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06-25
百亿AI独角兽破产!骗过了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你可以相信奇迹,但更要核查奇迹。"

上月底,英国 AI 创业公司 Builder.ai 宣布启动破产程序。破产之事本不稀奇,但这家公司的经历却颇为离奇。

公开信息显示,Builder.ai 创始人萨钦 · 德夫 · 杜加尔,曾是硅谷宠儿:17 岁开发 " 全球首个自动货币套利系统 ",21 岁创办云计算公司,后又创办 Builder.ai,估值一度超 15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但真相是——这家公司没有 AI 技术,代码全靠印度程序员人工编写,财务数据全靠造假。 

更讽刺的是,骗局持续 8 年才败露。当杜加尔团队用 " 停电 "" 拉肚子 " 拖延交付时,投资人竟选择相信;当代码质量忽高忽低时,投资人竟选择包容。直到财务造假露出马脚,内部员工爆料 "AI 代码是假的 ",这场荒诞剧才收场。  

这让人想起 " 女版乔布斯 " 伊丽莎白 · 霍尔姆斯的 Theranos 骗局:用 " 一滴血改变世界 " 的故事,骗过基辛格、默多克等政商巨头,估值一度达 90 亿美元。直到实验室造假被揭穿,霍尔姆斯才被判 11 年监禁。

问题来了:为什么聪明绝顶的投资人,会被如此低级的谎言击穿?

心理学家基思 · 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中给出答案:聪明人依赖直觉,理性人依赖工具。  

麻省理工的学生曾做过一道数学测试题:一根球棒和一个棒球共 1.1 美元,球棒比棒球贵 1 美元,请问棒球多少钱?  

很多人可能会本能地回答,0.1 美元。

好消息是,超过 80% 的麻省理工、哈佛、耶鲁的学生,回答的也是 0.1 美元。坏消息是,这是个错误的答案。

我们能够利用最简易的方程式,设球棒的价格为 X,球棒比棒球贵 1 元,球棒与棒球的总价为 1.1。于是方程式可写为:X+(X-1)=1.1。计算后可知,X 为 1.05,棒球的价格则是 0.05 美元。

你看,一个最简单的方程式,它的可靠性有时都要超过麻省理工的学霸。这就是斯坦诺维奇所说的,简单的 " 工具 ",要胜过强大的 " 直觉 "。而理性的人往往擅长借助工具,而不是仅凭直觉。直觉会骗人,但方程式不会。

商业世界同理,在创投圈,这种 " 认知吝啬 " 表现为三种典型症状:

光环效应:把创始人履历当技术可行性报告

故事依赖症:用愿景估值代替现金流测算

权威崇拜:把董事会名单等同于风控体系

当软银看到杜加尔的 " 云计算公司创始人 " 头衔,当默多克家族听到 " 改变医疗行业 " 的口号,他们的理性思维就按下了暂停键。

如何用工具对抗直觉陷阱?或许人人都要懂点 " 企查查思维 "  

" 企查查思维 " 并非一个官方或学术界明确定义的标准术语,但从实践案例中可以提炼出其核心内涵和应用逻辑。它指的是‌依托企查查平台的海量企业数据、分析工具及其体现的商业逻辑,形成的一套以数据驱动、洞察风险、辅助决策为核心的企业运营与决策方法论‌。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驱动决策:‌强调利用企查查提供的企业工商信息、股权结构、司法风险、经营状况(如专利、招投标、资质许可)、关联关系等‌全维度数据‌作为决策基础,而非仅凭经验或直觉。

通过结构化分析(如竞品分析、供应链分析)‌洞察市场格局、识别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实力‌,支撑战略制定与业务拓展。

风险识别与管控:‌核心在于运用企查查的‌风险扫描功能‌(司法诉讼、经营异常、行政处罚、失信信息等)‌快速识别合作方、投资标的或供应链伙伴的潜在风险‌,有效规避商业陷阱和法律纠纷。

将风险筛查嵌入业务流程(如尽职调查、供应商准入、客户信用评估),提升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洞察商机与市场趋势:‌通过监测行业动态(如新设企业、投融资事件、专利布局、招投标信息)发现‌潜在市场机会、新兴技术或投资热点‌。

分析竞争对手的业务动向、知识产权布局、资质获取情况,‌把握行业趋势和竞争格局变化‌。

从多个实践案例来看," 企查查思维 " 已渗透到商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四川成都,某园区招商负责人表示:" 我们在给区域招商引资上基本都会用到企查查来核实相应的企业信息,一键筛选出符合政策帮扶的小微企业,查看所有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增长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舆情动态,这些功能为一线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江苏苏州,一位新能源大厂的总监透露:" 目前,我们库内注册供应商超 2 万家,合格供应商库有 2000 多家。以往按季度人工核查,今年接入企查查数据,搭建 " 新质链 " 系统,实现动态实时监控供应商风险变化,效率提升不止 20 倍。 "

在浙江杭州,工作多年的小杨说到," 我每次求职都会上企查查上面搜一下公司的名称,看看上面公司的相关明细。在上面能够通过一些信息的筛选能大致了解到公司的实际人数和大致的业务方向。尤其是一些中小公司,这招真的是屡试不爽。"

总的来说," 企查查思维 " 的本质是将企查查平台及其代表的‌企业大数据资源、分析工具和技术能力‌深度融入个人 / 企业经营决策流程,形成一种‌以客观数据为基石,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洞察商机为导向,追求高效、透明、智能化的决策模式和实践方法‌。它体现了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利用外部公开数据增强自身认知能力(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和决策科学性(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的关键路径。

Builder.ai 的破产,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或许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类认知系统的古老 bug。当 ChatGPT 们正在重构生产力,我们更需要警惕:不要用 AI 的概念包装原始骗局,不要用大佬的背书替代独立验证,不要用感人的故事掩盖冰冷的数据。

在这个数据与故事交织的时代,或许每位商业决策者都应在办公室贴上两句警句:

" 让直觉飞一会儿,让工具先说话。"

" 你可以相信奇迹,但更要核查奇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软银 微软 破产 投资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