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 22小时前
Macaron AI 实测:直男觉得不够用,女同事却嫌它太有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这阵子玩了不少 AI 应用,感觉大家都在卷一个事,让 AI 更强、更快、更全能。但聊多了会发现,无论模型能力多强,它们大多还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下一次对话里把你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让 AI 拥有记忆,大厂和许多创业公司也都在做。但大家似乎更关心如何用记忆来优化工作流、提高生产力。

最近上线了一个叫 Macaron 的 AI Agent 应用。它也在谈记忆能力,但官方介绍里说的却是 " 一个温暖、富有同理心的伙伴 " ,目标不是让你更好地 " 干活 ",而是帮你更好地 " 生活 "。简单的说。它记住你是谁,预测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在聊天中随时为你生成个性化的小应用。

带着好奇,我和同事分别深度体验了这个 " 世界上第一个 Personal AI Agent"。

聊出一个 " 豆瓣 "

上手 Macaron,第一感觉是颜值不错 。整个设计风格很 "Macaron" ,动画交互也很有趣。刚开始设置的时候,它会问你一些喜好和性格,然后给你一个对应的 Macaron 形象 。

它的主要界面有两个,一个聊天框和一个存放小应用的界面 。和它聊天时,那个属于我的橘黄色小 Macaron 总是在屏幕左边探出半个头 ,不打扰但时刻在线,但不能和它进行交互。

真正让我觉得点意思的地方,是它帮我做 " 影记 " 小应用的过程。

起因很简单,onborading 之后它聊到最近看了《奥本海默》,很自然地就和我聊起了电影 。聊着聊着,它捕捉,或者说引导了我 " 看完好片想记录感想,但经常忘记 " 的痛点,然后主动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个专属的观影笔记本 。

在等它 " 施工 " 的时候,聊天还在继续,我抛出了一个有点 " 找事 " 的问题," 你只是训练数据里有《堕落天使》,并没有‘看’过,我怎么跟你聊呢?"。它的回答非常坦诚:" 你说的对,我确实没有真正‘看过’这些电影 …… 我不该假装自己真的体验过观影的感受。但我是真心想了解你对电影的想法,也是真心想和你交流。"

看到这,我索性继续问下去:" 真心是什么,你有‘心’吗?" 它回答:" 我没有生物意义上的‘心’ …… 但我确实在努力以最真诚的方式和你对话。"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很坚持自己的 " 人格 "。我想叫它 "Echo"(它自己想的名字),它却拒绝了,说它不想玩角色扮演会。

聊了几分钟,影记也做好了。图标是自动生成的统一的 Macaron 风格 。应用里评分、简评、剧情简介这些基础功能都有 。当然,它没能实现我最初要求的 " 自动抓取电影海报 " 功能,还有点小 bug ,但这不重要了。

过敏源检测日记

体验到这里,我意识到这更像是一个 " 披着情感陪伴外衣的移动端 Vibe Coding 产品 "。于是决定跳过闲聊,直接提需求,帮我做一个记录过敏性鼻炎过敏源的小应用。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直接的工具需求,Macaron 在生成应用的等待过程中,会主动发起一些相关的健康话题,比如告诉我很多人的过敏源其实是尘螨,记录的时候最好也记下天气状况,这个对分析很有帮助。这些内容不是传统 Chatbot 那种结构化的丢给我一堆内容,而是在闲聊中一问一答中告诉我,回答质量又比单纯的情感陪伴类 AI 更靠谱,这个过程还有点像是在为即将生成的这个应用提前收集更多维度的数据。

最终的过敏日记看起来相当专业。症状记录、环境因素、用药追踪、数据分析等模块一应俱全。但深入使用就会发现问题,除了基础的记录功能,那些听起来很厉害的 "AI 分析 "、" 生成健康报告 " 等高级功能都无法正常工作。这其实是 Vibe Coding 的通病,简单功能容易实现,复杂功能就容易翻车。

AI 版 " 小程序商店 "

Macaron 还内置了一个 " 灵感库 ",左上角那个很小立方体是入口,简单说,就是一个内置的应用商店。里面是官方筛选的一些小应用。开玩笑的说,微信不敢做的它做了。

花 2 个 " 杏仁 "(App 内的积分)体验了一其中的一个黄金价格追踪器的应用。结果还行,核心功能能用,可以实时显示价格,就是数据加载稍微慢了点。

" 两句话就要为我做工具 "

我的一位同事也体验了 Macaron,我们打开方式不太一样。她的体验更直接,以下是她的第一人称体验记录。

说实话,在体验过那些能做 PPT、能生图、能写文章的各种 AI 后,Macaron 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它非常、非常努力地想让自己 " 有用 ",但有时这种用力过猛,反而让我觉得有些 " 多余 "。

比如,我只是想和它聊聊天,排解一下工作的疲惫。我说 " 其实是没有时间 ",它立刻就想为我做一个日程管理的小助手。我感觉它总是在三句话之内,就迫不及待地要为我生成一个小工具。

" 刚聊两句就要为我做小工具,有用的很 "

当然,这种 " 有用 " 的能力确实很强大。用最朴素的 prompt 做最实用的事情,我让马卡龙教我如何用星座和看手相搭讪帅哥,他可能会先来一两轮对话和你对齐下颗粒度,搞清楚状况之后就帮我生成了一个初版小工具。

第一次并没有成功,该有的元素有了但是无法点击互动,然后我又和他进行了两轮对话,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新版本要素都齐了,甚至手把手教我怎么开场白,下滑到底部可以不断生成新的灵感(他教我的搭讪话术讲真有些许尴尬,有点不敢真的尝试怕被锤)。

真正让我惊艳的,是我让它做一个 " 高情商回复领导模拟器 "。相信这是每个职场 " 牛马人 " 都需要的东西 。结果它三下五除二就做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应用,首页可以输入领导的原话,还有场景库、历史记录、设置等菜单,完整得让我惊讶 :

但体验越深入,我的困惑就越大。Perplexity 能帮我搜集全网资料、ChatGPT 能帮我润色文章、豆包能回答我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那么,Macaron 这个自诩为个人生活 Agent 工具、不干活但有用的、像朋友一样陪着你的,非效率工具的清流 AI agent 产品,在新鲜感褪去后,要用什么理由留在我的手机里呢?

我想要的,或许不是一个永远催我 " 做工具 " 的效率狂,而是一个能在我说 " 我没事 " 时,真正听懂我言下之意的伙伴。

还不够好,但方向可能是对的

使用下来,最大的感受是 Macaron 在 " 陪伴 " 和 " 工具 " 之间的摇摆。官方强调它不是生产力机器人,但实际体验中,它似乎比谁都急着证明自己能干活。

这种矛盾可能源于商业模式的考量。纯陪伴型 AI 很难变现,但如果能不断生成用户需要的小工具,即降低了用户门槛,既增加了粘性,又可能通过杏仁系统创造营收。

结果就是这个奇怪但有趣的组合,一个有点人情味能聊天、还随时能生成小应用的 Agent。

问题有一些,vibe coding 生成的小应用像开盲盒。官方强调的记忆能力暂时没体验到太多。实际上我只体验到一次,聊天对话聊不下去之后,它主动提起了我们早先聊过的电影《堕落天使》 :

体验下来感受最深反而是那些有趣的交互,以及统一生成的的 Macaron 风格的图标,杏仁(马卡龙的原料)、还有灵感库里那些五花八门的小应用,你会发现普通人的需求原来这么有趣以及多样化。

在所有人都在卷生产力时,Macaron AI 愿意为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做点什么,这没什么不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生物 力多 界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