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交出了一份 " 黯淡 " 三季报。
近日,原安徽首富陈先保旗下的 " 瓜子大王 " 洽洽食品(002557.SZ),交出了一份 " 黯淡 " 三季报。
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洽洽食品录得营收 45.01 亿元,同比下降 5.38%;取得归母净利润 1.68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6.26 亿元锐减了 73.17%。此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遭遇腰斩,由去年同期的 12.35 亿元减少至 5.81 亿元。
雷达财经注意到,洽洽食品三季度业绩下滑,或与公司成本高企以及传统经销渠道收入下降有关。
由于葵花籽和核心坚果原料成本上升,洽洽食品的营业成本持续提高: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高达 35.14 亿元,已达同期营收的 78.07%。上半年,公司经销渠道收入同比下降 18.47% 至 19.73 亿元。
恰恰食品的业绩下滑,也拖累了公司创始人陈先保的财富表现。曾在 2012 年以 30 亿元财富问鼎安徽首富的陈先保,2025 年未能登上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
三季报核心指标全面承压,净利润断崖式下跌
10 月 23 日晚间,坚果炒货龙头企业洽洽食品披露三季报,公司经营数据呈现全面下滑的态势。
从营收端来看,洽洽食品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 17.49 亿元,同比下降 5.91%;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录得营收 45.01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47.58 亿元减少了 5.38%。
而洽洽食品在盈利端的表现则更为刺眼。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 7935.99 万元,同比下滑 72.58%;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68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6.26 亿元大幅缩水 73.17%

据东吴证券测算,2025 年第三季度,洽洽食品的毛利率为 24.52%,相比二季度上升了 3.1 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的 33.1% 的毛利率相比,减少 8.6 个百分点;单季净利率更是由去年同期的 15.6% 暴跌至 4.6%,减少了 11 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金流的恶化成为洽洽食品的另一个风险点。
今年前三季度,洽洽瓜子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 2024 年同期的 12.35 亿元,锐减 52.95% 至 5.81 亿元。对此,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下降主要因购买商品与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
鉴于其三季度业绩表现,东吴证券在 10 月 23 日的研报中,下调了对洽洽食品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5-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此前的 6.0/10.5/11.2 亿元下降至 4.5/8.9/10.4 亿元。
业绩不佳背后:成本高企,经销收入下滑
雷达财经梳理洽洽食品的过往财报发现,原料成本飙升已然成为其盈利下滑的核心推手。
洽洽食品 8 月 21 日披露的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成本为 21.93 亿元,同比上涨了 5.70%。

洽洽食品在半年报中指出,公司营业成本上涨主要由葵花籽和核心坚果原料成本上升所致。
2024 年 9 月下旬,内蒙区域葵花籽在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霉变率上涨,致使符合公司质量标准的原料产量减少,成本上升;此外,公司巴旦木受供需关系影响、腰果受行业周期性及天气因素影响,采购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
而原料成本高企则直接导致了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作为占总营收比重达 64.39% 的支柱业务,葵花子 2025 年上半年录得营收 17.72 亿元,同比下降 4.45%,毛利率同比下降 7.67% 至 20.93%。

此外,公司坚果类产品营收同比下降 6.98% 至 6.14 亿元,毛利率降至 14.7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3.95%。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成本为 13.2 亿元,相比二季度的 9.28 亿元上升 42.24%。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食品还面临着经销渠道的危机。
2025 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国内经销商客户由去年同期的 1362 个减少至 1306 个;国外经销商客户由 108 个减少至 100 个。
据新 · 黄河报道,多地经销商曾反映,洽洽食品通过强制压货转移库存压力,致使渠道价格体系混乱,经销商信心受挫。
上述半年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经销和其他渠道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24.20 亿元下降至 19.73 亿元,降幅达 18.47%,营收占比则进一步由 2024 年同期的 83.5% 下滑至 71.67%。
为应对传统经销渠道收入的下滑,洽洽食品近年来正积极布局以电商销售为主的线上新兴渠道。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电商业务收入为 4.51 亿元,仅占公司营收总比重的 16.38%,远小于经销模式占比。
此外,电商业务的毛利率低于经销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为寻求突破,洽洽食品于 2025 年 7 月推出五大新品,包括山野系列瓜子、每日坚果全坚果系列、魔芋千层肚、脆脆熊鲜切薯条、瓜子仁冰淇淋,从口味和健康度上都有创新升级,但尚未形成规模化销量支撑业绩。
在三季报发布的同时,洽洽食品还公告了一则重大投资计划——其全资子公司创味来与公司控股股东合肥华泰集团拟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坤泽投资。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创味来出资 1.6 亿元,出资占比 40%;公司控股股东合肥华泰集团出资 2.4 亿元,出资占比 60%。
该投资公司将聚焦休闲食品产业链投资,在提升公司资金的财务收益的同时,与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战略共赢。
科长下海创业,卖瓜子一度成为安徽首富
洽洽食品的发展轨迹,与创始人陈先保的创业历程深度绑定。这位曾登顶安徽首富的企业家,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构建起自己的食品商业版图,并积累起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公开资料显示,陈先保,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2 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并被分配到了安徽省商业厅管辖的糖烟酒公司,先后担任副科长、技术开发部主任、科长等职。
1993 年,陈先保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浪潮,毅然辞去公职,选择下海经商。起初,他从门槛较低的冰棒生意切入,凭借一款 " 双截棍 " 造型,五颜六色的棒棒冰迅速打开市场。
但随着冷饮市场竞争加剧,陈先保考虑转型。
在 1998 年的一次调研中,陈先保发现安徽老百姓都喜欢嗑瓜子,他敏锐嗅到休闲食品领域的商机,果断进军瓜子行业。
陈先保注意到,当时的瓜子均为炒制,存在着不够入味儿,吃多了脏手,容易上火等痛点。
对此,技术出身的陈先保创新性的提出 " 改炒为煮 ",利用工艺变革解决了传统炒制瓜子的痛点。同时,在当时以塑料包装为主的瓜子市场,他还独创了牛皮纸包装,并通过放置以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文化卡片,实现了 " 红海突围 "。
2000 年,陈先保力排众议,花费 400 万元在央视一台打广告,从而使洽洽瓜子在国内 " 一炮而红 ",当年销售额突破 1 亿元,2001 年则暴增至 4 亿元。
2001 年 8 月,陈先保成立了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2008 年,公司更名为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年销售额首次突破 20 亿元,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 " 瓜子大王 "。
2011 年 3 月,陈先保带领洽洽食品在深交所顺利上市,正式成为国内 " 坚果炒货第一股 "。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陈先保在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君台厚酱酒业有限公司、洽洽食品等 7 家存续或迁出企业中担任高管。

凭借洽洽食品的优异业绩,陈先保曾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12 年,他曾凭借 30 亿元身家问鼎安徽首富。
2024 年,陈先保又凭借 75 亿元身家位列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第 446 名。不过在 2025 年,陈先保跌出榜单。

在洽洽食品三季报遭遇 " 寒冬 " 的情况下,昔日安徽首富陈先保的 " 瓜子王国 " 将走向何方?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