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实验室 06-10
苹果以“液态玻璃”重新定义了 6 大系统的视觉和交互,但这真的好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北京时间 6 月 10 日凌晨 1 点,苹果准时带来今年的 WWDC 发布会环节,发布会还是照例以线上的方式进行,即便在 Apple Park 现场参会也同样是看视频。

这场发布会备受关注,因为在此之前的各路小道消息里,苹果将大幅更新自己的系统这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而最终,传言基本都变成了现实,这场发布会更新的 6 大系统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很多变化更是冠上了 " 迄今为止最大 " 之类的头衔,这也势必将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苹果软硬件的体验。

而首先就是系统命名方式真的改了,去年 6 月苹果发布的是 iOS 18、iPadOS 18、watchOS 11、tvOS 18、macOS Sequoia(macOS 15)和 visionOS 2,这次则直接全部统一成了 "26",这是按照 " 这次发布的系统将主要在明年 2026 年为大家提供服务 " 的考虑来命名的。

这还是一次挺大刀阔斧的变化的,好处也不言而喻,大家的确不需要再去分辨当下这个系统是哪一代了。这是从 " 系统 + 版本 " 改成了 " 系统 + 年份 ",大家要更新一下习惯了。

多说两句:不过 macOS 还是保留了自然元素的命名,新的 macOS 26 被命名为 macOS Tahoe(官方目前的写法是 "macOS Tahoe 26")。Tahoe 是位于内华达山脉的一个著名的淡水湖,风景优美。

其实既然都一起改名了,不如就彻底放弃自然元素这个命名方式呢?它的记忆度和使用率都实在是不高嘛。

Liquid Glass 主导 6 大系统界面与交互的全面更新,但这真的好吗?

相比新的系统命名方式大家普遍接受,这次苹果为 6 大系统更新了视觉,得到的评价就不怎么样了(甚至都不能说两极化),从预热环节开始就大量出现的 " 毛玻璃 " 质感,在最终亮相的系统上以 "Liquid Glass"(液态玻璃)呈现,苹果以此主导了 6 大系统界面与交互的全面更新。

在苹果的描述里,上一次苹果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界面调整还是 2013 年发布的 iOS 7,当时是由 Jony Ive 主导的从拟物设计迈向扁平化,这 " 定义了随后数年的设计语言 "。时隔 12 年,苹果将这次更新的份量和规格等同于了 iOS 7,可见对 Liquid Glass 这套设计的重视程度。

以 iOS 26 来说,在实际界面上体现出的,是过去的窗口面板将以半透明呈现,色彩会根据背部或周围内容而产生变化," 反射和折射周围环境 ",并且通过实时渲染,用户的操作会让面板产生动态响应,从而出现高光等效果。

它也更强调跨设备的一致性,比如 app 的控制栏、浏览器的标签页栏等都从过去的微弧矩形重新设计成了大圆角,苹果表示这 " 更契合现代硬件和 app 窗口 ",同时在浏览时它们都以叠层出现(或者说是悬浮在界面上),用户滑动时它们会自动缩小,确保用户对主体内容保持沉浸感。

这样 " 融合了玻璃的光学质感和流动感 " 的全新设计语言全面应用在了 6 大系统上(在介绍每个系统时也都专门再提了一下设计),它的灵感本身是来自 visionOS 带来的交互感,同时也是基于苹果在芯片等硬件层面和图像技术的强大才得以实现。

相比 12 年前是由 iOS 7 率先开启扁平化,后续更新是一步一步来的,当时苹果的系统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这次苹果的确是首次推出全平台共通的设计,这样对设计美学进行的重塑," 为下一阶段的产品和日常交互体验定下了基调 "。

看看苹果官方是怎么介绍的:

而从用户层面,发布会结束不到半天,话题 #iOS26 丑 # 已经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可见来自网友们的一种集中的声音,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是这套 " 液态玻璃 " 多年前就有一些 Android 皮肤是这样设计的,更早时甚至 Windows Vista 系统都有类似效果(Aero Glass),并不新鲜,也不高级。

从我们的角度,Liquid Glass 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它的效果尤其是交互上的实时渲染等极大程度依靠性能的支持,对于不同的设备——尤其是旧款设备它的兼容性是否足够好,用起来会不会 " 卡 ",这会有待观察。

同时 Liquid Glass 设计本身的一大目的是让用户对内容本身更加专注,但 " 液态玻璃 " 带来了全局的半透明化,一个普通的对话框都会因为底部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的面板效果,这可能恰恰带来了另一种干扰。它似乎时刻都在成为视觉焦点,这和它的出发点可能背道而驰。

