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  昨天
奥斯卡影帝小李子,这次不灵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这一次,他饰演的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在理想废墟中挣扎的普通父亲。这位父亲的困境,是无数理想主义者的缩影,他曾活在 " 革命必胜 " 的执念里,可十六年的逃亡让他明白,比起空洞的口号,女儿的笑脸、安稳的日子,才是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大约在 30 年前,国际著名的影星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小李子),因为饰演《泰坦尼克号》,而错过了跟导演保罗 · 托马斯 · 安德森的电影《不羁夜》的合作,后来小李子说起自己的遗憾,里面总有这样一件可能不为人知的事情。

时隔多年,从 " 小鲜肉 " 到影帝的莱昂纳多终于如愿以偿,与安德森一起带来了电影《一战再战》,对于这部 " 强强联手 " 的作品,首先惊喜的当然是影迷。然而,当这部备受大家期待的电影,于 10 月 17 日在中国上映后,却意外地坐上了 " 叫好不叫座 " 的冷板凳。

电影上映海报,保罗 · 托马斯 · 安德森,在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身后执导拍摄。(图 /《一战再战》)

观众抱着观看《飓风营救》式爽片电影的期待走进影院,看到的却是一部碎片化叙事、冗长的文艺片,以及一个颠覆性的莱昂纳多,大家看到的不是像《荒野猎人》里那个踏上奥德赛之旅的英雄,而是一个不修边幅、大腹便便的 " 不完美父亲 "。影片尽管在豆瓣上从开分 8.1,又升到了 8.2,收获的好评如潮。但这一次,小李子的票房号召力,情况可能真的不太乐观了。

时隔多年的联手,把小李子都熬不 " 帅 " 了

安德森,这位以 " 挖掘历史幽灵 " 著称的导演,始终像一位寓言建筑师,在《血色将至》《大师》等作品里,剖析美国社会的肌理与人性的褶皱,他的镜头里从没有简单的善恶,只有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 " 人 "。

这一次,两人的联手终于打破时间的阻隔,而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始于一个略带 " 任性 " 的初衷。

尽管剧本的灵感来自托马斯 · 品钦的小说《葡萄园》,但安德森曾在采访中直言,拍《一战再战》的念头,最早源于他 " 想拍一场激烈的追车戏 "。这个从 " 形式 " 出发的创作起点,最终生长出一个关于理想、家庭与救赎的厚重故事,恰如莱昂纳多对角色的期待:" 我很喜欢这个人物的背景——前异议分子,后来为了照顾女儿,努力过上正常生活,直到危机再度浮现。"

不太 " 帅 " 的小李子。(图 /《一战再战》)

对影迷们而言,这场合作更像一场 " 双向奔赴 ",大家可能都很期待看到安德森的叙事魔法如何重塑莱昂纳多,也很好奇这位早已摆脱 " 偶像标签 " 的演员,能为安德森的镜头注入怎样的烟火气。然而电影给出的答案,远比期待更颠覆,不是英雄史诗,也没有华丽特效,只有一个满身缺点的父亲,在理想的废墟上,笨拙地守护着女儿的生活。

提起莱昂纳多的表演,观众总会想起他为角色 " 较真 " 的狠劲。比如《荒野猎人》里生吃野牛肝、《华尔街之狼》里癫狂的肢体语言,而这一次,他的 " 牺牲 " 也不可谓不彻底。在电影中,他那增肥十余斤后凸起的肚腩、黏腻打结的须发、包浆的邋遢衬衫,连眼神都透着一种理想幻灭后的迟滞。当这样的 " 小李子 " 出现在银幕上,观众第一时间甚至会忘记他是那个曾靠《泰坦尼克号》惊艳全球的 " 杰克 ",只记得他是鲍勃,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失败者。

鲍勃曾是 " 法式 75" 组织里的 " 炸弹狂人 ",跟着恋人帕菲迪亚夜袭禁闭营、放走被拘禁的非法移民,那时的他眼里有光,以为能凭一腔热血改变世界;可十六年后,他成了躲在小树林木屋里的逃亡者,连看到女儿薇拉的课表,都要对着历史老师调侃一句:" 但愿你们教的是正经历史 "。这些对主流秩序的质疑,是他仅存的 " 革命余温 ",却又透着几分无奈的自嘲。

鲍勃一直想不起来 " 你那里现在几点钟 " 下一句的暗号,让银幕外的观众又好笑又着急。(图 /《一战再战》)

影片中有一段滑稽且更具讽刺意味的场景,就是当他试图重新联系旧组织时,连 " 现在是几点钟 " 的接头暗号都记不全,对着电话那头标榜 " 独立空间被骚扰 "、办事效率低下的接头人破口大骂。那句没说出口的答案 " 时间并不存在,但它依然控制着我们 ",与其说是记忆的缺失,不如说是他对旧革命理念的彻底失望。那些曾让他热血沸腾的口号,终究抵不过每天躲躲藏藏的生活,抵不过女儿出门前对他说的一声 "I Love you.father!"。

莱昂纳多精准地抓住了鲍勃的 " 矛盾 ", 他是一个不纯粹的革命者,比起 " 改变世界 ",他更贪恋宿醉后的松弛、偷跑去听小众乐队演出;他是一个被抛弃的丈夫,帕菲迪亚被捕后逃跑消失,留下他独自背负养育女儿的责任;他更是一个 " 不称职 " 的父亲,在女儿眼里像个孩子,却会在美军追杀时,满世界去找女儿的踪迹,想第一时间去保护她。

正如莱昂纳多自己所说:" 大家可能会期待这个主角会靠过去的‘本事’拯救世界,但他其实连跟女儿沟通都费劲。" 可正是这份 " 费劲 ",让鲍勃成了银幕上最真实的父亲。

