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笔记侠 PPE 书院 Author 老贾


责编 | 贾宁 排版 | 拾零
第 9247 篇深度好文:5872 字 | 15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你是不是总感觉,这世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的 " 不确定 "?市场、技术、环境、国际形势,说变就变。
但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想明白两个字:" 常 " 与 " 变 "。
" 常 ",就是那些老道理、硬功夫,是任凭风吹浪打都不该变的本质。比如,组织要做好,产品要做好,这就是企业的 " 常态 "。
" 变 ",则是面对新情况时的创新、进化与突破。它要求我们灵活转身,甚至提前看到变化,主动应变。
这两者看起来挺矛盾,其实是企业的一体两面:常中有变,变中有常。真正的智慧,在于 " 没事时想着有事 ",提前预防,才能扛住意外的风暴;" 有事时当没事 ",保持镇定,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
要说谁非常好地应对了改革开放到今天的 " 常与变 ",除了任正非等人,就不得不提一个人:" 玻璃大王 " 曹德旺。他说:" 你只有找到确定的本心与必须遵循的准则后,你才能在日常的发展中从容地应对每一件事。"
他的 " 常 ",是四十年如一日,战略定力、组织定力、产品定力、领导者定力,化为一件事就是盯着 " 一片玻璃 " 死磕。当年房地产、金融大赚特赚,他从没动过心,坚守阵地。
他的 " 变 ",是敏锐地看到全球化的趋势,敢为人先地去美国建厂。当贸易战打起来别人焦头烂额时,他的工厂已在美国站稳脚跟,从容化解了关税危机。也敏锐地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和数智化的机会。
现在国际国内形势特别复杂,在常与变之间,我们怎样在经营中找准重点?又能如何笃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下。
一、始终坚守的 " 常 ":练好内功
1. 组织能力:不靠个人英雄主义,要靠团队
曹德旺在正式辞去福耀玻璃董事长职务时,再次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 要依靠团队,要消灭个人英雄主义,任何成功没有团队是根本做不出来的。"这句话,是他用一生实践总结出的组织智慧。
曹德旺的交班过程本身就是组织能力建设的典范。他没有搞突然袭击,而是精心设计了一个 " 三步走 " 的接力赛:
第一步,先把总裁调整到位(女婿叶舒从副总经理升任为总经理);第二步,把董事长交给儿子曹晖;第三步,等曹晖完全胜任后,自己连名誉董事长也彻底放手。
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确保了权力平稳过渡,避免了因创始人突然离开而引发的震荡。
福耀玻璃在 1995 年就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中国最早引入该制度的企业之一。曹德旺注重制度建设。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用制度而非个人权威来管理企业。

曹德旺的这次交接不只是传位给儿子,更是把 " 人说了算 " 改成 " 制度说了算 "。
福耀的公告里说,在换管理层时,加了 3 位外部独立董事,2 个是行业专家,1 个是财务权威,家族在董事会的占比从 30% 降到 15%。而且早就建了 " 职业经理人备选库 ",从全球找了三个最懂玻璃的人帮曹晖。
当有人问他如何保证福耀在他离开后依然健康发展时,他回答:" 在我离开世界之前,要把我所有挣的钱还给社会。"这种从 " 企业家的企业 " 到 " 企业的企业家 " 的转变,正是一个组织完全成熟的标志。
2. 战略定力:心无旁骛,专注主航道
1993 年,中国迎来第一波房地产热潮,无数人劝曹德旺进军楼市,他的回答斩钉截铁:" 我这个人,只会做玻璃。看不懂的钱,我不赚。"
30 年后,那些在楼市中翻云覆雨的 " 跨界英雄 " 大多消失不见,而福耀玻璃却装进了全球每三辆汽车中的一辆。
2008 年金融危机时,考验再次来临。某城市政府近乎白送千亩黄金地块,希望福耀开发商业地产 " 救市 "。团队里不少人眼睛都亮了,认为这是 " 白捡的钱 "。

但曹德旺力排众议:" 今天他能半卖半送,明天政策一变就能收回去。福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玻璃!不是去当地主、玩资本!"
曹德旺为何会有这种雷打不动的定力?因为他知道大海虽大,鱼虽多,但他只钓自己的 " 带鱼 "。只有专注主业,才能做强做久。
他常说:" 福耀要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1984 年,当他发现国内汽车玻璃市场被外国人垄断,一块进口玻璃卖到几千元时,就暗下决心:" 中国人必须造出自己的汽车玻璃!"
这份实业报国专心主业的韧劲,让他拒绝了所有赚快钱的机会,四十年如一日地专注汽车玻璃的研发制造。
3. 领导力:以人为本,尊重共赢
曹德旺的领导力理念,可以概括为 " 敬天爱人 " 四个字。在他看来,做企业必须对国家、对行业、对规则、对规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这种敬畏,体现在他经营企业的方方面面。他常说:" 我如果犯规,会死得很惨。所以我看见谁都怕,做事很谨慎,我把自己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这种 " 怕 ",可不是胆小,而是对规则的敬畏。
曹德旺的办公室挂着一幅曾国藩的对联:" 敬胜怠,义胜欲 ",他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 人要通过勤勉去战胜懈怠,走光明大道战胜邪欲 "。
在对待员工和合作伙伴方面,曹德旺始终秉持 " 义利相济 " 的原则。对外,与供应商平等互利,不靠压榨获取利润。

