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兔 06-25
孙燕姿:不高兴,退圈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作者 - 小在

监制 - 她姐

时隔十年,孙燕姿回来了。

" 冷门歌手 " 在鸟巢开唱,场外人挤人,场内坐满了半个内娱的明星,就连因 labubu 的火爆而频频登上头条的 " 河南新首富 " 王宁也来了。

音乐一响,千禧年夏天的风拂面而来,记忆中的感动被唤醒,尚好的青春仍在。

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台上的人,还是和 25 年前那个以一己之力掀翻华语乐坛的小女孩一样,无拘无束、蹦蹦跳跳,仅仅是唱着歌,就会有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

一些改变已经悄然发生。热泪盈眶的集体怀旧声中,时不时有人感叹," 就连孙燕姿也躲不过中年发福的定律。"

她不再年轻,也不再清瘦,但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仍然在坦率而坚定地做自己——

作为歌手、明星,她是卓越的,创造过无人能及的神话,别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娱乐圈,她说退就退,还退了好几次;而作为孙燕姿,她只是个爱唱歌的普通人,每天都在烦恼要吃什么,会和孩子吵架,和好后再一起去公园看样子奇怪的猪笼草。

世界瞬息万变,新的偶像不断出现,而孙燕姿,依然是我们最想成为的那种普通人。

没有人像她这样唱歌

内娱有个广为流传的预言:这几年会 " 天降紫微星 ",出现一个横扫娱乐圈的超级巨星。

直到现在,也没见哪位新人能扛得起这个名号。这不免令人起疑,真的有这种人存在吗?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有人把 " 天选之人 " 四个字诠释得明明白白。

那个人,就是孙燕姿。

2000 年 6 月 9 日,孙燕姿和她的首张专辑《孙燕姿》一起,横空出世。

彼时的她 22 岁,刚刚大学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华语乐坛天后。

在那个 " 神仙打架 " 的年代,孙燕姿像一团势不可挡的火焰,突出重围,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天黑黑》的旋律响彻大街小巷,《孙燕姿》一举成为台湾地区年度专辑销量冠军,而孙燕姿本人更是打败了当时风头正盛的周杰伦,成为金曲奖的 " 最佳新人 "。

闪亮登场并重塑了华语乐坛版图的《孙燕姿》,封面上写着 " 没有一个 22 岁女生,像她这样唱歌 "。在孙燕姿出现以前,人们从未见过如此朴实无华的明星:留着随性的短发,穿着纯色背心和牛仔裤,总是在笑,嘴角快要咧到耳根。

孙燕姿首张专辑《孙燕姿》

虽然没有典型的 " 明星相 ",但孙燕姿的星光大道却出奇地顺。纵观她的成名之路,说是 " 老天强行塞饭吃 " 也不为过——

1978 年 7 月 23 日,孙燕姿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教师家庭。因为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她被取名为 " 燕姿 "," 姿 " 拆开来看,就是 " 次女 "。

5 岁那年,孙燕姿因为爸爸的一句 " 人的一辈子总要会一样东西,这样以后才有消遣的嗜好 " 而开始学习钢琴,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音乐。

从此,她化身为人型音响,每天在厕所里开演唱会,并一路唱到学校去,没完没了地唱,以至于同桌不堪其扰,再三要求她不要唱了。

18 岁那年,孙燕姿考入南洋理工大学行销学系。她的大学生活精彩纷呈——拍了人生中第一支广告,组了乐队,在李伟菘的音乐学校学习唱歌。

大学期间,她完成了第一首创作歌曲《Someone》,后来,那首歌由郑秀文演唱了中文版。

1998 年,台湾华纳唱片的老总来到音乐学校,探班正在新加坡录音的郑秀文,并且有意从各地发掘新人。此次一行,他们意外发现了孙燕姿这块璞玉——她的嗓音独特、音乐功底扎实,华纳当即决定要签下她。

面对大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孙家不为所动。孙父和燕姿本人,都坚持要先专心把大学念完,之后才能谈工作的事。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好机会,就这样被搁置到一旁。

令人意外的是,华纳居然真的等了孙燕姿两年。

于是,两年之后的千禧年,天时地利人和,一切水到渠成,孙燕姿顺利毕业、签约华纳,带着 " 火不了就回去上班 " 的念头,登上飞往台湾的航班。

从此,新加坡少了一位做行销的应届生,流行音乐界却多了一位瘦小又强大的新歌手,她一炮而红、势如破竹,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成人世界的残缺

一鸣惊人的新星,往往很难再续最初的传奇,但孙燕姿是个铁打的例外。

首专发行的六个月后,孙燕姿乘胜追击,发行了第二张专辑《我要的幸福》,并再度拿下台湾年度专辑销售的第一名。

2002 年,开始有了 " 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 " 的说法,两人的专辑占据台湾专辑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同年 10 月,《亚洲周刊》用十页的版面来剖析 " 孙燕姿现象 ",并总结出 " 东南亚歌手 + 台湾制造 + 行销大陆 = 红遍亚洲 " 的成名公式。

孙燕姿和周杰伦同台

2000 至 2003 年间,孙燕姿共发行了七张专辑——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甚至高于许多歌手整个职业生涯的产出。

