麒钧向华尔街见闻表示,在海外自建算力集群风险很大," 可能自己的团队买了一堆机器和卡回来,一年都不能投入生产中去 "。

王麒钧直言," 按每千卡几亿的开销的话,我这个万卡集群要打造,这几十个亿批出来都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海外扩张态度模糊,不成了这一万卡给谁 "。

但对于他们而言,要支撑快速扩张的海外市场,如何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全球快速部署。同时,而早先,阿里为自家电商、菜鸟、蚂蚁积累建设起来全球经验和能力,到了可以向外输出且变现的时刻。

阿里云内部透露,阿里云将保持国内和海外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提供国内 + 海外全局的方案。

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过 3800 亿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根据规划,阿里云将加速打造覆盖中国、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的全球云计算一张网,一张具备最佳 AI 技术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

基础设施之外,阿里云还要推动模型出海,加速 AI 产品国际化。据了解,目前阿里通义已开源 200 余个模型,衍生模型数超 10 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此外,阿里云还将提供 ROI 更好的方案。2014 年 5 月,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标志着阿里云正式进军国际云计算市场。迄今,阿里云已经服务了 25 万中国企业出海,覆盖了各行各业。

因此,广汽集团采取阿里云规划的 " 区域中心 + 国家站 " 混合架构解决了合规难题,海外车联网系统已在阿里云上建设完成。" 自建 IDC 成本非常高,有这工夫云早就跑好了。将精力聚焦主业,云服务交由专业团队 "。王麒钧向华尔街见闻直言道。

随着国内云行业步入竞争深水区,阿里云的 AI+ 公有云 + 出海的多条战略王牌组合,可能会改变未来这片赛道的走向。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与广汽集团数字化部资深架构师王麒钧、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兼公共云事业部首席架构师韩鸿源的对话实录:

问:中企跟阿里云出海其实是中国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溢出,这跟当年我们改革开放时有什么不一样?

韩鸿源:跟当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会有些差异,从云计算技术能力角度来讲,非常多项目是结合全球开源社区能力一块做出来的,在云上更好的去托管。今天大家不存在那么明显的技术落差,并不是说我在一个高水位上向低水位输出,而是把综合优势发挥出来。

今天我们更多在做的是民用领域的 AI,大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头展开竞争。阿里云做了很大的投入,希望更好地服务数字生活领域,让大家在出海过程中能遇到的这些问题得到一个更好的解决。

因为阿里云全球布局比较早,这在这波中企出海这个声浪起来之前,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全球化规划,当然这里面有我们自己业务的需要,也有看到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的考量。全球化的布局之下,今天是拿来用全球化的云计算网络能力,支撑整个中国企业在海外可能会有这些 IT 的需求。

王麒钧:拿汽车领域举例,我们是通过出海,变成一个全球企业,这个是跟改革开放那些全球企业进来那是不一样的。他们进来之前,就已经是全球的巨无霸了。

问:广汽提到出海会自建 IDC,但可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现还是需要上云,这是不是中企出海过程中会普遍遇到的一个挑战?

王麒钧:现在跟十年前出海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时被迫要自己自建这个能力。我们是幸运的,今天阿里云的能力在成本、效率,各方面衡量下来都是具备的。特别是安全合规,阿里云在全球受到那么多挑战,最后它能平稳的运行,功底可想而知。

这种功底不是我们企业应该去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造的。比如,我们小时候一停电,柴油发电机给我们供电,但现在都是电网。广汽不可能自己再造一个发电厂,这就是演进的过程,IDC 的使用过程一定要用云。

阿里在自己双 11 电商核心业务,这些超级虐人的场景,打造出来的极高的公有云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用呢?基础设施向上的趋势就更明显了,而且复杂度更高。像 MaaS 这一层,企业就更没有自己的能力去打造这样一个复杂场景。所以我认为用好公共云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

韩鸿源:自建和上云这件事之前我们讨论过很多,云计算除了提供基建资源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提供技术能力,这两件事是需要兼顾。

例如软件是大规模使用经过充分检验后,才能可靠有效的去运行。今天一个新创企业想使用一个高水平的 IT 能力的时候,云是一个最直接的选择。你不考虑可靠性、可用这些问题了。

比如说多 Agent 你按需开通的时候,很小的规模也可以使用这些带保护能力的资源。以前在线下,企业要建几个数据中心才能做得起这个东西来。这个东西是今天把很多先进技术的使用门槛拉的很低了,这是云的优势。

另一面是合规,今天在我们海外这些技术能力都具备了合规的基础支撑条件。如果是自建从头到尾都做一遍就增加了很多复杂性。所以,今天是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新市场里面开展开拓的时候最好的一个支撑。

问:中企出海的需求大概是从什么时候有明显的增长,集中在哪些领域?