在 Liquid Glass 之下,还有一些衍生的界面变化

有 " 液态玻璃 " 这一整体的改变,各系统上关于界面的一些衍生变化似乎关注度就小了一些,但它们将直接关系着我们实际使用的体验。

比如 iOS 26 从锁屏界面开始就有了全新的响应方式,动态桌面也有了更多的玩法。同时它带来了更简洁的相机界面," 照片 " 和 " 视频 " 可以快速切换,轻扫才会出现更多功能,而相册也只体现了 " 图库 " 和 " 精选集 " 两个选项。至于 Safari,现在是全屏铺满网页,地址栏也做了全新设计。

也介绍到 CarPlay 也做了升级(包括现款 CarPlay 和 CarPlay Ultra),界面同样以 Liquid Glass 做了更新,同时增加了多个小组件,方便用户快速获取信息,它的实时活动功能能在车载中控屏上显示航班信息等内容。

watchOS 26 和 tvOS 26 的界面也都完成了更新,前者强调易读,并通过升级预测算法带来了更好用的智能叠放功能,后者则是主界面、控制功能界面、图标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尤其图标部分采用了分层设计和镜面高光,这会在大屏幕下体现出效果。

而 macOS 26 将 Liquid Glass 贯彻在了桌面、程序坞、工具栏等各个环节,现在顶部菜单栏已经完全透明,控制中心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 " 液态玻璃 " 效果和 iOS 26 的一样鲜明。

此外 macOS 26 可以整体更换主题,让用户打造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桌面,而细节上,文件夹的颜色现在可以改了,并且支持加上图片或者 emoji。

各系统间进一步融合,更多新功能都在跨设备提供

这场发布会带来的最可见的内容是 Liquid Glass,而在这背后,其实是各系统间的进一步融合,像是 macOS 26 对文件夹颜色等自定义在 iPadOS 26 上也一样,更多的新功能也都在跨设备提供。

比如 iOS 26 上将 " 电话 " 做了全新的统一布局设计,macOS 26 的连续互通功能则实现了将电话从 iPhone 同步到 Mac 上(另外现在 iPhone 的实时通知也会同步在 Mac 上)。多个具备短信、FaceTime、电话功能的设备都有了 " 实时翻译 " 功能,它基于苹果 AI 并在端侧运行,即便对方不是 iPhone 也可以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功能细节," 电话 "app 现在多了 " 通话筛选 " 和 " 通话保留助理 " 两项新功能,前者会在后台静音来电,或者要求对方回答问题,通过后再通知用户接听,后者是在排队等待客服时系统会识别等待时的音乐,让用户可以先处理别的事情,等客服接听时再提醒用户。

而 " 信息 "app 增加了背景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动态背景或者选择自己的照片,也支持通过苹果 AI 生成图片。要用 emoji 的话,系统也支持了文字和图片合成,或者通过文字描述来生成新的 emoji(这是通过 ChatGPT 来实现的)。

此外 " 信息 "app 还提供了设备端垃圾短信检测功能——这些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场景。

另外跨设备的像 " 游戏 "app 已经全面提供,除了方便获取资讯和下载游戏," 朋友共享 " 功能可以召集队伍,或者让单人游戏也有了竞争性;" 地图 "app 增加了 " 曾去地点 ",它会记录常用路线,各设备的小组件也会在用户出发时即时提供路线时间等支持;而 " 钱包 "app 的车钥匙功能进一步升级,并新增了保时捷、红旗等更多品牌。

还有一个颇有时代代表性的新功能是 " 视觉智能 ",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都能跨 app 搜索(进行截屏操作,底部会显示各种 " 视觉智能 " 功能,要搜索哪个物体只需点一下即可),如果屏幕上是一张演唱会海报,系统会识别海报信息并在日历上加入行程。

也可以通过 iPhone 摄像头对准物体来进行 " 视觉搜索 ",这些都是基于苹果 AI 来实现的(当然用着 Android 国产机的同学们对这些体验应该已经不陌生了)。

AirPods 也做了一点升级:接下来 AirPods 将支持快速录音,并通过语音突显功能得到更清晰的语音质量,同时它将支持 iPhone 和 iPad 上的 " 相机 "app 以及其它兼容的第三方相机 app,长按 AirPods 的耳机柄就能遥控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这对于创作者来说会很实用。

