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3 年 6 月 17 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来,贵安新区紧扣 " 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 四大定位,全力做强 " 经济、开放、生态、城市 " 四大功能,紧紧围绕 "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 目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 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 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1.1%,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如今,一座产业兴、人气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加速形成。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供图)
全力做强经济功能
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这 3 年,贵安新区紧扣经济功能,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路径,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辐射西部的重要增长引擎,推动经济能级持续跃升。
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贵安新区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聚集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 26 个,算力规模超 81EFLOPS,智算占比超 98%,成为全国国产化算力资源最丰富、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24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在 2022 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贵安新区加快建设全省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 67 家,聚集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024 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2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38%。
全力做强开放功能
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这 3 年,贵安新区聚焦开放功能,逐步构建 " 内联外畅 " 开放通道,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五个开放 " 水平持续提升。
开放格局不断扩大。贵安新区全面深化与 RCEP 成员国、中国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主动服务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贸易网络覆盖 142 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通道全向拓展。国内外通道更畅联,贵安新区建成投运贵安高铁站,开通沪昆高铁跨市跨线动车,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地区,开通经广东深圳至香港、经广东珠海至香港、经广西凭祥至越南的 "2 向 3 线 " 公路物流卡班。
开放平台能级跃升。平台效应显现,贵安新区全力打造贵安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 " 桥头堡 ",进出口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全面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贵安新区苏贵产业园、贵安新区深贵产业园、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
开放主体不断聚集。贵安新区围绕外贸、外资、外经,加快企业招引培育,截至 2024 年底,贵安新区累计在海关备案贸易主体共计 327 家,其中 10 亿元以上贸易主体 4 家、亿元以上贸易主体 25 家。
开放业态创新发展。贵安新区着力优化外贸结构,巩固提升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一般贸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探索推进保税研发、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推动 " 港数黔算 ",促进港黔两地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与协同发展。
△贵安综合保税区。 (贵安综合保税区供图)
全力做强生态功能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这 3 年,贵安新区坚守生态功能,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努力绘就 " 多彩贵州 · 山水贵安 " 亮丽生态画卷。
生态城市建设加快。贵安新区严格落实 " 三区三线 " 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 7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2.8 平方米。
生态治理力度加大。贵安新区深入打好 " 五场 " 污染防治攻坚战,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实现 "7 个 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 9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到 85.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71.4%。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贵安新区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水土保持率稳定在 89% 以上。全力构筑自然生态屏障,持续推进 " 绿盾 " 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生态安全底线越守越牢。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贵安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恒力纺织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恒力纺织、中粮可乐获批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中粮可乐、华彬饮料等 7 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贵安新区获国家四部门批复开展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赏花经济 " 蓬勃发展,贵州梅园、贵安万亩樱花园成为知名打卡地。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 81%,30 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垃圾收运体系常态化运转率达 10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达 100%。
生态制度不断完善。贵安新区着力强化体系建设,建立新区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构建跨流域联合执法机制和红枫湖饮用水水源地联防共治机制。
全力做强城市功能
奋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这 3 年,贵安新区立足 " 城市功能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统筹城乡规划。贵安新区全面完成新区、乡镇、村庄空间规划,实现空间规划体系全覆盖。完成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和新区直管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风貌提升规划编制工作,构建 " 现代城镇 + 田园乡村 " 协调发展的城乡新形态。
统筹城乡产业。贵安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都市高效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 3.5 万亩、蔬菜保供基地 1 万亩、设施渔业基地 3 个,耕地亩均收入提升到 6000 元以上,84 个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突破 20 万元。
统筹城乡建设。贵安新区深入开展 " 两清两改两治理 ",全力推动城市 " 一圈两场三改 " 和农村 " 五治 ",占地 7.01 平方公里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核心区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加快打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 84.4%,供电可靠率达 99.95%。
统筹公共服务。贵安新区推动贵阳市优质学校与新区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联合体建设,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新区、乡镇、村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健全完善。
统筹人才政策。贵安新区全面落实 " 卡、钱、户、房、岗 " 政策,创新推出人才房 " 免费住 "" 补贴租 " 改革举措,青年人才加快聚集,已推出 " 免费住 " 人才公寓 1276 套,入住 1433 人。
统筹党建引领力。贵安新区紧扣 " 强双基 " 要求,以 " 五个一 " 行动为引领,全面建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 16 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学习教育同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完成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
3 年间,从 " 规划图景 " 铺就 " 实景画卷 ",贵安新区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开放平台能级跃升,生态招牌愈发闪亮,城乡融合纵深推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贡献贵安新区力量。
数据来源: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