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昨天
从长江之美与湖北之变,看“何以中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湖北拥江伴水,26 座城市枕江而兴,1062 公里的长江径流,绘就了 " 千湖之省 " 的灵秀长卷。

10 月 27 日,"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汉启动。启动仪式上,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 " 文化长江 "" 开放长江 "" 生态长江 " 和 " 长江新时代 " 等内容进行主题分享,用长江之美与湖北之变的生动实践,深刻回答 " 何以中国 " 的时代之问。

"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启动。(李辉 摄)

讲好文物里的长江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从长江边发掘的文物里,我们看见更多真实的历史。

在 "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与大家分享云梦睡虎地秦简背后的故事——公元前 278 年,秦国攻破楚国郢都。秦楚战争的前线正是今天的云梦,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 " 喜 " 就生活在那个年代。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与大家分享云梦睡虎地秦简背后的故事。(李辉 摄)

" ‘喜’不在云梦长大,是从陕西迁徙而来。" 他说,云梦郑家湖墓地的考古发掘显示,多数墓主来自关中及其周邻地区。这说明,秦朝一统天下前,民族融合正快速进行。秦楚之后,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最终同北方文化融合,成为水平更高、范围更广的汉文化。

简牍越千年。只有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保护好、整理好、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才能让它们焕发新的光彩。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截至目前,荆州博物馆已出版战国秦汉简牍研究专著《楚系简帛文字编》等 10 余部,发表《湖北荆州王家嘴 M798 出土战国楚简诗经概述》等简牍学研究论文数百篇,长江边的传奇故事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荆州楚简之最。(李辉 摄)

大江大河包容万象

万里长江,包容万象,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22 岁的颜渊来自埃及,曾在 "2024 年中南五省高校博物馆讲解比赛 " 中获二等奖。

"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在长江边生活了 2 年的颜渊说," 中国和古埃及一样有数千年的文明史,长江和尼罗河一样都以宽广的胸怀孕育了辉煌的文明。" 他说,长江给湖北带来的开放性,让人倍感亲切。

在这里,他很自然地适应、共情,成为家住长江边的一员," 期待未来能为两条大河的对话作贡献。"

来自塞内加尔的郭飞龙是一名历史学博士,他非常喜欢武汉的 " 里份 ",那是武汉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活动启动仪式上,郭飞龙说," 里份是我了解武汉、了解湖北的钥匙。"

俄罗斯姑娘艾思嘉,课余时很喜欢逛街、旅行、打卡。一身汉服的她,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演绎得既灵动又自然。

活动启动仪式上,她说,在武汉不仅感受到深厚的中国文化,还体会到 " 文化是活的 ",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生活在这里,感受到文化像江河一样奔涌不息。" 艾思嘉说。

3 名外国嘉宾分享家住长江边的故事。(李辉 摄)

守护长江边的生态涅槃

美丽长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万物家园。

杨涛是一名在石首麋鹿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工作 14 年的生态工作者。在 "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他告诉大家,30 多年前,湖北只有 64 头麋鹿。

在石首麋鹿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工作 14 年的杨涛讲述保护区的美丽蜕变史。(李辉 摄)

杨涛讲述,多年来,保护区不断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协调推进以麋鹿保护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修复。如今,保护区繁衍扩散的麋鹿已有 4500 多头,是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

" 长江大保护,永远在路上。" 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先锋与大家分享水中的守护故事。

他说,十年禁渔以来,长江里监测到的鱼类物种数、珍稀鱼类物种数均明显增加,不少渔民由捕鱼转向护鱼。以江豚为例,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江豚数量已超过百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先锋与大家分享水中的守护故事。(李辉 摄)

和麋鹿、江豚一样,金丝猴也是湖北人的 " 宝贝 "。

"2013 年,我第一次去神农架林区寻访金丝猴,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负责人杨岚曾多次参与报道保护金丝猴的故事。

活动启动仪式上,她说,过去十年里,神农架林区为金丝猴请来 " 高科技守护神 ",给森林精准 " 扫描 ",给每一只金丝猴办理 " 身份证 ",科学管理,精准守护。现在,神农架林区的金丝猴数量已增长至 1618 只。" 每一只跳跃的金丝猴,每一片新生的绿叶,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杨岚说。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负责人杨岚讲述金丝猴保护之旅。(李辉 摄)

共同见证新时代湖北之变

大江奔涌,赋予湖北无限创新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湖北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在加快建成支点中奋勇争先。

曾经看起来像科幻场景的脑机接口,已在湖北成为现实。

" 何以中国 · 家住长江边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忠纯讲述,脑机接口就是 " 读脑 + 写脑 ",让大脑的想法能被机器执行,让机器的信号能被大脑感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忠纯介绍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李辉 摄)

依瑞德集团副总裁孙聪长期从事无创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技术研发,他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获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并在全球首创经颅磁刺激机器人系统,有力推动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活动启动仪式上,孙聪表示,他对脑机接口产业在湖北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技术上,湖北已有多年布局和积淀,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 孙聪说,他相信,在未来全球脑机的浪潮中,湖北一定可以将技术长板转化为产业优势。

依瑞德集团副总裁孙聪展示脑机接口。(李辉 摄)

10 月 28 日至 30 日,多家媒体将前往武汉、荆州、宜昌等地联合采访,以镜头为笔、以网络为媒,捕捉江豚跃浪的生态之美、记录时代创新的奋进之声、探寻荆风楚韵的文化根脉、解读 " 家住长江边 " 的当代实践,让更多人透过长江读懂湖北、读懂中国。

来源:极目客户端

相关标签

战国 湖北 博物馆 荆州 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