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70 Ti 是 2 月份发布的一款中高端性能显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则是影驰最新发布的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显卡评测。
星曜是影驰近几代主推系列,并且涉及显卡、水冷散热器、散热风扇、内存、SSD 等产品线。在 RTX 50 系显卡中,星曜系列再次迎来了升级,不仅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玩法也有更多花样。
本代 RTX 5070 Ti 首发便给到了 16GB 显存,并且 RTX 50 系有 DLSS 4 的加持,4K 分辨率下的 3A 游戏依然无足为惧。除了游戏,16GB 显存同样可应用于 AI 或内容创作领域。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 RTX 50 系中,星曜系列显卡的 " 新妆容 "。
1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概览
外包装上,醒目的印有星曜系列新的 IP 形象——月亮女神 LUNA。画面整体有些仰视的角度,LUNA 手持利刃俯瞰众生,颇有一些神圣感。左下侧则是 "LUNA" 的英文字样。
本次我们测试的为白色版星曜,而黑色版的新 IP 为黑夜女神 NOX,大家也可关注下。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包装内除了常规的显卡支架,还附赠了标准的可替换背板、LUNA 专属 Mylar 贴、显卡快速安装指南、清灰布、8pin*3 转 16pin 白色转接线、灯光同步线。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整体尺寸为 335×140×56mm(不含挡板),厚度约为 2.5 槽。显卡正面导流罩采用圆弧形外壳,表面采用细雾面处理,摸起来质地细腻。
散热方面,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整体采用磁星 MAX 散热模组,主动散热采用全新霜环扇叶,环形链结构的三折大扇叶,由 11 叶改为 7 叶,实现同噪音下风压提升 15%;同转速下噪音降低 5%,风压提升 10%,并提升扇叶的整体强度。风扇中央采用了全新的镭射 logo 贴,不同角度会映射出不同纹理。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最出色的除了新的外观设计,当属灯效。新的星曜显卡正面导流罩与尾端形成弧形穹顶 ARGB 灯效。
同时显卡侧面的千层星曜 logo 灯仍然得以保留,正面、侧面、尾部共同形成了三面环抱式灯效。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背板融入了镜面元素,上机后可以映射出主机内其他配件的 RGB 灯效,或者摆上一些手办周边,也能形成倒影效果。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附赠了一个可替换背板,安装起来也非常简单。
在显卡背部共有 10 颗螺丝,全部拧下即可,并且螺丝表面没有保修的纸封,不影响保修,大家可放心替换。
除了可替换背板,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最大的亮点在于首创的一体式磁吸上盖,无需拆卸任何螺丝,只需用力将上盖平行掰开即可。日常起盖清灰更轻松,后续如果影驰官方推出定制外壳,更换起来也更轻松。
打开上盖后首先可以看到全白化散热模组,散热器和外壳颜色的高度统一,造型更美观。
另外饱和式的鳍片结构设计,尽可能的提升了散热模组鳍片面积。大面积铜底,配合 4 根 8mm+3 根 6mm 镀镍热管,通过回流焊接工艺和饱和式鳍片结构设计,带来超规格散热器组件。
在 RTX 50 系中,星曜全系使用了霍尼韦尔 PTM7950 相变硅脂片,拥有领先的导热效能和长效稳定性,配合磁星散热系统易清洁特性,确保显卡散热效能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高效。
在视频输出接口上,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采用了 HDMI 2.1b*1 + DP2.1b*3 的四接口设计。
其中 DP 2.1b 接口为 UHBR20 规格,可达 80Gbps 带宽,最高支持 8K ( 7680x4320 ) @165Hz(DSC);4K ( 3840x2160 ) @480Hz(DSC)。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达到 80Gbps 带宽需要 DP80LL 认证的线材。
本次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 TDP 官方给出的为 300W(MAX 350W),搭载单 16pin(12+4)辅助供电,建议电源为 750W 及以上。
