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玛此番豪赌印尼,究竟是绝地反击的起点,还是饮鸩止渴的无奈?答案或许将在未来几年的财报中逐渐清晰。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石磊
出品丨鳌头财经
在营收持续下滑、距离 " 百亿俱乐部 " 渐行渐远之际,素有 " 电冰柜大王 " 之称的澳柯玛(600336.SH)正试图通过海外扩张扭转颓势。
近日,澳柯玛宣布将在印度尼西亚投资 3.6 亿元建设年产 50 万台冰箱(柜)的智能制造基地,根据公告,澳柯玛拟在印尼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新建 2 条冷链产品生产线,主要生产家用及商用冷柜产品。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利润总额约 2385 万元,总投资收益率 6.61%,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长达 9.31 年,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自筹。
尽管澳柯玛将此举定义为 " 拓展海外市场、优化产能布局 " 的战略举措,但结合近年业绩来看,这更像是一场 " 输不起 " 的背水一战。曾几何时,青岛孕育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并称家电行业 " 青岛三巨头 "。然而如今,海尔与海信稳居全球行业龙头,澳柯玛的市场声量却日渐式微。
财务数据揭示了澳柯玛的尴尬处境:2022-2024 年,公司营收从 95.67 亿元逐年降至 78.16 亿元,百亿目标渐行渐远。更值得警惕的是,自 2023 年二季度起,除 2024 年一季度短暂回升外,单季度营收持续同比负增长;净利润方面,该公司已连续 4 年负增长,2024 年更陷入亏损泥潭。2024 年财报显示,澳柯玛净利率为 -0.16%,为近 17 年新低。
鳌头财经梳理发现,此次印尼建厂是澳柯玛近年来罕见的重大投资,但市场对其前景却持谨慎态度:一方面,东南亚市场虽潜力巨大,但海尔、美的等头部企业已深耕多年,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与本地化渠道,澳柯玛作为后来者需直面激烈的存量竞争;另一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持续收缩,现金流本就承压,3.6 亿元的重资产投入可能进一步加剧负债压力。
那么,澳柯玛此番豪赌印尼,究竟是绝地反击的起点,还是饮鸩止渴的无奈?答案或许将在未来几年的财报中逐渐清晰。
01
夹缝中求生存
上世纪 90 年代,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并称为青岛 " 五朵金花 "。作为其中一员,澳柯玛成立于 1987 年,以冰柜制造起家,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的品牌口号家喻户晓,成为一代消费者的集体记忆。
然而,这家创建近四十年的老牌制造企业,如今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自 2000 年上市以来,澳柯玛的年度营收始终未能突破百亿元大关,与海尔智家近 3000 亿元、海信家电超 900 亿元的年营收规模相比,差距悬殊,难以望其项背。
作为国内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家电企业之一,澳柯玛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78.16 亿元,同比下滑 15.99%,这已是其连续两年收入滑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录得 -4852.54 万元,同比增速跌至 -186.56%,这是继 2008 年以来澳柯玛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尤为严峻的是,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指标,也从 2023 年的 0.17 亿元直接恶化至 -0.76 亿元,经营压力显著加剧。
对于业绩全面滑坡的原因,澳柯玛在财报中坦言,公司各主要产品线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作为营收支柱的制冷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8.32%,生活电器下滑 6.24%,空调业务更是骤降 24.37%,洗衣机品类也减少 10.07%。值得注意的是,占营收比重最大的制冷电器不仅销量萎缩,其毛利率也同比收窄 1.93 个百分点。
作为制冷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澳柯玛在其主力产品的销售上遭遇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回顾其近年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一些显著变化:2022 年,澳柯玛制冷电器实现了 52.83 亿元的营收,然而这一数字在 2023 年降至 49.43 亿元,较前一年减少了 3.4 亿元。到了 2024 年,其制冷电器的营收规模进一步下降至 45.32 亿元。
从销量上看,2022 年澳柯玛制冷电器的生产量为 339.93 万台,销售量达到了 363.31 万台;而至 2024 年,该类产品的生产量降至 315.66 万台,销售量也减少到 299.66 万台。
