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究社 16小时前
AI创造的“烂梗合成兽”,真能拿来赚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或许你已经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里,刷到过这些长相毫无逻辑的奇珍异兽:

穿着蓝色耐克鞋的三脚鲨鱼,成了《致富经》节目里为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出自 B 站 UP 主 @咪克菌

长在巨型香蕉里的猴子怪和带着宇航员头盔的长颈鹿,变身成热血漫 MV 的主角;

出自 Youtuber@Sallo

又或者是头顶尖尖的鱼头怪人,踩着朋友圈小广告的同款钢钉大脚,化身为新一代克系网红。

出自 B 站 UP 主 @诡仙人在此

在中文互联网,通常把它们叫做 " 外国山海经 " 或 "AI 山海经 ";而在海外,这些东西都被贴上了 " 脑腐 "(Brain Rot)的标签。

2024 年," 脑腐 " 成为了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

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贬义,释义是 " 过度沉迷社交媒体的低质量信息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 刷手机刷魔怔了 "。

但这并不影响爱好者们继续沉迷其中,倒不如说 " 脑腐 " 这个标签的诞生,让他们更容易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这类内容了。

实际上 " 脑腐 " 所蔓延的并不止是视频领域。

"Ai 山海经 " 的相关形象早已被做成各种小玩具,在网购平台上销量惊人。

把 " 脑腐 " 这个词输入到 Steam 里,则立马能蹦出几十个游戏。

这些游戏的标题大多带有 " 脑腐 " 关键字,游戏里都会出现相关的烂梗合成兽,一些是原创,一些则是引用互联网上已经比较受欢迎的那些,但总之一眼就能看出其形象是用 AI 生成的。至于玩法,则各不相同。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这样的游戏,除了借此赚些钱之外,是否还图些别的什么?

我们采访到了其中一位开发者 Mat í as,他来自智利,原本是一名 3D 建模师,创造出了目前最成功的 " 脑腐 " 题材游戏。

1

Mat í as 的游戏叫做《THE LAST TRAIN: Baquedano》(以下称为 " 末班列车 ")。

这是一款还原了 PS2 风格的第一人称心理恐怖游戏。玩家要扮演一名在地铁上不小心睡着的打工仔,从一个完全陌生的终点站醒来后,搜寻线索躲避 " 追逐你的神秘存在 " 并逃出生天——不用猜也知道,这个神秘存在正是 AI 山海经里的合成兽。

只看数据的话,《末班列车》在 Steam 上收获了 89% 的好评率和几千份的销量——这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在 Steam 上甚至算不上掀起浪花,但实际上,它已经是 Steam 上最成功的脑腐主题游戏之一。

《末班列车》在口碑和销量上都断层领先于 99% 的脑腐主题游戏,即使把范围继续扩大到 itch.io 和任天堂 eshop 也依然如此。大部分 AI 山海经的游戏要么没几条评论,要么好评率只有 60% 上下,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粗制滥造,和 " 蹭个热度就跑 " 的本质。

Mat í as 告诉我,《末班列车》最初源自他在一次 Game Jam 上的原型作品。玩家们喜欢那款雏形,他索性就把它扩展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发布之前,他完全没想到游戏能赢得这么多人的支持。

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这款游戏上也只是做到了 " 还不错 " 的程度。这款游戏的脱颖而出,的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同行的衬托。

AI 山海经游戏的滥竽充数现状,其实和脑腐梗本身的传播如出一辙。

在拥有可见的形象前,脑腐文化的流行就伴随着大量亚文化、脏话和屎尿屁元素而诞生。它的本质就是魔性素材的堆砌和拼凑,像 " 脑白金 " 广告一样,利用魔性的重复来吸引注意力,并留下印象。

直到第一个 AI 山海经形象诞生也依然如此。2025 年 1 月,一条穿着三只耐克鞋的鲨鱼图片作为第一只 " 神兽 " 出现时,紧跟着这个形象的就是一大段涉及到宗教侮辱的意大利语脏话输出。

"tralalelo tralala"(读作:塔拉勒罗塔拉拉)

就在你读文章的此时此刻,就正有大量的 AI 神兽在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随便投喂给 AI 几个词,就能得到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神兽,夹带自己想放的私货,或是具象化一个自以为独一无二的点子。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到底算不算创作,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看着这些不可名状之物在自己的推动下诞生,就是其乐无穷。

Mat í as 则说他之所以决定做这么个游戏,就并不是因为这个梗有多火,而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个梗背后的人们。

画在课本上

Mat í as 最初认识的 AI 山海经角色也是这条鲨鱼,但他最爱的角色却是 " 通哥 " ——也是《末班列车》里追逐主角的那个神秘存在。

游戏中的通哥

通哥的 " 学名 " 叫做 "TungTungTungSahur"(读作通通通 · 撒胡尔),是一个手持木棍的木棍人。

这个名字是木棍敲打的拟声词和印尼语里 " 斋饭 " 的结合,本身并没有太多意义,但足够魔性拗口——这也是大多数 AI 山海经的命名准则,可以没意义,但一定要足够洗脑和魔音绕梁。

光是在这个名字上,AI 山海经的爱好者就为通哥赋予了不少设定。比如在打人时,通哥会不自觉地一直发出 " 通通通 " 的声音;它的学名虽然是 " 通通通 · 撒胡尔 ",但你念名字时念出的 "Tung" 越多,它打人就越疼。

