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 06-12
信用卡大退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这两年流行 " 神卡 " 变 " 废卡 "。

曾几何时,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出入机场贵宾厅,五星酒店随便住,一个月吃吃喝喝就能攒一次飞行里程。那时候,飞客茶馆论坛上整天泡着很多研究各种权益和羊毛的卡迷。

但如今神卡的 " 含金量 " 直线下降。某行‘大山白’从无限贵宾厅缩水到一年 5 次。社媒上 " 信用卡不香了 "、" 高端卡权益缩水 "、" 我的 XX 神卡跌落神坛 " 的吐槽比比皆是。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信用卡们在 " 降本增效 "。

2024 年,信用卡规模萎缩,收入下降、不良飙升的情况在加剧。上市银行中四大行、股份行信用卡交易额(刷卡消费额)几乎全部下降。

全面下降的指标中,唯一上升的是不良率。2024 年信用卡不良率较 2023 年提高了 19 个 bp,是上市银行中唯一没有风险改善的业务。

信用卡何以至此?观点如下:

1、为地产还债。棚改货币化后,为挤上房价造富的 " 末班车 ",刷卡买房大行其道,铸就了信用卡最后一波高增长。但三道红线后,房产资产大幅缩水后,部分用户已无力还款。

2、为出清风险降份额。信用卡不良率高压下,银行像是绑着一只手在打架,很难全力抢份额。同时部分用户资产质量下降,已经很难被授信。银行既无意也很难大规模获客,今年至今已有近 30 家信用卡分中心关停。

3、从支付工具到财富管理。在消费收紧、人口下降、以及 " 花呗们 " 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下,如果信用卡还局限在支付工具,只能抱守残缺。依靠多年积累的高净值客群,强化信用卡与财富管理的联动,探索综合运营是破局之路。

/ 01 /

指标全部下滑

一个信用卡中心员工在小红书上发帖,留言区成了 " 受害者联盟 ",有条留言更是格外扎眼:" 我同学是总行卡中心审批,他说他们部门被优化的就剩他一个干活的了。"

一句话,让信用卡寒冬一览无遗。2024 年信用卡所有规模指标几乎全面下降,除了逾期率。

2024 年,国内存量信用卡数量为 7.27 亿张,较 2023 年减少 4000 万,降幅比之前两年加起来还多。

更棘手的是,信用卡数量的减少开始影响上市银行的业绩。中农工建四大行信用卡交易额(刷卡消费额)首次全部下降,降幅在 0.05%-7.66% 之间。

股份行的表现更不佳,降幅最大的光大银行信用卡交易额降幅 3 成,连招商银行这样的信用卡优等生交易额也下降了 8.23%。

信用卡交易额反映持卡人的实际消费活跃度,延期或分期的交易额会直接转化为未偿还贷款余额,关系着银行变现。

通常信用卡交易额下降,银行的信用卡贷款额(分期或现金贷)也会下降。

不过,四大行是个例外,虽然交易额全部下降,但信用卡贷款额都是上升趋势。对此,农行、建行的解释都是,「支持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四大行因为特殊定位,扮演着国家意志执行者的角色,通过信用卡信贷刺激消费的力度更大。

但抛开四大行的特殊样本,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平均余额下降 3.2%。贷款规模减少后,银行信用卡收入自然减少。

以 " 前信用卡之王 " 广发银行为例。2024 年广发银行出现近 17 年来首次营收净利 " 双降 ",营收 692.37 亿元,同比减少 0.63%,净利润 152.84 亿元,同比减少 4.58%。

细拆来看,占近一半营收的广发信用卡业务是拖累业绩表现的主因。去年广发的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营收为 313.5 亿元,同比下降 16.3%。

在业务规模全面下降的情况下,唯一上升的就是逾期金额了。根据央行数据,2024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 1240 亿元,同比大增 26.32%。

从不良率维度看,虽然上市银行整体风险在下降,但披露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市银行风险仍在上升,2024 年上市银行信用卡平均不良率 2.33%,较 2023 年提高了 19 个 bp。

为什么在银行整体业务有所好转时,信用卡反而进入到了规模骤降、不良抬升的寒冬期?