销量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库存压力攀升,这一变化在财务报表中尤为显著:公司存货规模从 2022 年的 12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5.41 亿元,增幅超 28%;同期制冷电器库存量从 49.71 万台升至 58.53 万台,库存积压趋势加剧。
澳柯玛在年报 " 市场竞争风险 " 章节中指出,公司所处行业市场化、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特别是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呈现出提升态势,业内头部企业充分利用品牌、渠道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同时,随着国内市场饱和,库存压力加大,市场可能会出现非理性价格竞争风险,从而对行业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除外部环境压力外,企业内部战略转型滞后或是更深层挑战。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当海尔通过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海信以显示技术革新抢占高端赛道时,澳柯玛却陷入战略转型迟滞,过度依赖传统冷柜业务,在智能家居、高端家电等新赛道布局明显滞后,产品创新迭代速度落后于竞争对手。
财报显示,澳柯玛 2021 年至 2024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2.19 亿元、2.14 亿元、2.4 亿元、2.32 亿元。相比同业竞争对手,海尔智家仅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便达到 32.93 亿元。
02
3.6 亿远征印尼
在国内家电行业深陷存量竞争的红海市场、业绩增长承压的当下,澳柯玛急需重新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想象力。
毕竟财务数据印证了海外市场对澳柯玛的重要性:2024 年,该公司出口营收达 23.15 亿元,同比增长 7.67%,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 29.6%;相比之下,国内营收 52.75 亿元,同比下滑 16.35%。从盈利质量看,虽然出口业务 9.98% 的毛利率仍低于国内市场的 15.55%,但毛利率同比提升 0.88 个百分点,而国内毛利率则下滑 0.45 个百分点。
由此,常年酷热的印度尼西亚,正成为这家老牌家电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澳柯玛在公告中称,印度尼西亚为东盟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是公司在东南亚最大的商用产品存量市场。现阶段以在国内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出口模式,已很难满足印尼市场发展需求,在印尼本土化生产运营,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能出海,将是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新支点。
为此,澳柯玛拟投资 3.6 亿元在印尼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规划年产 50 万台冰箱(柜)。该项目将由澳柯玛直接、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澳柯玛进出口有限公司、澳柯玛(印尼)电器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约 1000 万元,在印尼设立全资子公司澳柯玛(印尼)工业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肯德尔工业园区内。建设内容包括购买土地并新建主厂房、辅房、配套厂房等,项目将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先建冷柜(含展示柜)生产线及配套设备设施和模具,总建设期为 14 个月;第二期建设冰箱生产线及配套设备设施和模具,计划于 2027 年底前开工建设,2028 年投产。产品矩阵将全面覆盖家用及商用制冷领域。
然而,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然十分激烈。行业巨头们早已在此深耕多年:长虹自 1998 年进入印尼市场,至今已有 27 年,长虹印尼工厂位于印尼万丹省唐格朗市,早在 2000 年就开始建厂,目前主要生产电视和空调产品;美的 2007 年便在越南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而近年,泰国成为美的在东南亚加码投资的主要国家,并实现 " 研产销 " 一体化。
白电巨头海尔智家更是在东南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024 年其东南亚营收达 66.33 亿元,同比增长 14.75%。根据其年报披露,供应链方面,公司继续升级本地化能力以夯实竞争力,泰国启动空调产品新工厂建设,越南南部的 AQUA 基地实现了冰箱和洗衣机的智能化制造;印尼冰箱工厂对前工序进行升级,压力机连线项目顺利完工,提高了成本竞争力,同时也对空调的生产线进行了提效改造,产能对比同期提高了 30%。
显然," 姗姗来迟 " 的澳柯玛想要在东南亚分一杯羹,或许并不容易。
------- The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