2 测试平台简介
首先介绍一下测试平台,为了保障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显卡的性能发挥,我们的平台也再次进行了全面更新。
处理器选择了 AMD R7 9800X3D。内存为 32GB DDR5 6400MHz,系统版本为 24H2。
首先看一下 GPU-Z 的参数,RTX 5070 Ti 16GB 采用 GB203 核心,与 RTX 5080 相同;采用 TSMC 4nm 定制工艺,芯片面积 378mm2。
显卡拥有 8960 个 CUDA 核心,Boost 频率达到 2527MHz,相比标频 2452MHz 提升较大。采用 16GB GDDR7 显存,位宽为 256bit,显存带宽达到了 896 GB/s,光栅单元和纹理单元为 96/280。
3 理论性能测试
下面先进行的是用来衡量显卡 DX11 理论性能的 3DMARKFS 套装:FS,FSE,FSU 三者分别对应显卡在 1080P、2K、4K 的理论性能,取显卡分数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在针对显卡 DX11 性能的 3DMARK FS 套装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提升对比 RTX 5080,和 RTX 4070 Ti,在三档分辨率中相较 RTX 4070 Ti 提升分别为,30%/38%/40%,综合提升约为 36%。而相比 RTX 5080 的差距为 6%/8%/12%,综合约为 9%。
而在针对 DX12 环境下的 Time Spy 和 Time Spy Extreme 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提升分别为:TS 提升 27%;TSE 提升 27%,综合提升约为 27%。相比 RTX 5080 的差距为 12%/15%,综合约为 13%。
PortRoyal 是 3DMARK 中专门针对光追性能的测试项,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提升约为 41%;相比 RTX 5080 的差距为 12%。
综合来看,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理论性能相较 RTX 4070 Ti 的提升约为 35%。
而与 RTX 5080 的差距约为 12%,从性能对比不难发现,这张 RTX 5070 Ti 的定位依然是 4K 分辨率。
Speed Way 这项测试结合了实时光线追踪和传统渲染技术来测量显卡性能。场景含有光线追踪反射、实时全局光照、网格着色器、体积照明、粒子和后处理效果。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对比 RTX 4070 Ti,提升为 41%;与 RTX 5080 的差距为 15%。从 Speed Way 中不难看出,新架构在次世代 3A 游戏中,面对光照、粒子等后处理效果,提升会非常大。
在 DLSS 的理论测试中,有着较大变化,共分为两种模型。DLSS 2 及 DLSS 3 采用上一代的 CNN 模型,而最新的多帧生成,则采用了 Transformer 模型,并且多帧生成可调节生成帧的数量。
从测试结果来看,DLSS 4 2X 基本可以看作是 DLSS 3 的帧生成,而相比上一代 DLSS 3,DLSS 4 4X 模式下,2K 分辨率下帧数提升在 68% 左右;4K 为 76%,而在 8K 提升非常大,在 84% 左右。
而 8K 分辨率,70 级显卡凭借 DLSS 4 的多帧生成也可以达到 138 帧的成绩。
4DLSS 4 性能测试
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 125 款游戏 & 软件,支持 DLSS 4。我们耳熟能详大部分 3A 大作都已支持 DLSS 4,可享受到更高的帧率与更低的延迟。
《黑神话:悟空》
在 DLSS 4 的测试中,首先来看刚刚加入 DLSS 4 的《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玩家心中的年度最佳,虽然 DLSS 4 姗姗来迟,但通过实测显示,帧数提升非常大,如果想重温一遍当个风景党,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添加的 DLSS 4 尚没有集成到 benchmark 中,我们的测试将模仿 benchmark 场景中的镜头移动,场景测试帧数相对较高,但比对 benchmark 的跑分差值不大。
开启 DLSS 4 后,帧数相较原生画质成倍增长,尤其在 4K 分辨率下,提升达到 255%。
不过 4K 分辨率下的实际体验,延迟相对较高,对于有完美躲闪判定的《黑神话:悟空》来说,会感觉不太 " 跟手 ",建议选择 2K 分辨率体验电竞级的超高帧率。
在《毁灭战士:黑暗时代》游戏中,同样引入了光线追踪。不过它作为游戏中常规调节选项,如果玩家使用默认预设,光追反射、全局光照等,基本处于时刻开启的状态。