对内,他不仅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笔记侠注:据公开数据调研,福耀玻璃集团的平均工资超过 1 万元,普遍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真诚地关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在福耀,他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推动精细管理,让员工在与企业共同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更为难得的是,曹德旺对自己的财富有清醒的认识。他在考虑福耀的传承时,研究了国际上著名创一代企业家的选择,如卡耐基、福特、斯坦福等例子。
他说:" 向社会交接,把自己的企业变成社会的一个组织,这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成熟的表现。因此,我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也是时代的产物。"
4. 产品力: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曹德旺有个 " 四品 " 理论:" 从人品、产品、品位跟品质,这是我对品牌的认识。"
第一品是人品,他解释说:" 品牌第一是人品,人品是三个口,三口是三人成众,三个口就是众口,你去做让他们来评判叫人品,人品是这样做出来的。"
第二品是产品,他说这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定位:" 你准备投资,投资什么,什么决定未来你去投资这个产品呢,你这个产品的服务对象是谁…… "
第三品是品位,这和品牌形象有关,他说:" 员工也是我们的客户,怎么样留住员工?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个人发展愿景,价值观和文化。"
第四品是品质,他认为:" 产品质量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就是质量稳定。"
这些话可不是说说而已,是曹德旺和福耀 40 多年持续坚守的 " 日常 "。
1992 年,福耀为上海大众配套生产桑塔纳轿车玻璃。这是福耀进军高端配套市场的关键一战。

第一批产品下线后,质检部门发现有三片玻璃存在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小气泡。当时的质检经理认为问题不大,不影响安全使用,建议特批放行。
" 客户不会注意到这么小的瑕疵," 经理解释道," 如果整批报废,损失会很大。"
曹德旺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他拿起那三片玻璃,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车间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等着老板的决定。
几分钟后,曹德旺毫不犹豫地将这三片价值数千元的玻璃砸碎。
" 客户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 他在自传里回忆当时的决定,"今天放过一个小问题,明天就会出现更多问题。"
他随后召集全体员工现场开会,强调:"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玻璃,99% 的合格率意味着 100% 的不合格。"
你看,这种对品质的极致投入,让福耀玻璃的光学性能、强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远超行业标准。当竞争对手还在为降低成本而绞尽脑汁时,福耀已经用无可挑剔的质量赢得了全球顶级客户的信任。

为了降低 0.1% 的玻璃反光率,避免驾驶员夜间眩目,研发团队可以废寝忘食地测试 278 种不同的涂层配方;为了让一片挡风玻璃在更薄的同时强度不减,他们不惜报废价值上千万的试验原片。
曹德旺曾动情地说:" 这片玻璃,任何人都要用得放心,用得开心!" 这句朴实的话,说出了他对产品品质这个 " 常 " 不变的执着。
二、因时因势的 " 变 ":主动应变
" 常 " 是压舱石,确保不偏航、不沉没,是 " 变 " 的基础。
曹德旺不仅懂得 " 守常 ",更有主动求变,甚至未变先变的魄力。
他曾说:" 贤者预变则变,智者见变则变。"意思是,贤者预期到会产生变化,他就开始变了;聪明的人看见变了,就跟着变。他显然致力于做那个 " 预变 " 的贤者。
1. 风险防范意识:在晴天时修屋顶
曹德旺先生曾 2 次预测过经济危机。
2006 年,他看到小微企业倒了不少,预感要出危机。当年 12 月就给全体员工发了危机警告,还出了四条措施:在建工程赶紧收尾,不搞扩张投资;清理应收账款;准备关掉效益差的企业;全员培训,搞精细管理。
2008 年大家都在为奥运会高兴,觉得经济形势特别好,曹德旺却做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决定:关掉 4 条建筑级浮法生产线。

当时集团财务建议增发股票,他坚决反对:" 直觉告诉我,奥运会结束后中国股市将下滑,上证指数在今年会破 2000 点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增发,无异于自杀。"
管理层虽然不理解,但他坚持要做。后来证明他完全对了。就靠这种细致观察和冷静判断,福耀每次危机都不光能挺过来,还能变更强。
还有件有趣的小事:2007 年 8 月,福耀有一个厂发生大火,曹德旺立即驱车前往现场,集团副总裁和工人们在现场急得团团转,却无能为力,面对刚刚赶到的曹德旺更是羞愧难当,说恨不得跳入大火与工厂同归于尽。
曹德旺却不慌张,得知工人都已经撤出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难过,建厂时就意识到有这个风险,为了规避它,我已经买了财产保险!
其实,曹德旺习惯把公司的各种东西都买保险,甚至应收账款也拿去保险,这样就将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身上。这同样也是一种风险意识的体现。
2. 投资技术意识:敢为技术花大钱
在曹德旺的经营哲学里," 常 " 的是对汽车玻璃主业的专注," 变 " 的则是融入这片玻璃的技术与工艺。
他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是工具。传统产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主动提升自我。我拿这些技术去降低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而不是脱离主业去‘做工具 '。"

