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10小时前
体育中考,将有何变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体育中考已有几十年历史,随 2020 年系列文件出台,五年来中考体育测试的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在不断优化。

关乎升学,兹事体大,因此体育中考改革一直是平稳渐进过程。从评价体系到考核形式,未来该如何进一步体现公平科学,兼顾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多少分?如何给?

受访者普遍认同,未来体育的 " 主科 " 地位会进一步夯实,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分数。

2020 年底,云南省率先推出 " 中考体育 100 分 ",多地跟进上调中考体育分值。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认为," 体育 100 分 " 值得推广,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更需起表率作用。

北京已明确,2029 年体育分值将由目前的 50 分上调至 70 分。

4 月 29 日,北京市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举办 2025 年体育节。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体育分直逼语数外,但总体高分率可观,对此业内意见多为 " 满分不怕多 "。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李华海说:" 考体育是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不是为了选拔运动员。"

也有不同意见。王宗平主张适度拉开分差,否则考试就失去了意义。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陈沁回忆自己在四川绵阳参加中考时,满分 80 分的体育最多能拉开近 10 分," 要是人人拿满分,可能锻炼的动力就会少一些 "。

此外,由 " 一考定终身 " 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趋势。以北京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已将小学体育成绩计入中考,而安徽、江西等地采取初三终结性考核 " 一锤定音 " 的方式。多地市表示,正考虑增加过程性考核,既分散考试压力,也引导学生持续运动。

4 月 8 日,西安辅轮中学学生在阳光体育大课间 30 分钟跑操。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平时分怎么给也是学问。北京市教委表示,下一步将强化过程性监管,研究通过日常体育课表现、阶段性测试、运动竞赛等方式,进行动态跟踪,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科学评定学生体育能力。

但在南昌,过程性考核政策还没落地,已经有家长开始担心:" 过程性评价一定要客观,避免平时分变‘人情分’。"

讨论在所难免。如安徽省蚌埠市教育局局长刘善训所言," 只要是考试,就很难有完美方案 ",改革本质就是在公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找 " 最大公约数 "。

考核内容:考什么?怎么考?

运动项目五花八门,到底中考该 " 考什么 "?

项目选择不断丰富、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是一大趋势。

某省会城市教育局透露,有可能将选考项目拓展一倍,分技能、体能和素质三类,每类必选一项。" 每个人擅长项目不同,尽可能提供更多选择,尊重个性差异,也引导孩子找到真正喜欢的运动。"

足篮排、乒羽、游泳等技能类项目愈发受重视。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下一步要 " 突出运动技能习得,鼓励学生依据兴趣深入掌握至少 2 项运动技能 "。某市目前技能类项目都是选考,该地教育局表示考虑将其列为必考。

6 月 1 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周敦颐广场,孩子们在打篮球。新华社发(蒋克青摄)

至于令很多学生和家长犯难的长跑、引体向上是否可取消,王宗平的回答具备一定代表性:" 缺什么更要补什么,而不是哪项差就取消哪项。耐力和上肢力量是基础的身体素质,应该多练,除非找到功能相似的替换项目。"

" 怎么考 " 也备受关注。

赋分标准需再斟酌。不少地方反映,不同项目的标准难易有别。某市教育局举例说,选跳绳和坐位体前屈的考生较多,因为 " 好练,发挥也稳定 ";选篮球和足球的寥寥无几,因为 " 篮球考的运球,有些体育老师上场都拿不了满分 "。

智能化手段应用将更广泛。" 电子考官 " 已在全国多地 " 上线 ",从资格审核、过程监测到分数评判,全程近乎 " 零人工干预 "。

4 月 11 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学生在体育课体验 AI 跳远测试,智能设备能在学生跳远后展示成绩。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考试时间可更灵活。合肥 48 中滨湖校区校长张伟建议,终结性考试可以不要都挤在初三,部分体育项目可由学生申请提前考核," 比如初一羽毛球考了满分,初三就不必再考 "。

免试标准或视情调整。有人建议放宽政策,国家二级运动员、竞赛获奖学生等免考;有的则建议从严审核,杜绝 " 钻空子 "," 既然体育有特长,那考试压力并不大,更不该缺席 "。

中考之后:高中怎么考?

体育中考政策近年来几经调整。疫情期间,考试多以变通形式进行。2024 年起,各地政策逐渐回归正轨,但取消体育中考的传言仍时有出现," 考什么、练什么 " 的应试化现象也招致批评。

对此受访者普遍认为,不能因噎废食,体育中考整体导向作用明显,不会也不能取消。李华海表示,如果中考不考体育,学生体质状况或将 " 一夜回到解放前 "。

这并非危言耸听。不少学校和老师反映,由于体育中考的存在,初中学生对锻炼不敢懈怠,初三达到体质 " 巅峰 ";进入高中后,没了考试 " 指挥棒 ",体质往往 " 断崖式下跌 "。

6 月 25 日,中学生们在活动中参加校园足球课。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多名业内人士因此认为,高中体育也应予以重视。

" 高中生确实学习压力大,但越如此越需劳逸结合。运动能有效释放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合肥 46 中校长刘亮荣赞同探索合理的高中体育测试形式。

2020 年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

在云南等地,体育已是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一部分。刘善训认为 " 合格考 " 形式值得肯定。王宗平则建议,是否可将体育列为高校某些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把考与不考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5 月 20 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新华社发(李昊摄)

当然,任何探讨都需慎重并经历检验。教育界人士均表示,政策的优化将一直是渐进式。

归根结底,考试只是手段,保障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才是目的。江西省鹰潭市教育局副局长朱红平说:" 体育中考改革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教育理念从分数导向向人的全面发展跃迁,让学生收获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与可持续的幸福能力,培养终身运动者。"

来源:新华社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体育 中考 考核 考试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