难能可贵的是,孙燕姿在高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高质量。《超快感》《开始懂了》《绿光》《我不难过》等 " 神曲 " 相继问世,她的每张专辑都拿到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像没有瓶颈期似的,频频拿奖、破纪录。

这么看来,孙燕姿似乎是个天生的赢家。从小不爱学习,但也考上了世界闻名的南洋理工大学;喜欢唱歌,唱着唱着就成了无出其右的华语乐坛天后。

然而,孙燕姿的成名之路,并非一路坦途。人生不是爽文," 看起来毫不费力 " 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用尽全力。

正式出道仅一个多月后,在一次签唱会上,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台,对空鸣枪,想要挟持孙燕姿以勒索钱财。当时只有 22 岁的孙燕姿,事发后说的第一句话是," 不要告诉我的爸爸 "。

惊险的开局之外,等待孙燕姿的,是极大的工作强度。

主持人何炅曾在《背后的故事》里,展示过一张孙燕姿的行程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

早上 7 点起床,9 点到 11 点半,签名会,上午 12 点半到下午 2 点半,电台录音,2 点半到 3 点,去公司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晚上 6 点半到 9 点半,电视台录音,10 点到 11 点,演唱会走台,晚上 11 点到 12 点半,报纸专访……

最夸张的时候,孙燕姿凌晨两点刚卸完妆,四点,又爬起来继续化妆。

何炅坦言,自己一年出一张专辑都 " 累到吐血 ",这么看来,孙燕姿的日子 " 简直不是人过的 "。

时间被细致安排,生活被工作入侵,这是孙燕姿出道以后的日常。随着工作越变越多,坐飞机反而成了她难得的放松时刻。

成名的代价是巨大的,用孙燕姿自己的话来说,这是 " 意想不到的一座山 "。

红透了半边天以后,孙燕姿吃份午餐便当、上街买个卫生纸都会成为新闻头条,这令她感到沮丧——

毕业于行销专业的她,对于营销一个产品的流程,再清楚不过。作为明星,她需要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 " 商品 " 来看,她觉得有点恶心。

最累的时候,孙燕姿想要逃跑。乘车时,她有一股想要跳下车、往反方向狂奔的冲动,或者拿上护照,飞到香港去,只要能离开就行。但这只是想想而已,团队的工作人员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不希望别人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高压之下,她自认为做过最 " 过分 " 的事,是把自己关在房门内,不理会任何人。而这种对一切都不管不顾的 " 叛逆 ",只持续了 20 分钟。

2003 年,孙燕姿马不停蹄地发行了第七张专辑《The Moment》。

这时,她发现自己变得 " 空心 ",讲不出话来,常常提不起精神," 只想把头发剪掉 "。许多年后,她告诉鲁豫,在表演专辑同名曲的 MV 时,她甚至觉得灵魂抽离了,飘在空中,看着自己做事。

" 空心 " 这一点,其实早有端倪。

在《The Moment》MV 的末尾,镜头切近到孙燕姿难掩疲惫的脸,她露出标志性的咧嘴笑,卡顿地说 " 孙燕姿是一个,一直在追求那个,自由 ",而后眼含热泪,承认自己 " 已经累了 "。

《The Moment》mv

精疲力尽的孙燕姿,在 2003 年 8 月举行了《The Moment》演唱会。

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是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天黑黑》。最初唱这首由闽南语童谣改编的歌曲时,孙燕姿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而这一次,她一度唱到哽咽。

那份 " 成人世界背后的残缺 ",她亲身体会到了。

在这场演唱会上,孙燕姿宣布自己即将告别歌坛一年的决定。在歌手生涯的巅峰时刻,她终于摆脱了加速度的惯性,听从自己的内心,踩下刹车。

下一次,会更勇敢

gap 的一年里,孙燕姿在家待着,大口呼吸,做一些之前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或者,什么也不做。

在她岁月静好的同时,舆论场上却众说纷纭——如此 " 任性 " 的孙燕姿,会不会像一颗耀眼而短暂的流星,从此沉寂,无法东山再起?

2004 年,孙燕姿带着新专辑《Stefanie》,如约归来。

出道作是 " 孙燕姿 ",回归作是她的英文名 "Stefanie",这像是表达了一种决心——孙燕姿,自始至终都在做自己。

隔年,孙燕姿凭这张专辑,成为最快在拿下 " 最佳新人 " 后再度斩获金曲奖的女歌手。

2005 年,孙燕姿发行第九张专辑《完美的一天》;2007 年,她又推出了新专辑《逆光》。

孙燕姿的作品有个铁律,那就是每张专辑必有 " 神曲 "。果不其然,《第一天》成了无数人迈向新阶段时的人生必备 bgm;《逆光》更是闯进了每个 80、90 后的随身听,并且被一众明星翻唱。

这把名为孙燕姿的火,在短暂的停滞后,愈燃愈旺。

然而,不久以后,孙燕姿又做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

她又一次退圈了。

《逆光》mv

事情的起因,源于拍摄专辑《逆光》MV 的埃及之行。在拍摄过程中,孙燕姿一行人遇到了一些不太友善的本地人,并且刷空了卡。这件事被无尽地夸大,最后演化成 " 天后在国外被持械绑架 " 的罗生门。