从 " 改变世界 " 到 " 拯救女儿 "

很多观众在看《一战再战》开头的时候,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细碎的情节铺垫、复杂的时代背景、不明所以的武装冲突,让人捉摸不透。但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就像一幅被折叠的画卷,层层展开后才见全貌。

安德森将故事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把他总结为 " 革命的余晖 "," 法式 75" 组织营救非法移民的行动,镜头里满是热血与冲动,却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伏笔。帕菲迪亚的背叛、组织的瓦解,都藏在这场 " 胜利 " 的阴影里;第二部分是 " 逃亡的日常 ",十六年后的鲍勃与女儿薇拉躲在木屋里,日子过得小心翼翼,但这份平静像一层薄冰,随时可能被打破;第三部分是 " 绝境的追逐 ",美军的追杀,让父女俩失联后,被迫踏上逃亡路,鲍勃不仅要躲避追杀,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女儿。

薇拉的扮演者,演员蔡斯 · 英菲尼迪。(图 /《一战再战》)

对于很多习惯了好莱坞电影叙事节奏的观众而言,这样的剧情难免有些 " 拖沓 ",而这恰恰是安德森的用心。

他当然不会把故事拍成简单的 " 复仇爽片 ",而是将美国左翼运动、美墨边境的移民困境、" 种族清除 " 组织的残忍,都揉进了父女俩的情感线里。比如斯蒂文 · 洛克乔上校这个角色,他费劲心机想加入由各个国家安全部门首脑组成的 " 圣诞冒险者俱乐部 "。这个标榜 " 管住危险分子,让世界更安全 ",却崇拜圣 · 尼古拉斯、歧视墨西哥印欧混血人的组织,本身就是对美国精英阶层的辛辣讽刺。

而当斯蒂文被查出曾与帕菲迪亚有染,也被悄悄列入 " 清理名单 " 时,安德森用一句话点破了真相:" 所谓的‘正义’,不过是权力者的游戏。" 但这部电影的核心,绝对不是政治批判。安德森在采访中说:" 这里唯一重要的是情感,情感来自家庭的故事,来自我们如何爱与恨。"

当薇拉得知母亲是叛徒、自己的生父竟是追杀他们的斯蒂文时,她没有崩溃,而是坚定地选择了鲍勃——那个虽然邋遢、笨拙,却用十六年时光守护她的 " 父亲 "。那一刻,所有的政治冲突、身份纠葛都退到了身后,只剩下最朴素的情感:谁真心爱我,我就跟谁走。

剧照师在片场拍下的 " 父女俩 "。(图 /《一战再战》)

影片最后,薇拉收到了母亲帕菲迪亚迟来的信:" 你过得开心吗?你会和我们一样想改变世界吗?" 从这两句话里,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愧疚,也是对她自己过去的反思。年轻的时候以为 " 改变世界 " 是终极目标,结果却弄丢了最该守护的人。

理想主义者的困境与光亮

其实看完整部片,再去看《一战再战》的片名,就会明白里面藏着双重含义。鲍勃们在政治浪潮中的 " 一战再战 ",也是每个普通人在生活里的 " 一战再战 "。鲍勃的困境,是无数理想主义者的缩影,他曾活在 " 革命必胜 " 的执念里,可十六年的逃亡让他明白,比起空洞的口号,女儿的笑脸、安稳的日子,才是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鲍勃与空手道大师(本尼西奥 · 德尔 · 托罗饰 ) 。(图 /《一战再战》)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像两把钥匙,打开了鲍勃的内心世界。

一个是他在被发现前,窝在沙发里看《阿尔及尔之战》。这部讲述 " 民族解放阵线 " 对抗法国殖民者的电影,是他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另一个是他在寻找女儿的路上,求助于一位收容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空手道大师,两人在分别那一刹那,喊着 " 革命必胜 "。大师对革命者的尊敬、对移民的善意,让鲍勃明白了:" 理想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靠炸弹改变不了世界,但靠善意可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鲍勃在躲避追捕时,从十几米高的屋顶顺着树杈掉下来的那个镜头(非替身),他来不及管身上的疼痛,而是立刻连滚带爬地朝着镜头,朝着观众的方向走来。看到这,我感觉没有什么 " 英雄时刻 " 比那个时候更有力量。它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跌倒,会狼狈,却依然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样子。

莱昂纳多说,这部电影 " 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 ","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 ,我们或许都曾有过 " 改变世界 " 的理想,可最终都要面对现实的琐碎与无奈;我们或许都曾抱怨生活的不公,可依然会为了家人、为了热爱的事物,咬牙坚持。就像鲍勃,他不再是 " 炸弹狂人 ",却成了女儿眼里最可靠的父亲;他不再相信 " 革命能改变一切 ",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身边的人。

左为缇雅娜 · 泰勒扮演的 " 法式 75" 组织成员的帕菲迪亚,同时也是薇拉的母亲。(图 /《一战再战》)

《一战再战》之所以 " 叫好不叫座 ",或许是因为它没有给观众想要的 " 爽感 ",没有英雄拯救世界,没有大圆满的结局,只有一个不完美的父亲,在破碎的世界里努力活着。可正是这份 " 不完美 ",让电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信走出影院后,当我们想起鲍勃从屋顶跌落后爬起的身影,想起薇拉最后跑向鲍勃时的坚定,想起那句 " 时间并不存在,但它依然控制着我们 " 的暗号,或许会明白,这部电影,是拍给每个在生活里 " 一战再战 " 的普通人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李子 安德森 一战 莱昂纳多 托马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