随着更多拗口神兽的诞生,网友们的玩法也层出不穷。比如看图片叫出神兽的拗口名字," 找出下列神兽名字中的拼写错误 ",或者对着一堆神兽进行宿敌配对连线。他们就像做高考题一样,以更熟悉神兽为荣,甚至还会举办相关比赛。

除此之外,神兽粉丝们还会像追星一样,不计成本地为每只神兽画图、做动画;在几乎所有评论区里,还都能看到人们煞有介事地讨论着神兽们的战斗力和玩法,就像真的存在一个叫做《AI 山海经》的游戏一样。

出自 B 站 @诡仙人在此

Mat í as 最开始接触到这些 AI 形象和拗口名字时,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 " 这都是纯粹的胡说八道,愚蠢的角色和愚蠢的名字 " ——这说得完全没错,因为事实上,AI 山海经的受众确实存在着大量 15 岁以下的青少年,这些玩法有不少都是他们在百无聊赖的日常中胡诌出来的产物。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 AI 山海经的流行玩法都和试卷题那么像。

这张国内用户的手绘二创下,还能看到若隐若现的英语课文

在看清 AI 山海经从日常中寻找挖掘乐子的本质后,Mat í as 才决定以它为主题做个游戏。因为他想做的《末班列车》也是个扎根在日常的游戏,同样实在向枯燥生活索取超越平淡的感受,不过他想挖掘的是日常的恐怖感。

这款游戏全名中的 "Baquedano",指的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重要地标巴克达诺广场,也是一个地铁大站——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地的 " 人民广场站 "。

现实中的巴克达诺广场站

游戏中的地铁场景之所以从这里取材,就因为它是当地人最常去的地方之一,代表了他们最常做的事。这也是《末班列车》和 2023 年的爆款游戏《8 号出口》类似的地方,它们都试图把恐怖感构建在寻常之上。

游戏中的地铁站

Mat í as 将其形容为 " 将当地的城市体验、流行文化和简单极致组合到一起,唤起拉丁美洲集体想象力的心理恐怖游戏 "。

尽管他描述得相当高大上,但其实就因为这个地点能让更多智利人想起坐地铁出门的日常,而日常夹缝中诞生的东西才最接近受众,更容易引起共鸣。

对于 Mat í as 来说,AI 山海经就是一个现成的热门题材。它有话题、有人气、有辨识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不要钱。

3

Mat í as 并不否认自己做这个游戏有 " 蹭热度 " 的成分。

他从一开始就想得很明白,他要为《末班列车》找一个令人难忘的敌人," 想要一些具有病毒式潜力的东西,脑腐角色就是完美的选择,能以最好、最怪异的方式被识别出来 "。

脑腐能火起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 AI 合成的东西,却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在做这款游戏之前,Mat í as 是一位 3D 艺术家,这也是它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过去的创作生涯里,他从电影制作人父亲那里获得了一整套艺术启蒙,之后又系统学习了、写作、声音设计和 3D 设计。这些技能赋予了他把概念变为现实的能力,也为他积累了一人成军做游戏的基础。

只不过在此过程中,他的作品始终不温不火。直到他在 4 月的 Tiktok 上第一次刷到了 AI 山海经的视频,也看到了一个难得具有可视形象的公有 IP。

事实上随着 AI 山海经的火爆,看到其商业化潜力的人并不少。相关产品早就从线上的段子蔓延到了线下的商品里,不仅早早有了吧唧、表情包、玩偶的整条谷子产业链,甚至连 TCG 卡牌品牌都已经诞生,慢一拍的国内商超里也已经能看到相关玩具。

北京朝阳某玩具店的货架

在 Mat í as 看来,如今想留下一个出彩的故事或许很贵,但可以用 " 蹭 " 的方式让自己 " 尽可能接近出彩 "。

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这些奇形怪状的神兽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人们正在享受它的本质——一个怪异但有趣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围绕它创作故事或游戏(就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它不是一个具有持久文化影响力的东西,更像一个共享的笑话。"

《末班列车》里的耐克鲨鱼

总有人把 AI 山海经社区和 SCP 社区作比较。它们都是共创的产物,但 AI 山海经没那么成体系,没人管你捏出的新神兽符不符合哪条规定,名字是不是纯正的意大利语,始终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可这也意味着,人人都能让自己的表达或 " 私货 " 也成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

在 AI 山海经这个笑话过气之前,它留下的这个平台足以让 Mat í as 这样的创作者留下些自己的东西,就像一场爆炸。为无意义的外壳赋予意义,才是他们想为 AI 山海经二创的原因。

没人见过宇宙大爆炸,但它的余波仍留给了我们一整个宇宙去探索,视频、插画和游戏也一样。

结语

《末班列车》获得成功后,Mat í as 已经决定正式进军游戏行业,成为一名以商业化游戏为目标的独立开发者。

尽管这款游戏的成功相当有限——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会有游戏在销量超过 "1000 大关 " 时发文庆祝,但这并不耽误他投身游戏的决定。刚刚在京都闭幕的 Bitsummit 独立游戏展上,他也不远万里带着《末班列车》参展。

在聊到 AI 山海经对他的意义时,Mat í as 仍然先大谈他想在游戏中表达的东西:" 它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将日常观察和将病毒现象或都市传说转化为充满悬念、怀旧和社会批判的互动故事的愿望的混合体…… "

但他紧接着又补充到:" 但这些都不重要。"

脑腐之所以能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不用脑子。当人们总是试图赋予事物意义的时候,才会更想单纯去感受、单纯去笑。我们追求意义,但生活本就太复杂了,有时候像 AI 山海经一样脑袋空空也挺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山海经 steam b站 香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