/ 02 /

为地产还债,为风险让份额

2015 年,很多人认为信用卡已步入衰退期。

那一年,支付宝与银行争业务打的难解难分,后来各方势力纵横交错下,两者达成心照不宣的平衡,支付宝强调 " 小微 ",信用卡也被支付宝盯上,借呗、花呗相继问世。

花呗与信用卡内核相似,支付宝又手握用户、场景实现了交易闭环。这场战争看似没有悬念。2015 年信用数量也如预期般,出现了 7 年来首次下降。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仅经过一年调整期,信用卡再 " 狂飙 "。2015 年 -2021 年,信用卡数量从 4.32 亿张增加到 8 亿张。信用卡贷款额从 3.09 亿增加到 8.62 亿。

信用卡第二春是地产给的。

棚改货币化造就了最后一轮房市,但房贷政策却 " 不合时宜 " 的被收紧。

为挤上房价造富的 " 末班车 ",刷卡买房、积累财富成为 " 阶层跃升路径 "。炒房教父 " 欧神 " 写的《楼市秘籍》中的关键环节是信用卡套现,假流水骗贷。

根据虎嗅报道,保守测算,2017 年仅信用卡套现规模就超万亿元。2017 年 3 月之后,全国新增的短期消费贷款总额中,大约有三成最终辗转流入了楼市。

2020 年 " 三道红线 " 出台,地产与信用卡的狂欢戛然而止。信用卡数量开始掉头下降,逾期金额开始增加,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当房产资产大幅缩水后,很多用户已经无力还款。

时至今日,信用卡还在为地产绑定买单。

通常相比消费贷,信用卡客群资质更高。但被地产大伤后,两者不良率倒挂。2024 年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 2.33%,消费贷不良率 1.48%。

顶着高不良率,银行像是绑着一只手在打架,很难全力抢份额。

按照自媒体虎嗅的报道,2019 年国内有 3.5 亿人有信用卡,到 2024 年底仅多了约 0.3 亿人用卡。同期,全国有信贷记录的人数却大幅增长了 6.6 亿。这意味着新用户几乎被花呗、白条们以及其他借贷产品所瓜分。

竞争不过有场景、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只是原因之一。随着用户资产质量下降,很多用户已经很难被信用卡授信。银行既无意也很难再去大规模获客,今年至今已有近 30 家信用卡分中心关停。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打下沉用户的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这三家头部公司,不考虑用户重合,用户总量已达 6.29 亿。

那之后,信用卡会走向何方呢?

/ 03 /

从支付工具到财富管理

2025 年广发银行发布了广发臻稀钻石卡(臻瑞版)、广发臻瑞世界黑卡、广发臻瑞世界卡等一系列高端信用卡。

与大部分信用卡的区别是,广发银行的本次发布的高端卡与财富管理形成了强联动,信用卡年费、权益福利,与客户的财富管理规模强挂钩。

广发银行对此的解释是,打通零售业务中的信用卡、私银、财富管理等业务。

无独有偶,招行、平安、中信等信用卡强行在财报中透露的危机应对策略,几乎可以统一概括为,收紧信用卡准入门槛,强化信用卡与财富管理的联动,探索信用卡的综合运营。

一言以蔽之,银行信用卡正从支付工具向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工具转型。

这种转型也是产业逻辑使然,参考海外,信用卡的兴衰与经济环境的变迁强相关。

日本信用卡在 " 女高中生与她们的 LV 手袋 " 的攀比消费中迎来黄金时代,并在 1990 年泡沫破灭后出现危机;韩国信用卡在明星李英爱宣传 " 信用卡是时尚生活的象征 " 时步入疯狂,又在 2003 年卡债危机中遇阻。

我国信用卡在 2019 年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前后达到顶点,后在消费收紧、人口下降、以及 " 花呗们 " 的竞争中,逐渐进入退潮阶段。

此时,如果信用卡还局限在支付工具,只能抱守残缺。好在,银行还有一张牌可打,多年积累的优质客群。

2024 年私人银行 AUM(资产管理规模)超万亿的银行共计八家,五大国有行占满了 TOP5,且增速都在 10% 以上;招行千万以上资产的私银客户同比增长 13.61% 至 16.91 万户,过去三年私银业务至少增加了 1400 亿元。

信用卡可以抱紧手中的高净值客户优势,通过财富管理手段最大化客户价值。

这也逐渐成了信用卡的共识,为了抓紧这部分客群,银行们已经从娃娃抓起。例如,招行力推的银联钻石信用卡被誉为亲子权益天花板,境内儿童机票全免,无限卡更可入住全国最贵酒店(没有之一)。

转型道阻且长,信用卡们更大的挑战还没到。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大银行 招商银行 信用卡 破局 房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