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 月 22 日,信濠光电(SZ301051,股价 21.41 元,市值 43.47 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立讯精密(SZ002475,股价 33.19 元,市值 2406 亿元)在当日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
据悉,信濠光电拟转让全资子公司信光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信光)100% 股权给立讯精密,因信濠光电持股 5% 以上的股东、董事王雅媛的父亲王来胜系立讯精密实控人之一兼副董事长,本次转让构成关联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信光是信濠光电旗下光伏业务的主要子公司,据 2024 年年报,信濠光电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业务出现大幅亏损。
于 2 年前收购安徽信光
公告显示,安徽信光成立于 2023 年 2 月,至今仅 2 年多,注册资本为 1 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销售等。
据 2023 年 5 月公司公告,信濠光电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收购股权及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安徽信光截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作为收购价格,收购深圳市桓灿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安徽信光 100% 股权,同时以 1 元 / 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其增资 7000 万元。
彼时公告显示,2023 年 1 月至 4 月,安徽信光的净利润为亏损 839.66 万元。对此,信濠光电表示,虽然收购安徽信光可以帮助公司快速进军智慧光伏、智慧能源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但若安徽信光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收购安徽信光后,信濠光电也迅速上马了光伏项目。据 2024 年年报,安徽信光取得了滁州市生态环境局方面出具的 " 滁环【2023】90 号 "《关于信光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年产 7GW 高效智能太阳能光伏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24 年 1 月 13 日完成了环保现场专家评审,并取得《年产 7GW 高效智能太阳能光伏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24 年 2 月 3 日,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完成。
不过,彼时光伏行业 " 寒意 " 已现,诸多 " 跨界者 " 纷纷终止相关项目,纵使是龙头企业,不少也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乃至亏损的情况。
反映在安徽信光的业绩表现上,上市公司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858.13 万元和 848.91 万元,净利润为亏损 4052.37 万元和亏损 5465.68 万元,2024 年年报中,安徽信光并未出现在 " 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 10% 以上的参股公司 " 名单上。
最终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如今,不少光伏 " 跨界者 " 落得一地鸡毛,信濠光电也步履维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 年年报显示,信濠光电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6.87 亿元,同比下降 2.72%,归母净利润亏损 3.53 亿元,同比下降 972.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009.48 万元,同比下降 171.37%。
对此,信濠光电解释称,公司光伏设备及元器件业务出现大幅亏损主要系目前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规模阶段性超出市场需求,导致价格竞争、产能过剩,海外库存不断增加,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公司销售毛利大幅下降,海外相关销售费用及仓储成本持续增加;因海外库存价格下跌和客户回款逾期,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的金额较大。
信濠光电还提到,因公司光伏自研产品处于关键阶段,投入较大的资源在新产品开发和公司运营中;同时研发投入项目暂未量产落地,研发期间研发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增长;公司 2024 年下半年重点开拓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行业壁垒较高,导致目前公司在国内光伏领域未能形成市场竞争力,相关收入较少,而成本费用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信濠光电仍对储能电站抱有信心,2024 年,公司通过增资方式分别投资了 3 家公司各 50.98% 的股权。据介绍,上述公司致力于储能电站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建设运营,不断改善和提高新一代储能电站产品的性能。
2024 年,信濠光电的 " 其他储能 " 业务实现营收 3818.54 万元,同比增长 39.89%。
在 2025 年 6 月 22 日发布的公告中,信濠光电提到,转让安徽信光 100% 股权有助于公司优化公司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专注于玻璃防护屏业务,同步发展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资源配置,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不过,信濠光电提示称,因本次签署的协议仅为意向性协议,最终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交易价格产生的影响无法准确估算。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预计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尚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决策和审批程序,存在未能通过该等决策、审批程序的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