这里再讲个小故事:
福耀玻璃于 1987 年成立。成立当年 11 月,他去芬兰泰姆格拉斯的工厂参观。走到实验室时,对方销售经理指着一台设备说:" 这台 HTBS,很厉害,不用模具就能生产边窗玻璃。"
" 多少钱?" 曹德旺下意识问。
"190 万美元。"
" 太贵了,买不起。" 他当场摇头。
可回到福州后,那台设备的影子一直在他脑子里打转,他总能想象出 " 每 40 秒流出一片玻璃,转眼变成几百块钱 " 的画面。
后来,曹德旺想了很多办法筹钱,又经过几轮谈判后,他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花 108 万美元买下了这台设备。
结果呢?这台设备在 1989 年 4 月投产,仅用 6 个月就收回全部投资。
现在汽车行业都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福耀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持续投资实用技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升级路。
比如,他们开发的智能调光玻璃,能让天窗在透明与不透明间随心切换;憎水玻璃,利用特殊涂层让雨水在玻璃表面无法停留,极大提升雨天行车安全;抬头显示玻璃,让驾驶信息直接投射在驾驶员正前方,避免低头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两年福耀推出的轻量化超薄玻璃、加热隔热镀膜玻璃、AR-HUD 玻璃,还有带 5G 天线的玻璃,其实就是把新技术嵌到传统玻璃里,做出了更值钱的产品。
到今年上半年,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已经占了福耀营收的 50.7%,比去年同期涨了 4.8%。
这些创新,每一样都精准地解决了用户的一个痛点,或满足了车企的一个需求。
3. 前瞻布局意识:要看到藏在 " 果 " 里的 " 因 "
2013 年,曹德旺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其大胆,甚至有些 " 逆势 " 的决定:赴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建厂。
消息一出,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美国人工成本高、工会强势、文化隔阂深,在许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场 " 逆风局 ",很难有胜算。
但曹德旺力排众议,因为他算的不是单一的人工成本账,而是一本全局账:美国的能源成本、税收优惠远低于国内,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巨额补贴,综合成本甚至可能低于国内。
更重要的是,直接在美国生产,能彻底规避关税壁垒,并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出海的过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他买下的是一座荒废了十年的老厂房,锈迹斑斑。当地工人对玻璃制造工艺一无所知,他便从国内派驻了 200 名技术骨干,进行全方位的 " 传帮带 "。

最棘手的是应对美国工会的挑战,他们组织罢工、阻挠,企图阻止福耀的扩张。面对工会的步步紧逼,曹德旺展现出他强硬而智慧的一面,他沉着应对,甚至提出:" 先掌握技术,再谈罢工!"
最终,美国工人发现,福耀的自动化生产线高度先进,他们根本无法独立操作,罢工以失败告终。
时间最终证明了他的远见。2016 年,福耀美国工厂投产,年产 450 万套汽车玻璃,满足了美国市场四分之一的需求。
当 2018 年贸易战打响,许多中国出口企业因高额关税焦头烂额时,福耀却因在美国本土的生产而从容淡定。如今,福耀玻璃在美国、欧洲的前装玻璃原始设备制造市场的份额已分别超过 43%、20%,稳坐龙头位置。
曹老说:" 任何事有因就有果;看到了因,也就知道了果。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看到那些藏在各种果中的因。" 正因为他能从细节里看出趋势,所以能及时调整战略。
结语
在这个变化飞快的商业世界里,曹老这种 " 守常 " 和 " 求变 " 的辩证法,其背后的逻辑是我们需要的:先练内功,再图求变。
这种 " 守住根本、灵活应变 " 的平衡,就是《孙子兵法》里说的 " 以正合,以奇胜 ",也是福耀能跨过一个又一个周期、越做越强的关键。
看到这里,咱们不妨问问自己:我手里的企业,哪些是必须攥紧的 " 根本 ",哪些是可以大胆变的 " 机会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毕竟我们想明白这事儿,才能哪怕外面浪潮再大,也不会跑错方向,更不会错过真正的机遇。
曹德旺这位 " 玻璃大王 ",从来没有谢幕。他留下的经营智慧,才刚开个头。对福耀来说,是新一代接棒的新开始;对咱们中国企业界来说,更是一份能传下去的 " 经营心法 "。
对了,11 月 7-8 日【笔记侠 · 曹德旺心法营】将在福州开启。这不仅是一次与传奇企业家的面对面交流,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 " 变与不变 " 的重要一课。
更重要的是,年届八十已经半退休的曹老,以后可能很难再如此公开地、全面地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生一次,不容错失的机会。
立即扫码报名,与曹德旺一起,悟透明之道、做坚实企业、成美好事业。

参考资料:
1.《对话曹德旺——透明的玻璃,透明的福耀》,经济日报
2.《把钱花在哪里,才是对的?》,笔记侠
3.《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传承与创新皆缘起本心自律》,中华工商时报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