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7 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 26,653 辆,环比下降超过 40%,更是近 5 年来首次跌破 2.7 万辆。近 3 年来,奔驰第二低的月销量为3.6 万辆,相比 7 月多出超过 9000 辆。
零售销量不包括进口车销量,奔驰在华由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构成。数据显示,7 月北京奔驰销量为 24968 辆,在国内乘用车厂商中排名第 24,福建奔驰为 1685 辆,在国内排名第 81。如果按照单一品牌来看,奔驰销量在国内排名第 22,相比于 6 月下滑了 6 位。具体车型来看,7 月奔驰品牌无一款车型销量过万,最热销的是奔驰 E 级,为 7700 辆,奔驰 GLC 和奔驰 C 级分别为 7514 辆、6870 辆,其它车型表现惨淡。
在当今汽车市场,新能源浪潮正以汹涌之势席卷而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2025年上半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090.1 万辆,同比增长 10.8%,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 546.8 万辆,同比增长 33.3%,渗透率超过 50%。国产新能源品牌,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给传统豪华品牌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以问界 M9 为例,它已连续 6 个月在 50 万元以上车型中获得单车型销冠,其出色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豪华的内饰配置,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反观奔驰,在电动车领域的转型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尽管奔驰早在 2016 年就发布全新的电动品牌 EQ,但其电动车型的销量却一直不尽如人意。2025 年前 7 月,奔驰新能源销量最高的车型是 EQB,只有 1871 辆,EQE SUV 为 1713 辆,EQA 为 1127 辆,EQE 为 866 辆,加起来只有 5577 辆。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在电动车领域似乎难以延续。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更加注重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配置等因素,而奔驰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导致其电动车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奔驰以往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在价格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姿态。然而,如今市场形势的变化让奔驰的价格策略逐渐失效。奔驰 C 级、奔驰E 级等主力车型纷纷大幅降价,然而即便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也未能有效拉动销量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在市场降价潮中持观望态度,期待更低的价格;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价格同样在不断下探,奔驰的降价优势并不明显。此外,频繁的降价也对奔驰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了怀疑。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奔驰并非没有做出努力。年初,奔驰被曝出将 EQ 系列取消,并入其他常规车型序列;3 月,奔驰纯电 CLA 发布,将在秋季上市,目前已经开放预订;6 月,奔驰官宣燃油与电动双轨并行策略,奔驰明年将推出至少 18 款新车,其中新能源车型(含纯电、插混)达 10 款。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奔驰正在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但能否得到客观的市场改变,还不得而知。
奔驰的转型速度似乎仍然赶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与国内新能源品牌相比,奔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创新略显不足。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领域,奔驰的表现并不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奔驰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奔驰管理层以及广大消费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