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走上安全之路
作者/ IT 时报记者 孙永会 郝俊慧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头顶的天空正变得越来越繁忙。
今年 5 月,在四川成都邛崃市南宝山镇桃花社区,一架无人机载着快递包裹腾空而起。按照设定航线,飞越 11 公里的崇山峻岭。5 分钟后,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山上的直台村,一个个包裹被精准投递到村民手中;2024 年 7 月,一架装载着 10 盒心脏急救药品的专业无人机试飞成功,从始发地朝着西南方向约 7.8 公里外的某医院飞去,历时仅需 11 分钟……
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热点。自 2024 年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技术,移动通信承担着低空通信、飞行导航和空域监管等关键任务。在 MWC25 上海大会上," 低空经济 " 成为绕不开的热点。
用 " 双视角 " 看安全问题
2025 年,低空经济在谈什么?答案是安全。2021 年 2 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 2024 年全国两会中,"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今年低空经济的 " 关键词 " 是 " 安全健康发展 "。
" 低空经济处于战略投入期,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孵化为主,局部开始商用。" 华为运营商 XtoB 解决方案总经理王永德作主题演讲时说。具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起降设施、管理设施等物理设施,也包括数据通信和导航系统、飞行监管平台等数字设施。
在 MWC25 上海现场,《IT 时报》记者注意到有多家厂商进行相关展示。
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展台的布局比重最大,其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低空基础设施能力体系,打造专业管理平台以及推动多领域应用落地。针对低空安全管理需求,中国电信建设了由 "1 个基础平台 "+"N 类低空基础设备 " 组成的城市级低空基础设施总体布局,通过 5G-A 毫米波基站、RID 设备、低空雷达等多元技术融合,构建起 " 全天候、全空域、全目标 " 的立体感知能力,特别是在要地防控和航线保护等关键场景,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毫秒级响应速度。
智能版、通用版、RedCap ……中国移动展台展示了多款 5G 网联无人机哈勃系列终端,还展示了业内首款集三扫频、空测于一体的信号测量仪器,可以实现空中网络数据和无人机态势数据的深度融合。" 低空安全监管平台的优势是检出率大于 95%,虚警率小于 5%。" 一位中国联通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 低空应用呈现阶段发展、梯次成熟的态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移动物联网发展方阵秘书长潘峰作《低空经济发展和思考》主题演讲时如是说。农林植保、行业巡检位于第一梯队,应用水平较为成熟,处于从单机向网联规模化发展的阶段;位于第二梯队的运输、文旅和城市治理方面的场景,虽然涌现部分成功案例,但尚处于探索期,是低空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第三梯队的空中交通则处于规划和起步阶段,装备和应用问题尚未解决,但业内认为具有发展潜力,是未来布局的重点。
但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潘峰进一步指出,各类低空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推动装备、智能网联系统、平台等要素日益融合化,安全风险不再局限在物理层面,而是逐渐向飞行、导航、感知等环节蔓延。" 基础设施建设需‘分场景、分阶段’,先小规模实验,再扩大重点区域覆盖,最终实现常态化广域服务。此外,要用‘双视角’来对待安全问题。" 在潘峰看来,一方面是应用主体视角,关注飞行器的路线规划、智能调度,确保飞行效率;另一方面是从空域管理和监管主体视角保障从起飞到降落的飞行安全。
要 " 飞得起 "
必须 " 管得住 "
2025 年 5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2024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持有无人机运营合格证的单位近 2 万家,注册无人机数量更是激增至 217.7 万架,同比增长率为 98.5%。
产业繁荣的另一面,是行业面临的挑战。王永德举例,其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不统一,低空平台部署零散,其二是网络覆盖不连续,干扰较大,带宽小,难互通;再者是传统的技术感知能力受限,比如传统雷达虚警率较高,光电较为依赖其他检测技术等。
无人机精准探测定位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无人机的低、慢、小特性,传统的主动雷达很难进行有效探测。正是出于对安全性的担忧,各地低空空域资源利用难以突破,不仅到处都是 " 禁飞区 ",飞手的申请审批也往往 " 难产 "。
无人机要 " 飞得起 ",就必须 " 管得住 "。
在 MWC25 上海现场,《IT 时报》记者看到一款类似小基站的白盒子,展出方上海特金公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全球首款基于 TDOA(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技术的基站式低空感知设备。
所谓 TDOA,是指通过测量同一辐射源信号到达时间差以实现目标定位的技术。简单理解,通过飞行物到达观测站的不同时间以及观测站之间的距离,交叉计算后得出其三维空间坐标。
这台基站能够准确识别进入监控范围的无人机品牌、机型、序列号、合规飞行 / 不合规飞行等信息,同时可定位其位置坐标,实时追踪其飞行轨迹,并在后台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从而满足低空航道飞行秩序守护、大型活动、重要设施保护等需求。
由于这台设备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不会对公众通信及低空通信的正常频段造成干扰,可以与电信运营商的基站共址架设,属于城市低空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基础设施。
除了监测基站,现场还展示了多款无人机精准反制设备,采用无线电干扰与阻断技术,有效切断无人机的遥控及导航信号。" 它可以对选中的无人机进行一对一反制,不影响其他无人机正常飞行。"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集体表演中,一旦有 " 黑飞 " 无人机试图混入机群,反制设备可第一时间识别并执行反制措施," 不会‘炸机’,只会让它返航或者原地迫降 "。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通感融合 " 正成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
上海特金董事长姜化京告诉《IT 时报》记者:" 所谓通感融合,即以 5G-A 通感技术为核心,结合 TDOA、RID(报文识别技术)、视觉光电等多种技术的低空多元感知融合,实现低空管理真正意义的端到端保障。"
近期,在合肥市政府统一牵头下,中国移动携手上海特金等生态伙伴深度参与合肥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示范区的建设和测试验证。在该示范区内,可实现低空 600 米以下无人飞行器的精准探测及预警,成功验证了 5G-A 和 TDOA" 通感融合 " 的巨大应用价值。目前特金 TDOA 已在全国覆盖 33 个省区,在 300 多个区域进行试点。
上海浦江镇低空安全监管示范项目是上海市首个低空经济监管基础设施项目。在已完成的一期项目中,方圆近百公里的范围内部署了数十套特金 TDOA 设备和其他各型设备,可以为浦江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供 7 × 24 小时的实时低空空情监测服务。有了安全保障,更多融合飞行的场景创新便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低空经济如何 " 冲上云霄 "?静待明年的成果。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 时报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