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9小时前
今天,人民日报整版聚焦武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天(7 月 1 日),

《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发文章

《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

深度聚焦武汉如何将科教人才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

加速转化为强劲的发展胜势。

人民日报特别强调,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之一,科技创新是引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武汉拥有 141 万名在校大学生、81 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位于东湖科学城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通讯员涂兴佩供图

2024 年开始,武汉筹建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高校、国家级智库、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携手,力争在 3 年内攻克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中国光谷、中国车谷产教联合体则锚定 " 光芯屏端网 " 等新兴产业,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深夜,花湖国际机场顺丰全货机排队装机。陈亮 摄

人民日报高度关注武汉建设海陆空一体开放矩阵的举措,武汉正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在高铁领域,高铁网络串联国内 128 座城市,12 个方向 " 超米字型 " 高铁枢纽加速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高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在国际物流方面,2024 年,中欧班列(武汉)折算发运 1008 列、共计 8.35 万标准箱,货值 183.84 亿元、同比增长 9.43%。而在航空运输上,武鄂航空 " 双枢纽 " 成为 " 空中出海口 ",助力武汉都市圈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

东湖趣赏。城市摄影队 姚品 摄

人民日报指出,武汉正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以江夏灵山为例,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矿山,如今已华丽变身为热门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达 20 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 800 万元。

夏日黄鹤楼。城市摄影队 赵广亮 摄

人民日报还聚焦武汉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努力。武汉正以 " 一桥两山 " 为中心,精心打造世界级文旅地标集群,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同时,武汉科技游的 " 金字招牌 " 也备受瞩目。

" 光谷光子号 " 空轨以其 " 人在空中游,景在脚下飞 " 的独特观感,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 赛博武汉 " 的科技魅力。AR 体验、人形机器人 " 上岗 " 等科技元素的融入,为游客带来了虚实交织的奇幻之旅,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来源:武汉发布

相关标签

武汉 人民日报 高铁 东湖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