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庆汽车论坛,让中国车市俨然变了天,车圈舆论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以及广度。经此一役," 黑公关 " 不再在小卡拉米的媒体层面上进行定义,千亿级别的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口水战,才是所谓 " 黑公关 " 的起源,蔚来的几千万,比亚迪的几个亿,算得清晰 " 黑公关 " 的账,侧面突显出统计学深不可测的学问。
然而,商战从来无关于 " 黑 ",恰似一部《三国演义》,长城的仗义,吉利的道义,与比亚迪的民族大义,高举的旗帜,从来没有绝对的正义。归根到底,无非是有人看得惯,有人看不惯。
被贴上 " 怨妇 " 标签的魏建军,并非没有看到网络上对自己的抨击,即便如此,魏建军效仿勾践卧薪尝胆,在车圈三国演义上扮演仗义的角色,一再披露汽车产业的内幕,没有指名道姓,多以比喻、暗喻、反问甚至时而夸张的修辞手法,所起到的效果,远高于自家营销的手段。
长城汽车要自证:我们不光只有技术高超!
0 公里二手、车圈恒大等等的说法,惹得网友们一度兴奋,开始对号入座,即使年销 100 万辆、年入 2000 亿,还是和当初的设想的年销 400 万辆、年入 6000 亿相去甚远,魏建军治下的长城汽车高举 " 仗义大旗 ",短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的人心——吉利汽车,便是其中一位。
李书福,固然要先代表吉利站出来,他高举的是 " 道义大旗 "。吉利控股集团公众号,收录了李书福重庆汽车论坛 "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 的视频演讲,一段 " 必须坚持在车道、人道、天道的人间大道上求真务实,不断探索 " 的金句作为开篇,更是以 " 说假话难圆其说,做亏心事天理难容 " 让整个演讲升华,帮助吉利占领舆论的高地。
李书福的是玉,杨学良的是砖," 抛玉引砖 " 更直击人心。杨学良化身 " 大嘴 ",再提常压油箱,痛批李云飞的牌桌论、拉踩论、又蠢又坏论,不顾后果地与魏建军站队,指出 " 汽车行业周知的常压油箱和排放严重不达标的事件,就是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件 ",且振臂高呼:" 要有公开的结论,不能不了了之!"
高举道义的旗帜,如同穿上了防住任何刀枪的铠甲。
既是三国演义的三英战吕布、孙刘抗曹,也是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群起而攻之,这下顾不住是不是好汉了,就是要一个结论,要一个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风向,完全变了。长城、吉利之后,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上台,直言 " 杨学良是自己的‘嘴替’ ",选择与之站队;最近风生水起的朱华荣表示 " 价格混乱的问题有向海外蔓延的趋势 ";徽派造车人尹同跃视频致辞,声称 " 降价是无奈之举 "。
没有指名道姓,但风哪往吹了,很明显。李云飞如同赶赴了一场鸿门宴,在重庆汽车论坛上,承担了所有,表示 " 王传福董事长要求公司任何的传播不要拉踩 ",并呼吁 " 拒绝阴阳、反对拉踩 "。且在次日,李云飞在社交平台上发表长文,回应 " 常压油箱 "、" 车圈恒大 " 两个话题," 浙江某车企 "、" 河北某车企 " 之说出现文中。
即使后来这篇长文不知为何被删,但可以证明的是:比亚迪,也忍不住了!
事实上,一直以来,在传播层面比亚迪的确没有出现拉踩的地方,在媒体试驾会,比亚迪也强调媒体绝不能拉踩评测;另外,在去年的宋 PLUS DM-i、宋 L DM-i 双车上市发布会,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一起盛赞长城哈弗 SUV;更早之前,2023 年 8 月,比亚迪举行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时,摆出多家车企旗下的优秀产品,高呼 "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
高举 " 民族大义 " 的大旗,从来不拉踩中国品牌,誓要打趴合资油车,比亚迪撑起了最难扛的大旗,却在风愈刮愈烈之下,摇摇晃晃。
商战,没有洒热血抛头颅,精神上的折磨有时远胜于肉体上的摧毁。这场商战,从去年的重庆汽车论坛广汽集团原董事长曾庆洪 " 没利润 " 的发言,至今过去了一年,时间淡化论不起作用,没有丁点的降温,反倒是急速升温,从 " 商 " 上升到 " 政 ",或许——要有些结果了。
笔者将这场商战,比作三国演义,并非没有依据。孙刘抗曹,本质上是利益共同体对抗利益侵害体,而在比亚迪这边,一直以来都强调 " 黑公关 ",却忽略了——商战,从来都没有朋友。
实际上,早在 2018 年,新华社等国家媒体曾有报道 " 吉利起诉长城汽车 "。原因则是吉利收集到了可靠的、大量的证据,证明长城损害了自己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构成了对自己的商业诋毁,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随后,长城汽车反将一军,在官号上发布声明称," 长期以来,长城汽车遭遇了持续、大量的恶意攻击和抹黑,由企业通过组织大量的文章及评论来抹黑长城汽车及旗下产品,存在明显有组织、有预谋、目标明确的‘黑公关’迹象 ",并点名吉利汽车。
双方剑拔弩张的嚣张气焰,和现在的站队的情景完全联系不到一起。但细想一下,孙、刘本也是为争地盘打得你死我活,赤壁之战大败曹魏之后,孙、刘没法避免再次干起了仗,就需要明白——永远的 " 在一起 " 是不可能的,永远的 " 黑公关 " 才是存在即合理的。
本是一件小事,最后酿造成大事,谁之过?事件的最后,会怎样?
笔者认为,首先,汽车产业已然超过房地产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如何处理这个事,确实是头疼;第二,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我们弯道超车的资本,随便一个小惩罚,都可能摧毁这个资本;第三,按照长城、吉利的态度,绝不会善罢甘休。
也需要知道的是,2022 年,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品牌遭遇了 " 芯片门 " 事件,虽然最后以赔偿收尾,但因 " 虚假宣传 " 却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本质上没有给到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按照比亚迪李云飞的描述," 浙江某头部车企 2018-2023 年,多款 PHEV 车型也采用常压油箱方案 ",这个事到最后,大概率也会 " 并罚 "。
说到底,任何企业的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不可能只会对、不会错。对了,坚持下去;错了,要改,也要罚,一味追究所谓的 " 黑公关 ",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话说回来,一旦开始了罚,就会罚得不停,何止是眼下的几个事呢?
雷军,也得瑟瑟发抖!
追溯全球百年汽车史,以 " 义 " 字当先作为造车的理念的,实在罕见," 义薄云天 " 从来只会出现在空想与信仰当中。长城的仗义,吉利的道义,与比亚迪的民族大义,三杆大旗,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也是三座大山,压得处在链条上的人和事,直喘不过气。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