《毁灭战士:黑暗时代》作为一款 " 爽游 ",对配置要求相当高,在所有特效均为【超级噩梦】下,如不开启 DLSS 4 多帧生成,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4K 分辨率仅有 60 帧。但开启 DLSS 4 4X 多帧生成之后,一举达到了 222 帧,提升达到 270% 以上,堪称暴力。且实际的游戏体验,并没有感到画面延迟。
《赛博朋克 2077》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所有测试为保证缩放比例固定,我们均选择在 DLSS 质量模式下进行。
传统 DLSS 2 的测试中,使用 CNN 模型 DLSS,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4K 分辨率下,光追超级画质也仅有 55 帧,而在光追超速模式下为 33 帧,尚无法达到流畅运行的成绩。
DLSS 4 的测试为 Transformer 模型 4X 帧生成模式,在 4K 超级画质 / 光追超级 / 光追加速中,相较 DLSS 2 的测试提升分别为 170%/193%/230%。
除了帧数上的提升,DLSS 4 对于画质表现如何,下面我们来看看实机截图对比。
可以看到在采用 Transformer 模型的 DLSS 4 中,物体表面的纹理细节更清晰。即便是没有模型面覆盖的锈迹,DLSS 4 依然能精准还原。
同理,墙上的裂纹在 DLSS 4 中有更明显的痕迹。并且整体画面相较于 DLSS 3,更通透明亮。大家也可下载 4K 图片自行比对。
《燕云十六声》是网易开发的一款国产武侠大作,目前最新版本已经支持 DLSS 4。开启后,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4K 分辨率下,均有不错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燕云十六声》在选择 4K 分辨率后会出现与 2K 分辨率帧数相同的情况。这是因为如果使用 27 英寸显示器,Windows 默认 4K 分辨率会开启 150% 界面放大。对于这款游戏就会产生与 2K 分辨率相同的渲染效果。
所以要实际体验 4K 分辨率效果,需将缩放调节至 100%。
《漫威争锋》
《漫威争锋》是近期大火的 FPS+MOBA 类网游,目前已经在游戏中集成了 DLSS 4,可直接开启,下面来看看帧数上的变化。
在 DLSS 4 4X 多帧生成中,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4K 分辨率原生画质已经达到了 278 帧的成绩,在超级性能模式中,更是突破显示器极限达到 383 帧。
在画面对比中,DLSS 4 4X 的四档画质也很难看出区别,角色的头发、衣服,远处的建筑涂绘,基本都和原生画质分毫不差。
《霍格沃兹之遗》
本次新增了《霍格沃兹之遗》的帧数测试,该游戏所有 DLSS 相关测试均在 " 质量 " 模式下进行。首先来看无光追最高画质,4K 分辨率下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DLSS 4 4X 下可达到 294 帧的成绩。
而在开启光线追踪后,《霍格沃兹之遗》对性能要求激增,不过有 DLSS 4 的加持,4K 分辨率的最高帧数依然能达到 232 帧。
打开光追后,虽然对于配置要求激增,但同样画面表现有着明显区别,其中最明显的则是水体,能够明显看出随着深度不同,水体颜色的变化。
另外光线重建则能够修复一些画面的细节表现,比如图中圈出的部位,开启光线重建后,建筑的光影层次更分明。
《心灵杀手 2》
《心灵杀手 2》是被誉为次世代最强画面的游戏,对于配置需求极高,但同时画面表现堪称完美。不过在不开启光追,默认最高画质下,对配置的要求还比较亲和,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DLSS 4 4X 多帧生成的加持下,可以达到 211 帧的成绩。
而开启光追后,虽然仍有多帧生成的加持,但 4K 分辨率最高也仅有 88 帧。下面来看看开启光追后的画面有何区别。
《心灵杀手 2》整体画面较为昏暗,但光影氛围刻画非常到位。在开启光追后,阴影的表现更清晰,更符合真实的物理表现,同时水体与《霍格沃兹之遗》相同,均能够表现出水潭的深浅,相比原生画质,游戏的代入感更强
5 常规游戏性能测试
除了支持 DLSS 4 的游戏,我们同样测试了一些主流的 3A 大作和支持 DLSS 3 的游戏,为更多玩家提供参考方向。
近来同样大火的《三角洲行动》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4K 分辨率下,开启 DLSS 3 后质量模式可达到 162 帧的电竞级帧率。不过 FPS 网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帧数,如周围玩家、环境复杂程度、网络等等,所以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地平线 5》也是显卡测试的常驻游戏,其凭借出色的优化,在原生效果下即可跑出优秀的成绩。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DLSS 3 4K 分辨率下再创新高,提升将近一倍的成绩。