韩鸿源:阿里云是从去年才真正开始,真正把出海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来做。彼时我们加大了对这块的关注力度希望有更多机会跟大家一块合作,去支撑大家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从行业角度,大家典型的看到的像游戏、消费电子、制造、汽车作为一个很大的行业都在往外去走。

但我们在客户的重点区域里面肯定是需要有覆盖的,消费类的会是消费能力比较强的欧美市场去。然后逐渐的现在也会走到非洲、南美这些领域扩张出去。

尤其像车行业,它对于网络的覆盖要求比较高,因为客户使用的时候会有延迟,会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建设可能比今天大家看到的主站点的建设走的更快一些,从东南亚到中东、到南美甚至于到欧洲、到美国的这些覆盖上,逐渐也都在建设得更好。

王麒钧:公有云出海的驱动因素有所变化,早先阿里建设自己的能力是自己的电商、菜鸟、蚂蚁这些全球能力,其实都是自己的电商体系的催生的他的公有云的基本服务能力。今天中企出海趋势形成了,我们一些客户的需求会变成他能力建设的一个驱动,这是我看到的一点变化。

谢旭璋:因为我们做 AI 模型跟应用的,我们这个行业第一天就得出海,因为所有最好的模型和应用企业都是全球化的。而且我们发现国内的云厂商能够给我们的解决方案,包括算力上的方案,显著比海外供应商更优,对创业公司来说,在服务上和技术储备上对我们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问:广汽万卡集群打造有一个怎样的经历?以及在智能化产品力出海和相应的海外 IT 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有怎样的一个思考?

王麒钧:万卡集群是一个整体业务需求驱动的特殊能力要求。我们在探讨中发现,不仅仅是卡,高性能的存储、高性能的网络、并行要求能不能跟得上?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建的话是很难的。我要有一个非常高水平的 IDC 来帮助我的整体运转。

可能自己的团队买了一堆机器和卡回来,一年都搞不定。按每千卡几亿的开销的话,我这个万卡集群要打造,这几十个亿批出来都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投上去了以后也是风险,中间我的资源折了怎么办,不成了这一万卡给谁。

所以,我们一定是公有云来跟我们共建。而且他之前摸索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用就好了。

问:出海有三大挑战,成本、合规、智能化产品力,那智能化产品力方面有怎样的思考?

王麒钧:座舱出去容易,但是涉及车联网的信息,现在虽然我们海外车联网的服务已经搭出来了,但是我们是不能拿回来去做训练的,跟海外车企在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特斯拉 FSD 在这里不好跑,我们出去了一样不好跑。那我就要用本地的数据去训,那个口子什么时候开,政策什么时候 OK,什么时候可以把模型拿出去用它的数?取决于这个。

我本身的训练就在阿里云上跑,未来我的车联网的数据也在那儿,挪出去就好了,还是一样的体系,整个技术栈都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便利。

问:广汽有哪些业务已经上云了,有哪些业务你觉得不宜上云的,如仓储管理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海外的 APP、售后和车联网、企业办公系统?

王麒钧:我没有海外基础设施,我海外一个机房都没有,只有我的泰国工厂,因为那些制造系统它是重度跟产线连接的,所以我们自己建一个小 IDC,把这些系统放在本地去运转,其他全在云上。而且你不在云上不合规,你只有把 APP 放在了本地,它的所有的数据都产生于本地,而且你不去碰它,这才是合规的。

问:不是也可以自建 IDC 去放在本地吗?

王麒钧:自建 IDC 成本非常高,这是不可能的,有这工夫云早就跑好了。这种组织过程的难度,那是几何数量的增长,这真不是开玩笑。就是跟你的业务需要用电你才能赚钱是一个道理,你的业务能够用云,然后你去赚钱,你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的主业上,把云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韩鸿源:今天云还是能够带来非常多值得大家考虑的东西,越新的企业越会倾向于直接在云上把自己的业务开展起来。同时,今天云上的技术能力,以前有些时候是被忽略的,资源提供和技术能力的提供都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云 阿里 ai 中国企业 吴泳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