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身体上最容易被苛责和误解的部位。
既要有力有用,还要视觉纤细、形态无限接近于 X(俗称沙漏腰)。
而腰线不明显的人,则会被称为「水桶腰」「H 腰」,遭人嫌弃。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人腰围 60+,已经很瘦了,还因为 H 型腰困扰……
等等!事情不是这样的——
腰围越大,腰部脂肪越多,越不健康,这没问题;
但腰有没有用、是不是健康,和我们正面看到的腰部形状,根本没啥关系。
被大家嫌弃的 H 腰,其实是很正常、甚至很厉害的好腰。
H 腰,正常的!
同样的腰围,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主要看肋骨底部和骨盆的宽度。
肋骨底部和骨盆较宽,上宽下宽中间窄,腰部自然容易内凹,形成 ).( 形状;
肋骨底部和骨盆较窄,上下差不多一样宽,那自然更容易形成 |.|形状,也就是 H 腰。
一张朴实的图大家就看懂!
而咱们咱们亚洲人,天生就容易 H 腰。
综合各地人群的骨盆生殖道形状研究发现,低纬度人群(如亚洲与非洲)较常见较为前后狭长的骨盆入口,而高纬度人群(如欧洲、美洲)则更常见横向较宽的骨盆形态。 [ 1 ]
加上东亚女性更容易把脂肪均匀铺在躯干——具体来说是腰、背、腹部,而不是胸和臀上。 [ 3 ]
结果就是,咱们从正面看,骨盆更窄、腰部线条更平直,腰臀差没那么夸张,更容易发展成为 H 腰。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有研究通过女性体型识别技术 (FFIT) 对比了 8000+ 韩国与美国女性后发现,韩国和美国女性最多的体型是矩形体型(也就是 H 型),分别占 70.06% 和 49.00% ,韩国女性中沙漏型身材仅有 0.5%。 [ 2 ]
另有研究采集马来西亚 2178 名不同种族的女性身体数据后发现,华人中矩形体型占比最高,达到 42.2%。 [ 4 ]
研究中的不同体型描述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有趣的是,明明华人女性矩形身材占据大半壁江山,天生沙漏型仅有一小撮,市场的服装生产标准却更偏向沙漏体型 [ 2 ] ,这就导致大量女性根本买不到合身的衣服。
高达 80% 的消费者对目前的服装尺码不满意 [ 4 ] ,加上社媒铺天盖地对「沙漏腰才好看」的宣传,焦虑由此而生。
想从 H 腰变成沙漏腰?
真没必要!
腰部其实是全身结构里「骨头最少」的地段之一,中间只有一根腰椎串起来,其他全靠肌肉、韧带和软组织支撑。
更关键的是,腰腹部里住着一堆贵重器官——肠胃、肾脏、部分生殖系统……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咱手机要带壳、屏幕要贴膜,但这些脆弱器官壳没有硬壳护着,只能靠腹肌腰肌背肌这层「腹腔护甲」和适量的脂肪肉垫来保温、缓冲。
腰腹部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腰方肌、竖脊肌等多组深浅层肌肉,它们包围在腰椎前、后、左右,一起稳定脊柱、抵抗扭转、稳定躯干、维持姿势、防止损伤、参与运动传力和支持呼吸,成为所有运动的「传动轴」。 [ 5,6,7 ]
理想状态下,当然是正面背面侧面,全面发展。
只是没想到腹部肌群也有鄙视链,腹肌人人想要,腹外斜肌却人人喊打……
原因在于,如果腹部两侧的腹外斜肌比较发达,正面看起来腰部就会比较宽,形成「H」型。
为了获得腰部曲线,一些人会用节食、穿束腰等办法,减少、挤压腹部肌肉和组织。
甚至一些健美比赛、健身博主的宣传里,会让大家少做转体等动作,以防练到腹外斜肌,发展成 H 腰。
这属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亏大发了!
腹外斜肌作为腰腹肌群的核心分子,它控制躯体旋转、屈伸,维持腹内压,支持呼吸,是腰椎稳定的左右护法,长期弱化可能导致骨盆倾斜或脊柱侧弯加重。
几乎所有运动,都需要身体旋转爆发力,尤其是网球、棒球、冲浪、高尔夫等。
图片来源:央视频
极致追求沙漏腰,弱化腹外斜肌,只会得到柔弱不能自理的痛腰;而想要得到健康有力的好腰,就要往 H 方向发展。
运动员们甚至会刻意强化腹外斜肌。
给大家看一些极致的正面案例:纽约摄影师 Howard Schatz 曾经拍摄过一组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身材,这些世界满级人类们,几乎是 H 腰。
运动练成的 H 腰,其实是绝世好腰啊!
图片来源:Howard Schatz
但就算是运动员们的「人类最强身体」,也常因为曲线不明显,被评论区挑战「怎么没有腰啊?」
……
朋友们,是时候改变对腰的认知了。
腰,是用来支持整个身体、维持平衡和力量输出的关键部位。
腰腹这个核心区域,比纤细好看更重要的,是让它能力强大起来。那有力的肌肉,是长在身上的健康铠甲啊!
很多人天天喊腰肌劳损、腰酸背痛,根源是这帮肌肉太弱了,根本撑不起腰椎这根光杆司令,导致腰椎不稳,软组织反复被拉扯、发炎,疼痛自然找上门。
核心力量足够了,腹内压稳定又饱满,咱们坐着不会想要驼背瘫着,站着也不会感觉腰酸,转身才不会拉伤,运动起来倍儿有劲儿!
更别说日常的搬东西、蹲起、抱娃,都是腰腹肌肉默默地撑着你,不让你受伤。
这意味着更少病痛、更少病痛花销、更多行动 / 运动自由。
得练,得变强!
气氛烘托到这了,想要腰腹核心训练教程,立刻回家跟练?还要新手友好不累人的?
好吧,宠你——
另外还有——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
不再被所谓的曲线约束
而是练出强大有力
支撑我们更自由的腰
本文合作专家
卫嘉慧
美国注册物理治疗师
杜克大学康复医学博士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 1 ] Betti Lia 2021Shaping birth: variation in the birth canal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clusive obstetric carePhil. Trans. R. Soc. B37620200024
[ 2 ] Jeong Yim Lee, Cynthia L. Istook, Yun Ja Nam, Sun Mi Park; Comparison of body shape between USA and Korean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 October 2007; 19 ( 5 ) : 374 – 391.
[ 3 ] Novotny R, Daida YG, Grove JS, Le Marchand L, Vijayadeva V. Asian adolescents have a higher trunk:peripheral fat ratio than Whites. J Nutr. 2006 Mar;136 ( 3 ) :642-7. B3.
[ 4 ] Yiyan, Wang and Zakaria, Norsaadah.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female body shape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racial Malaysia" AUTEX Research Journal, vol. 24, no. 1, 2024, pp. 20240003.
[ 5 ] Luo S, Soh KG, Soh KL, Sun H, Nasiruddin NJM, Du C, Zhai X. Effect of Core Training on Skill Performance Among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Physiol. 2022 Jun 6;13:915259.
[ 6 ] Kibler WB, Press J, Sciascia A. 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 Sports Med. 2006;36 ( 3 ) :189-98.
[ 7 ] Bourne ND, Reilly T. Effect of a weightlifting belt on spinal shrinkage. Br J Sports Med. 1991 Dec;25 ( 4 ) :209-12.
策划制作
策划:曾曾 | 监制:Feidi
插画:坂尼、好的山姆 | 封面图来源:网络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