在《无主之地 3》中,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相比 RTX 4070 Ti 的提升分别为:1080p 提升 23%;2K 提升 32%;4K 提升 39%,综合提升 31%。
在光栅化游戏,或者说传统 3A 游戏对比中,《无主之地 3》比较能概括 RTX 5070 Ti 与 RTX 4070 Ti 的光栅化性能的综合差距。
6 专业软件测试
本代 RTX 5070 Ti 同样拥有 16GB 的显存,而且新架构对于内容创作软件同样有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际效果。
V-Ray
在 V-Ray 测试中,选择 GPU RTX 测试,此测试主要针对显卡的 RTX 光线追踪性能,分数为 8132,相比 RTX 4070 Ti(平均 5548)提升 47% 左右。
UL Procyon
在 AI 生图测试中,分别测试了 StableDiffusion 1.5 的 FP16 运算和 INT8 运算。生成速度分别为 1.6s 与 0.7s。可以看到 INT8(固定精度)与 FP16 的优势在于计算的数据量相对小,计算速度可以更快,并且能通过减少计算和内存带宽需求来提高能耗。
而在相对复杂的 StableDiffusion XL 生图中,由于模型更大所需时间也更长,单张图片的生成速度为 11.4s 左右。
下面的测试项目为 AI 大预言模型,不同测试对应不同平台和对应模型,我们分开介绍。
微软旗下的 PHI 3.5 虽然参数规模较小,但其功能极为丰富,同时支持多帧图像理解、图像总结、视频内容总结等,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影像、视觉计算等领域。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测试分数为 4803,平均速度为 197.03 token/s 。
Mistral 7B 是由 Mistral AI 团队开发的 73 亿参数大模型,特点是开源,且性能优异。并且通过分组查询注意力(GQA)机制实现加速推理。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测试分数为 4888,平均速度为 157.41 token/s 。
最后一项分为 Llama 3.1 和 Llama 2 两款模型,它们是由 Meta 发布的非常经典的早期大语言模型,在 DeepSeek 和 ChatGPT O4 出现之前,Llama 3.1 是全球范围内参数规模最大的大语言模型。
测试中 Llama 3.1 为 8B 模型,而 Llama 2 为 13B 模型,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的得分分别为 4228 与 4561,平均速度为 130.63 token/s 与 74.7 token/s。
7 功耗及温度测试
功耗测试中,我们选择 FurMark2 软件进行拷机测试,采用 GPUZ 检测信息。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 30 分钟左右的烤机测试中 GPU 温度为 67 ℃;显存温度为 62 ℃。另外可以看到在 TDP 100% 的满载情况下,整卡功耗为 300W。
并且可以看到 300W 的功耗中,其中 PCIE 提供了 7W,16pin 辅助供电提供了 293W。
8 显卡也能模组化!
本次影驰 RTX 50 的星曜系列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创新,不仅仅在外观造型方面。其中导流罩的磁吸快拆设计,也给人新的启发。原来显卡也能模组化、客制化?
而且在 RTX 50 系显卡中,星曜全系标配镜面背板,也给颜值整机带来了新的思路。既然星曜总讲 " 千层镜面 " 设计,那么背板的镜面不仅仅局限于显卡自身,更能在机箱内 " 映射万物 ",打造极致光影美学。
性能方面,RTX 5070 Ti 相比 RTX 4070 Ti 综合提升约为 30%;有光追的游戏可达 40% 左右,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相比标频显卡综合性能再提升 5% 左右。而如果再逢 DLSS 4 的多帧生成,则可成倍增长。
除了游戏方面,在内容创作或 AI 领域,16GB 显存也能够兼容且更加从容的应对专业软件以及各种大模型。可以说这张 RTX 5070 Ti 16GB 显卡不仅是 3A 游戏玩家的最佳拍档,同样能够担当生产力工具的角色。
目前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 LUNA OC 在各大官方店铺均有售卖,想体验 DLSS 4 爆炸性能 3A 游戏玩家,不妨关注一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