无数的谩骂,涌向了什么也没做的孙燕姿,人们指责她和公司 " 为了炒作失去下限 "。

这件事究竟是公司的宣传策略,还是媒体的恶意渲染,孙燕姿已经无心计较。在她看来," 埃及事件 " 后经历的一切,甚至比出道时的那声枪响更加可怕。所以,她再次选择激流勇退,远离名利场的纷纷扰扰。

不过,即便是在 gap 的日子里,孙燕姿也丝毫没闲着——

先是受邀演唱了四首北京奥运会的官方歌曲,作为海外华人的唯一代表,参与了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后来又亲自探访了汶川地震灾区,去到河北的寄宿学校,还有印度、刚果、尼日尔的贫困地区。

去非洲前,她给朋友们留言," 万一我没有回来,每人可以拿走一条我的项链。"

在被问到 " 为什么明知有危险,却还是要去呢 " 时,孙燕姿笑了笑," 因为我可以。"

四年过去,暂停中的种种的尝试,逐渐滋养了孙燕姿的心,她又攒够了力气,是时候继续出发了。

2011 年,留起长发的孙燕姿,带着她的第十一张专辑《是时候》,再次回归乐坛。

至此,孙燕姿已经进进出出娱乐圈两次。

这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停滞和落后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事,而孙燕姿一路却走走停停,自成一派,不受规则的束缚。

有些人或许会问:孙燕姿,你怎么敢?

蔡依林曾说,孙燕姿 " 勇敢到可以去做任何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 "。但孙燕姿本人却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敢于随时喊停,恰恰是因为不勇敢——因为没有办法面对,所以才选择离开。

显然,逃离并不是最终的答案。毕竟,她已经逃离了两次,最后又选择归来。

曾经有记者问孙燕姿,你凭什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她答道,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回来以后还会不会受欢迎,唯一确定的是," 我还是喜欢唱歌,我想要唱歌,当然要把握机会。"

在《当冬夜渐暖》中,孙燕姿唱着 " 下一次,会更勇敢 "。或许,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永不退场,而是在每一次退场后,依然愿意再唱一首自己相信的歌,像孙燕姿那样。

" 我就只是孙燕姿而已 "

随心所欲的自由来去,并非毫无代价。

隐退后,孙燕姿红极一时的身影渐渐淡去,过去几年间,关于她最火爆的两次讨论,分别是 " 冷门歌手 " 和 "AI 孙燕姿 " ——

2021 年,一位 00 后网友发帖称," 推荐一个冷门的新加坡华语歌手孙燕姿 ",ta 表示自己无意中听到孙燕姿的歌," 感觉国内不是很多人听过 ",此语一出,迅速炸翻网络。

然而,当事人孙燕姿却非常淡定,不但主动玩起 " 冷门歌手 " 梗,还开了场主题名为 " 这个歌手不太冷 " 的线上音乐会,唱了一个小时,收获六亿个赞。

2023 年,"AI 孙燕姿 " 席卷 B 站,啥事也没干的孙燕姿,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再次称霸音乐区。

"AI 孙燕姿 " 在 B 站爆火

这一次,孙燕姿的回应是一篇讨论 AI 的长文,还有 " 我还是盼望有一天再做出好音乐,和 AI 拼了 " 的调侃。

在 " 我的 AI" 一文中,孙燕姿坦言 " 该怎么跟一个每几分钟就能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比呢?",从某种程度而言,人是无法战胜人工智能的,而她给出的回答是," 做自己,已然足够。"

相较于 AI,人的珍贵之处,或许就在于人会遗忘、犯错、沉默和崩溃,却依然能带着各自的隐痛,继续向前走——

因为人人都有的疲惫与软弱,孙燕姿曾经选择消失。

因为人人都有的勇气与坚韧,孙燕姿仍在继续歌唱。

2025 年,孙燕姿开启 " 就在日落以后 " 巡回演唱会,所到之处,遍地都是人们的泪水——

在听孙燕姿唱歌时,我们会听见某个时刻的自己,关于青春,关于人生,关于幸福,也关于抉择。

" 就在日落以后 " 演唱会现场,观众举牌点歌

5 月,在深圳站的演唱会上,一个名叫 " 小路 " 的 18 岁男孩,点了《直来直往》这首歌。他说,自己曾经因为不被人喜欢而选择改变,但在听到这首歌后,还是决定要做自己。

孙燕姿看着他,认真地说," 小路,你千万要记得做自己。"

这一刻,台上鼓励着歌迷的人,和 22 年前的她自己,形成了互文——

2003 年,在初次退圈前发行的 MV 中,孙燕姿说," 我已经认识自己 25 年了,我就只是孙燕姿而已。"

如今,千帆过尽,孙燕姿仍是她自己,无所谓冷门热门,无所谓身材胖瘦,无所谓年轻或是老去,因为 " 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而那些珍贵的秉性和重来的勇气,一直在她心中,从未消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孙燕姿 明星 歌手 娱乐圈 普通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