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
“小透明”省会,这次赢了广深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去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 19.96 万人,超过了深圳、广州、合肥、杭州等一众明星城市,在目前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贵阳常住人口增量已连续四年达到 10 万人以上。2023 年,贵阳人口增量仅次于合肥,屈居第二。这次更有望一举问鼎,堪称 " 黑马 " 逆袭。

每经记者 肖纯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新晋人口增长第一城,大概率要变了。

近日发布的《2024 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 19.96 万人。

这个增量,超过了深圳、广州、合肥、杭州等一众明星城市,在目前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

随着国内人口增长放缓,连北京、上海、重庆这样的直辖市,去年都陷入人口负增长。在此背景下,人口还能增长的城市,往往有着逆势风向标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常住人口增量已连续四年达到 10 万人以上。2023 年,贵阳人口增量仅次于合肥,屈居第二。这次更有望一举问鼎,堪称 " 黑马 " 逆袭。

经济不算发达,又深居西南内陆,曾经的 " 小透明 " 省会贵阳,是如何做到的?

异常 " 反常 "

说实话,近年贵阳主要经济数据表现不算拔尖。

2024 年,贵阳 GDP 总量 5777.41 亿元,增速 6.0%。此外,衡量城市规模的关键数据——人口,贵阳也难言 " 大城市 "。

贵阳去年常住人口 660.25 万人,相比国内不少千万甚至两千万人口体量的城市,被衬托得像 " 小城市 "。与贵阳常年争夺西南第三城的昆明,人口超过 860 万,南宁更是接近 900 万。

但就是这样的贵阳,近年成为人口 " 磁场 ",划出一条稳健上扬的曲线。目前,贵阳常住人口已保持连续 45 年正增长,并且连续四年人口净增 10 万人以上。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都远超同类城市。

这还不算,去年,贵阳 19.96 万的人口增量,更力压深圳(19.94 万人)、广州(15.1 万人)、杭州(10.2 万人)等近年的 " 抢人 " 赢家和塔尖城市,堪称最大 " 黑马 "。

其实,除了增速、增量喜人,贵阳的人口结构也令很多城市羡慕——贵阳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生率相对较高。在全国主要重点城市中,贵阳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城市之一。前些年,贵阳还有 " 最年轻城市 " 的称号。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阳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 79.62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 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 5.4 个百分点。2022 年,贵阳青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 37.49%,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对贵阳的人口 " 逆袭 ",很多人归因于 " 强省会 " 的成功。贵阳本地媒体对 " 强省会 " 也多有提及—— 2021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 " 强省会 " 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出台关于支持实施 " 强省会 " 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支持贵阳打造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大的中心城市、生态性强的功能城市、幸福感足的宜业城市。

但至少目前来看,贵阳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 " 强省会 "。经济方面,贵阳去年 5777.41 亿元的 GDP,较遵义的 5027.2 亿元,领先不明显。人口方面,贵阳人口甚至少于毕节,与遵义相当。

两轮 " 抢人 "

贵阳能成为人口 " 磁场 ",背后有更耐人寻味的原因。

作为中国唯一的无平原省,贵州自古就有 " 地无三尺平 " 一说。加之此前交通建设滞后,省会贵阳的经济也长期薄弱。

上世纪 60 年代的 " 三线建设 ",为贵阳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改革开放,贵阳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再度拉大。

2013 年,贵阳抓住一个历史性节点。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凉爽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地质结构,贵阳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产业基础是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和适宜的温度来保持服务器的稳定运行,贵阳凉爽的气候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往后几年,大数据产业迅速在贵阳发展生根:牵手中关村打造了 "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举办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率先设立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 阿里巴巴、腾讯、苹果、京东等百家知名企业的数据库相继落户贵阳,让这座城市有了 " 中国数谷 " 的名片。

与之同时铺开的,是贵阳通过打造超级枢纽,补齐交通短板,以适配高端产业与机遇的导入。

贵州高铁线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贵阳发布

贵阳虽然处于西南几何中心,但因普铁线路老化,川渝去往珠三角的火车一度 " 甩开 " 了贵阳。此后,贵州抢抓高铁时代先发优势,积极争取经过贵阳的高铁纳入国家规划,这才使贵阳成为成渝南下大湾区、长三角连接东南亚的十字枢纽。