还有一些专属的改变,visionOS 26 和 iPadOS 26 堪称全局更新

还有一些专属某个设备或系统的改变。比如 watchOS 26 这次增加了全新的健身功能 "Workout Buddy",它会实时洞察用户的状态,并通过生成式语音来鼓励用户(目前只有英文版),而新的媒体功能会让 Apple Music 判断运动项目来为用户选择合适的音乐。

watchOS 26 还能判断环境噪音,从而自动调节通知功能是静音或者开音量,并且这次还新增了一个单手翻腕的新手势,用来快速关闭通知。

而 tvOS 26 这边带来的最有趣的专属功能莫过于 " 唱歌 " 了,它基于 Apple Music 的歌词功能(这也是跨平台都有的),并让 iPhone 变成麦克风来实现卡拉 OK 的体验,这也支持多人一起玩。

macOS 26 则强调了更强大的 " 快捷指令 " 功能,同时 " 聚焦 " 功能也完成了一次 " 最重大更新 " ——它的功能更加全局性,甚至正在用的 app 的功能也可以在 " 聚焦 " 上直接调用,它还支持通过短字符和短语快速进行功能调用,它甚至能找到剪切板的历史记录……

相比来说,visionOS 26 和 iPadOS 26 的变化也许是更大的。visionOS 26 有了更多可自定义的小组件,并且会记录摆放在用户空间中的位置,让场景更加的专属于自己。

在 visionOS 26 上可以通过生成式 AI 给照片增加景深效果,而在视频通话等场景下,增强的自影像功能会让用户形象更加自然和细致。

对于专业人群或者企业级用户来说,visionOS 26 新增了对罗技 Muse 的支持,这将帮助用户实现更精确的输入,同时苹果也预告了对索尼 PlayStation VR2 Sense 控制器的支持,这会帮助家庭用户得到更有沉浸感的游戏体验(这也几乎是整场发布会 " 唯二 " 提到的新硬件)。

至于 iPadOS 26,它通过全新的窗口系统几乎重塑了 iPad 的体验,现在 iPad 上的 app 窗口可以调整大小,它们支持拖动,用户可以进行触控,甚至可以通过指针来进行更精准的操作,另外平铺 app 窗口、四根手指向下轻扫显示全部窗口这些也都有了。

同时应用里增加了菜单栏," 预览 " 功能也来到了 iPadOS 26(主要是为了方便用 PDF),iPadOS 26 还支持了后台任务," 文件 "app 下也有了全新的列表视图和自定义选项,甚至可以把文件夹放到程序坞,点的时候以扇形显示文件夹中的内容……

苹果虽然不会提到 iPadOS 更像 macOS,但这些改变的确将大幅提升 iPad 的生产力,苹果也以 "iPadOS 迄今最重磅的发布 " 来形容 iPadOS 26。

关于 AI 体验国内还有悬念,但其它方面会不会把 Android 阵营带到沟里?

按计划,这些新系统将在今年秋天陆续推送,它们将很大程度改变我们对苹果 " 全家桶 " 的体验,其中像是 iPadOS 26 为 iPad 带来的变化,更是绝对能用 " 焕然一新 " 来形容。

当然可以想象,对于 Liquid Glass 带来的这个 " 液态玻璃 " 的界面和交互效果,大家的争议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就像 iOS 7 的设计现在我们看来堪称经典,但在当时刚发布时也同样有不一样的声音。这有时就是个习惯的过程。

同时苹果接下来的持续完善和修补 bug 也很重要,尤其在近几年苹果的系统更新里,设计一直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 bug 层出不穷,修好这个又冒出那个,或许大家期待的是在架构和底层的重塑,而不只是在设计这个维度上,这多少转移了重点。

最后还有两点稍微提一下,一是这次发布会上大量功能和体验都基于苹果 AI(Apple 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而苹果 AI 在国内怎么落地、体验究竟会怎样还有悬念。从苹果在去年 WWDC24 发布会上带来自家 AI 到现在过去一年了,国内还真就卡在这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内应该会看到解决了)。

另一点是……以苹果对于 Android 阵营尤其国产手机品牌阵营的影响来说,小到系统的命名方式、iOS 的相机界面,大到整体的 Liquid Glass 设计,很多环节都极大可能会被模仿(去年备受诟病的 " 相机控制 " 都有一大波跟随者呢),我们可以看看哪些品牌会率先行动。

但就连苹果做这个 " 液态玻璃 " 在很多环节看起来都这么让人头疼,Android 跟随者们会怎么打造呢,真是捏了一把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macos apple 界面 wwdc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