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指生成式 AI 先驱 OpenAI,计划将谷歌云添加都其云服务供应商名单中。
这个消息之所以让大家感到意外,主要因为两点:
1)在 OpenAI 还默默无名时就开始提供资助的微软(MSFT.US),在今年 1 月之前一直是 OpenAI 的独家云服务商,如果 OpenAI 真如传闻那样与谷歌云签订了服务协议,就有将微软这位老大哥撇开单干的意思;
2)随着 OpenAI 及其生成式 AI 同行如 Anthropic 的崛起,谷歌(GOOG.US)引以为傲的搜索引擎业务受到了 AI 搜索的严厉挑战,OpenAI 有可能成为谷歌搜索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谷歌却为 OpenAI 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援,以对抗自己的核心业务和 DeepMind AI,这有点值得玩味了。
不过,在商言商,若这项交易能成,对于谷歌云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谷歌搜索业务一直是谷歌主要的收入及利润来源,收入贡献超一半,此外,建立在其搜索业务优势基础上的广告业务和订阅、平台及硬件业务,也是其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但是这些业务比较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当经济下行时,广告商投入降低,将削弱谷歌的收入增长。
为此,谷歌一直培育其他业务以形成新的发展动力,谷歌云可谓其最有潜力的第二大增长曲线。自 2023 年第 1 季起,谷歌云实现扭亏为盈,开始贡献经营溢利。
见下图,谷歌的搜索业务增速已见放缓,但是谷歌云等其他业务的贡献却在增加。
再看下图,过去包括搜索和 YouTube 在内的谷歌服务贡献了谷歌所有的利润,支撑了其他亏损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谷歌云扭亏,谷歌云贡献的利润在增加。
所以,若 OpenAI 加入成为其客户,谷歌云将可直接得益。谷歌云当前的客户包括苹果(AAPL.US)和 Anthropic 等,OpenAI 加入,将进一步巩固谷歌云在面对微软 Azure 和亚马逊(AMZN.US)AWS 竞争时的硬气。
谷歌正全力扩张其原本用于自用的自研芯片 TPU 的外部供应,目前已吸引了苹果和 OpenAI 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和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的使用,若再加上 OpenAI,进一步验证其将自研 AI 技术变现的能力。
不过,出售算力将减少谷歌自身的芯片供应能力,同时也会增强那些原本受限于算力的竞争对手的实力,而据 CNBC 报道,在今年 4 月,谷歌的首席财务官已经透露谷歌的产能或不足以满足其云端客户的需求,如何分配其算力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
事实上,OpenAI 不再单一依赖于微软,或是因为需满足其 AI 运营规模扩大随之而来不断增长的需求,OpenAI 近日估计其截至 6 月的年化收入将突破百亿美元,主要来自 ChatGPT 和 API。此外,OpenAI 将联合软银和甲骨文(ORCL.US)等运营 5,000 亿美元的 " 星际之门 " ,或亟需扩大基础设施供应商名单。
这些合作或突显出 AI 基础建设的复杂性——即使互为竞争对手,仍需要依赖对方满足其特定的运营需求。
AI发展领域亦敌亦友的其他案例
微软向 OpenAI 投资了 130 亿美元,并成为其独家云服务供应商,OpenAI 的 AI 模型被整合到微软的各种商业和消费产品中,例如微软将 OpenAI 的技术应用于 Bing 搜索、Office 办公软件等,借助 OpenAI 的技术提升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但同时微软开发了自己的 AI 聊天机器人 Copilot,并将其集成到 Bing 搜索和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直接与 OpenAI 的产品形成竞争。
亚马逊累计向初创公司 Anthropic 投资超 80 亿美元,为其最大金主,核心诉求是通过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反哺 AWS 云服务:Anthropic 需优先使用亚马逊自研的 Trainium(训练芯片)和 Inferentia(推理芯片),其 Claude 模型的训练和部署需建立在 AWS 基础设施上。
Claude 被集成到 AWS 的 Bedrock 模型平台,成为默认首选模型(性能对标 GPT-4),吸引客户使用 AWS 云服务的同时,带动存储、网络等基础产品的交叉销售上训练和部署其未来的基础模型。
亚马逊推自研千亿参数大模型 Olympus,直接指向 Anthropic 的核心领地,主打 " 低成本高效能 ",依托 AWS 基础设施优化,训练成本比 Claude 显著降低,并在零售、物流等亚马逊内部业务进行测试。亚马逊还让企业用户在 AWS Bedrock 平台上对两款大模型二选一:使用 Anthropic 的 Claude 需支付更高的模型授权费(约为 Olympus 的 1.8 倍)。
谷歌早在亚马逊投资之前,已率先投资 Anthropic 并取得少数权益,谷歌云还与 Anthropic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Anthropic 选择谷歌云作为首选云提供商,谷歌云为 Anthropic 提供 AI 技术所需的算力。
Anthropic 的安全 AI 框架被谷歌吸收到其自研模型 Gemini 2.5 的伦理模块中,而 Gemini 与 Claude 形成竞争。2025 年,谷歌将 TPU 产能的三成留给自研的 Gemini,仅分配 15% 给 Anthropic,导致 Claude 4.0 的训练周期延长大半个月,迫使 Anthropic 启动 " 多云战略 ",在亚马逊 AWS 部署 20 万颗 Trainium 芯片,同时与甲骨文洽谈算力合作,以摆脱谷歌云的依赖,这于 OpenAI 而言,或也是前车之鉴,所以急于摆脱对微软的依赖,增加更多的云支持。
结语
从 OpenAI 与谷歌云的传闻中,我们得以窥见 AI 产业最真实的商业图景:当 OpenAI 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其不得不转向谷歌云——这或既非对旧盟友的背叛,也非对新伙伴的信赖,而是 AI 企业在 " 算力饥饿 " 时代的生存本能,同时也是其谋求独立自主的一项战术博弈。
谷歌将稀缺的 TPU 算力分配给竞争对手,本质或是用短期的 " 养虎为患 " 换取长期的 " 生态破局 " ——其通过与苹果、Anthropic、OpenAI 等客户的合作,进一步争夺在算力市场的话语权。
事实上,类似的 " 竞合悖论 " 在 AI 领域反复上演:亚马逊一边向 Anthropic 注资 80 亿美元,一边用自研 Olympus 模型分流其客户;谷歌吸收 Anthropic 的安全框架优化 Gemini,却又削减其 TPU 配额迫使对方 " 多云求生 "。
但最终,它们都是为了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占据制高点。在算力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资源适配逻辑。当 AI 发展需要百万级 GPU 集群支撑时,没有任何企业能够独自垄断算力和技术生态,唯有在 " 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 " 的动态平衡里,才能推动算力效率与技术创新的螺旋上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