2014 年,贵广高铁建成,这是贵阳第一条高铁,到广州仅需 4 小时;2015 年,沪昆高铁贵州东段开通,贵阳到上海实现朝发夕至;2018 年,渝贵铁路解锁,贵阳 2 小时直达重庆;2019 年,成贵高铁通车,贵阳加入成都 3 小时生活圈;2023 年,贵阳与南宁间的时空也压缩至 3 小时 ……

此外,贵阳高标准建设了 15 台 32 线的贵阳北站,规模高居全国第八。还将龙洞堡国际机场升级为 4E 级双跑道机场,从陆到空打造立体交通枢纽。

在大数据产业与交通基建双轮驱动下,2010 — 2020 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 166.44 万人,增量居全国城市前列。产业基础与交通区位的改善,贵阳又开始第二轮 " 抢人 "。

2021 年,贵州明确了 " 强省会 " 战略。虽然很多内陆省份对 " 强省会 " 都不陌生,但贵州和贵阳的路线图格外明确——以 " 强省会 " 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

除了布局多年的大数据产业,贵阳又盯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 " 三大新兴产业 ",并招引比亚迪、宁德时代、奇瑞等行业龙头在这里投资布局。

一座城市要吸引人口,核心是创造足够多的就业,用工作留人。产业布局之外,还有政策配套。也是在 2021 年,贵阳明确提出 " 人才兴市 " 战略,围绕建设全省人才 " 蓄水池 " 的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 " 四大工程 " ——

引才方面,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拓宽引才聚才渠道;

育才方面,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用才方面,注重平台赋能,持续松绑赋权,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平台;

留才方面,围绕 " 卡、钱、户、房、岗 " 五大要素,及时兑现各类人才津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人才落户,贵阳出台了 " 最宽松 " 的落户政策,中专毕业即可落户,并率先在全国推出户籍窗口 7×24 小时办理服务。

可以说,过去十几年,贵阳前后两轮的双轮驱动,为今日之人口 " 磁场 " 奠定了基础。

" 最强辅助 "

除了两轮抢人,贵阳成为人口 " 磁场 " 还有一个最强辅助。

近年,在互联网流量效应下,各色 " 网红城市 " 层出不穷。贵阳凭借富集的自然资源、突出的气候优势、有特色的民俗风情等特点,成为保持 " 长红 " 的 " 网红城市 " 之一,在全国的能见度和存在感不断增强。

前两年,凭借村超、村 BA 的原生态,贵州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游客数量也一度超过传统旅游大省云南。

就在不久前,凭借 " 亚洲第一巨幕 ",位于贵阳的越界影城成为很多人看《哪吒 2》的首选,单日票房连续多天在全国影院中 " 断层 " 领先。影院爆火引来外地游客争相奔赴,顺势带动贵阳文旅产业,周边住宿、消费增长达 40% 以上。

贵阳对此快速反应,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专门主持召开《哪吒 2》文化传播与算力渲染座谈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旅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即使文旅已被各地卷成 " 红海 ",贵州依然巧借力,达到 " 四两拨千斤 " 的效果。

此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贵州发现 " 天无三日晴 " 反而成了优势。近年包括贵阳在内的贵州各市大打 " 清凉牌 ",吸引 " 气候游民 ",由此又带火了一批民宿和置业。

文旅加持,不仅带来流量,为城市聚拢了人气,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吸引更多人口奠定了基础。

尽管当下风头无两,贵阳这一人口 " 磁极 " 也面临挑战。早在 2021 年,《贵阳市实施 " 强省会 " 五年行动方案》就提出,到 2025 年,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城市常住人口达到 700 万人。对比 2024 年数据,还有将近 40 万人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面临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公共服务也面临更大压力。一个典型例子是,贵阳作为一个体量不大的中等省会,却是全国堵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而且更多市民的加入,对城市的教育、医疗也会有更多期待。贵阳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应对好这些挑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贵阳 合肥 深圳 广州 杭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